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2020-12-18陈启明

新农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闷棚枯萎病轮作

陈启明

(建昌县药王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建昌 125300)

近年来,由于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生产中茬口安排的不合理,重茬严重,导致黄瓜枯萎病的发生逐年加重,极易造成全株枯死。黄瓜枯萎病较难防治,发病后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还是主要以防治为主,现对其防治方法加以阐述。

1 症状

黄瓜枯萎病从苗期到结果期均会发病,但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初期,黄瓜植株上的叶片(部分枝叶或整株枝叶)在中午高温时出现类似脱水的萎蔫症状,但到早晚气温转凉时,萎蔫症状又恢复正常。发病的中后期,植株上萎蔫的枝叶会逐渐增加,气温转凉时症状也难以恢复,叶片出现由下向上逐步变得枯黄萎蔫,直至茎杆成水浸状腐烂死棵。幼苗发病,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发生猝倒。

2 病因

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依托土壤腐殖质和病残体的残枝败叶在土壤里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通过客土、灌水、施用有机肥料等农事活来传播蔓延,在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积水较多的地块,并且偏施氮肥管理粗放,若再遇上高于25℃、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的环境,黄瓜枯萎病就会暴发流行。

3 防治方法

3.1 选用抗病品种

津春3号、4号,津绿1号、2号、4号,中农5号、8号,早丰2号等品种,对黄瓜枯萎病均具有较强的抗性,可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

3.2 选用无病新土育苗

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分苗,便于培育壮苗,定植时不伤根缓苗快,争强寄主抗病性。

3.3 合理轮作

可与非瓜类作物或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苗床地2~3年改换一次。合理的轮作制度,是防治土传病害的基本措施,通过合理的安排茬口,使得病原物缺乏合适的寄主而死亡。同时合理的轮作既可以调节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肥力和物理性状,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繁衍,又可以减少病原物的存活和积累。

3.4 嫁接防病

选择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做砧木,采用靠接或插接法进行嫁接。目前在生产上以逐步加大应用,通过嫁接,防病效果可达90%以上,嫁接栽培防病的关键是要选择优良、抗病的砧木,掌握嫁接技术,才能达到丰产、优质、抗病的目的。

3.5 培育无病壮苗

把干燥黄瓜种子置于70℃恒温处理72小时。或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捞出后冲净催芽播种。或采用温汤浸种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具体方法是将种子充分干燥后,在50℃(近恒温)温水中充分搅拌20分钟,即可以杀死所有的病菌。起小拱棚营养袋或营养盘育苗,可减少病源入侵。

3.6 搞好土壤消毒

育苗时每亩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25公斤配成1∶100的药土施入床土中然后再播种。生长期间如发现病株应及时连根带土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同时在病穴及四周灌注20%石灰乳或15%恶霉灵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菌源。对于有发病轻微的连茬黄瓜田,夏季可利用高温闷棚消灭枯萎病菌,每亩撒施石灰50~100公斤翻入土中深达40厘米左右然后起垄栽培,垄高30~35厘米,垄沟灌满水,闷棚期间须始终保持满水,后覆盖地膜闷棚10天左右。

3.7 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田间清洁

采用高畦深沟栽培,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倡导膜下暗灌、滴灌。适当多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腐熟的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力。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随作物生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肥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根际周围的土壤用石灰消毒。

3.8 预防性药剂防治

喷洒防治:可于发病初期或蔓延期喷洒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涂抹防治:从黄瓜开花期50%多菌灵1∶50倍稀释液涂抹瓜株茎基部,7~10天一次,连涂2~3次,效果高于灌根法,注意的是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猜你喜欢

闷棚枯萎病轮作
“闷棚”里面门道多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夏季高温闷棚防治大棚黄瓜病害试验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及其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
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