APP下载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0-12-18苟雪燕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全蚀麦苗轮作

苟雪燕

(甘肃省临洮县康家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临洮730532)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全省各地年降水量36.6~734.9 mm,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整体降水量较少[1]。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小麦种植业在甘肃地区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小麦种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下,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肃地区小麦产量和质量,必须要采取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在麦田管理中,要打造良好的种植环境,提高土壤性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从而实现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目标。

1 小麦栽培技术

1.1 小麦种子选择与处理

我国小麦种植历史已经达上千年,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小麦适用品种也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甘肃土壤性状、气候环境等因素选择优质小麦品种,如甘春20、宁春4 号、CM4860 等[2]。此外,还可以选择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新品种,通常都具有抗病性强、生产潜力高、绿色环保等优势,符合甘肃地区种植条件。同时,要做好小麦的种子处理工作,用浓度为0.25%的氯化钙溶液浸种24 h,之后将种子捞出、晾晒,有助于早发,提高麦苗的抗干热、抗倒伏能力。

1.2 土地耕作与播种

小麦通常不采用连茬种植方法,否则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麦田连作最高不超过3 年,尽可能和大豆、玉米、花生等作物轮作。轮作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降低发病率。在播种时,尽可能保持播种精度,保证小麦生长质量,避免资源浪费。机械播种要重点考虑温度、深度、行距、播种量。土壤温度在10℃以上才可以播种,设置好播种机械运行参数,控制播种均匀度、深度,促进小麦快发。

1.3 水肥管理

1.3.1 施肥 田间管理中施肥尤为重要,要做好施肥工作,保证每个生长阶段有充足养分,从而提高小麦产量。首先,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37 5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150 kg/hm2,保证初期生长阶段肥料充足[3]。其次,科学追肥。小麦每个生长阶段都需要吸收营养,需要做好追肥工作。主要是在返青、拔节、抽穗3 个阶段进行,采用尿素追肥。追肥要结合小麦长势,如果长势好则无需追肥,避免徒长,如果小麦出现黄叶、植株小、易倒伏,则是缺肥表现,应追施尿素150 kg/hm2。

1.3.2 灌溉 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要求也不同,甘肃省整体上降水较少,所以需要做好灌溉工作。“冬至”前要浇灌越冬水,确保麦田墒情,保证麦苗可以安全越冬。次年春季进入返青期,此时配合追肥工作做好灌溉,灌溉量不宜过多。拔节期间麦苗对水分量要求较大,必须要保证水分供给充足,但麦田不得出现积水情况,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在整个田间管理期间,如果发现了病株要立刻清除、焚烧处理。返青季节做好除草工作,减少病虫害寄生空间,避免杂草抢夺麦苗养分。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主要病害防治

2.1.1 锈病 需要选择农业推广部门重点推广抗病虫害性能强的品种,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增加田间透光性、通风性。在小麦收获之后做好翻耕灭茬工作,将自生麦苗消除,减少越夏病原。做好施肥工作,避免偏施氮肥以及施肥不及时等问题。如果麦田出现了锈病情况,可以采用浓度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防治,2 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周喷洒1 次,防治1~2 次即可有效果。

2.1.2 白粉病 作为一种小麦常见病,要采用抗病性好的品种,合理施加氮肥,适当增加钾肥、磷肥。改善麦田通风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有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播种前要做好拌种工作,采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施加量为种子的0.3%。一旦发生了白粉病,可以采用20%粉锈宁乳油750 ml/hm2、25%丙环唑乳油450 ml/hm2,兑水1 050 kg 喷雾防治[4]。

2.1.3 全蚀病 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选择无病种播种,避免外来病菌感染。如果麦田发生了全蚀病,则不做种,病麦糠不沤粪,控制病菌扩散。提前做好深耕可以消灭部分全蚀病病原,也可以适当晚播,推迟发病期。做好水肥管理,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发病严重地块必须要轮作。可采用12.5%全蚀净20 ml拌种10 kg,也可以采用2.5%适乐时50 ml 兑水6 kg拌种500 kg。全蚀病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案,芽孢杆菌、荧光极毛杆菌可以有效抑制全蚀病病菌。

2.1.4 细菌性条斑病 选择种植生长期中长的品种,在播种前、收获后清除杂草,采用2 年以上轮作,控制灌溉水量,不得大水漫灌,施加有机肥,不偏施氮肥,控制种植密度,避免倒伏。种子可以先在30℃水温下浸种4 h,之后在53℃水温下浸种7 min,晾干晒种除去病原。发病初期采用80%抗菌剂402 乳油5 000 倍液,也可以采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 倍液喷施防治。

2.2 主要虫害防治

2.2.1 麦蚜虫 选择抗虫害强的品种,合理开展水肥管理,对农田生态条件优化,将地头杂草、沟边杂草清除,从而减少蚜虫越冬数量。可以在麦田中放置黄蓝板,悬挂450 片/hm2,悬挂高度高于麦苗顶部20 cm 即可。还可以采用食蚜蝇、瓢虫等天敌控制蚜虫数量。如果麦蚜虫数量较多,可以采用50%抗蚜危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2 周喷雾防治1 次。

2.2.2 负泥虫 做好麦田轮作,避免重茬,做好秋季整地工作,将田间杂草清除,控制好播种时间。在早春时节,做好成虫捕捉,可以在田间放置一定量的废笋吸引成虫,上午投撒,下午捕杀。还可以引进负泥虫天敌,如赤眼蜂、瓢虫、蜘蛛、麻雀等。在大量成虫产卵前或幼虫三龄前喷洒药物防治,采用2.5%敌百虫可湿性粉剂22.5 kg/hm2、20%杀灭菊酯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2.2.3 皮蓟马 做好轮作倒茬工作,种植早熟品种,适当早播,清除周边杂草,浅耕灭茬,可以有效减少皮蓟马寄主。皮蓟马的天敌较多,因此要合理使用药物,发挥天敌作用。在孙穗末期后10d,也就是小麦扬花后,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防治即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小麦高产栽培中,要做好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掌握细节,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而保证小麦健康生长,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猜你喜欢

全蚀麦苗轮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小麦苗的梦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我到麦田看麦苗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小雪花与麦苗儿
枯草芽孢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抑菌作用及防效
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