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荃优W8及其制种技术

2020-12-18

中国种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原种谷粒父本

陈 灿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206)

我国杂交水稻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团队完成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此后在全国水稻育种工作者的攻关下,育成了一批又一批杂交稻新品种[1-4],这些新品种的推广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利用三系法选育水稻新品种仍然是水稻杂交育种的重要手段。

荃优W8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三系不育系荃9311A为母本[5]、自育恢复系RW8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三系中稻品种,稻米品质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质二等,甚至可达到优质一等,满足了市场需求。目前已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福建等8个省作一季中稻示范,并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陕西等多个省市进行多点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做好充分准备,为南方稻区水稻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母本荃9311A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具有米质好、柱头外露好、花粉败育彻底、分蘖力较强、一般配合力强等优点,于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在2012年引进配组。

荃9311A在武汉地区5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84d,株高80cm,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分蘖力中等,剑叶中长较宽,穗型较大,着粒均匀,谷粒中长,千粒重较大,叶缘、叶鞘绿色,谷粒稃尖无色。稻米品质优,稻瘟病抗性较差。

1.2 父本父本RW8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恢复系R796作母本、华占作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R796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大穗型三系恢复系,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恢复系。

RW8在武汉地区5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90d,株高110cm,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较强,剑叶中长直挺,穗型为长穗型,着粒均匀,谷粒长形,千粒重25g,叶缘、叶鞘绿色,谷粒稃尖无色。

1.3 选育过程2013年夏季在湖北鄂州基地初测;2014年夏季做组合优势鉴定试验,表现为丰产性好,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米整精米率高;2015年进行多生态点鉴定试验,同年冬季海南小面积制种;2016-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水稻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609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荃优W8是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1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0.3d。株高127.4cm,穗长26.2cm,每667m2有效穗数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67.4粒,结实率80.6%,千粒重26.1g。丰产性好,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壮,剑叶中长,穗型为长穗型,着粒均匀,谷粒长形,叶缘、叶鞘绿色,谷粒稃尖无色。

2.2 品质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中,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整精米率69.6%,垩白粒率10.5%,垩白度1.7%,直链淀粉含量15.4%,胶稠度69.0mm,长宽比3.2,稻米品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其中2017年江苏六合试验点送检样品测定结果的主要指标为:整精米率68.7%,垩白粒率5%,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70mm,长宽比3.2,稻米品质符合《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质一等。

2.3 抗性2016-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福建等地鉴定结果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4.4、3.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感白叶枯病;褐飞虱最高级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5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

3 产量表现

201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630.80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56%,达极显著水平,22个试验点中增产点比例达77.27%,比组平均产量增产3.91%,居小组第3位;2017年续试,平均产量为632.92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47%,达极显著水平,23个试验点中增产点比例为86.96%,比组平均产量增产3.63%,居小组第2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31.86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02%,增产点比例82.12%,比组平均产量增产3.77%。2017年参加同步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613.32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32%,增产点比例86.96%。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育秧长江中下游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每667m2播种量为10kg以内,播前用强氯精或咪鲜胺浸种。适宜秧龄为30d,最长不超过35d,每667m2插1.5万~2.0万穴,每穴插2棵谷苗。

4.2 田间管理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适时施穗肥。一般每667m2施纯氮12~14kg,氮磷钾比例为1∶0.5∶1。每667m2苗数达16万株左右时及时晒田,后期控施氮肥,田间干湿交替,成熟前1周断水。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5 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5.1 母本荃9311A生产技术要点通过选择单株成对回交,根据“三系七圃”法严格筛选并生产原原种。生产原种时做好严格的隔离,严防人为混杂,并认真细致地进行田间鉴定,符合要求的原种送入低温库保存。

5.2 父本RW8繁殖技术要点选标准单株与不育系成对测配,选保持原组合种性的相应父本单株繁殖的株系作原原种保存,然后用原原种繁殖原种,再用此原种繁殖生产用父本。繁殖过程中要满足严格的隔离条件,严防人为混杂。

5.3 杂交种荃优W8制种技术要点在湖北省鄂州地区制种,播差期安排如下:第1期父本5月1日播种,第2期父本推迟7~10d;母本5月10日播种,时差10d,叶差3叶左右,8月15日左右进入盛花期。每667m2施用“920”15~25g。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参照一般三系水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执行。

猜你喜欢

原种谷粒父本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食言者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他们会忘记?多么稀奇!
亦如初见(五)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