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十三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2020-12-18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水市农技十三五

任 莉

(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0)

1 天水市“十三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以来,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1.1 全面落实科技增粮措施

“十三五”期间,坚持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持续积极实施“地膜、植保、种子、沃土、农机”五大科技增粮措施,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广泛引进示范推广粮食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间套复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积27.96×104hm2,累计建立“万亩(666.67 hm2)示范点”87个,共6.75×104hm2;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34.59×104hm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面积194.71×104hm2;推广机耕面积181.89×104hm2、机播面积39.819×104hm2、机收面积54.76×104hm2。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5.06×104hm2。“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市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0×104t以上。其中:2016年粮食总产量112.18×104t,同比减产1.65%;2017年粮食总产量113.29×104t,同比增长1%;2018年粮食总产量115.77×104t,同比增长2.2%;2019年粮食总产量123.17×104t,同比增长6.39%;预计2020年夏粮总产量42.95×104t,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20×104t以上。

1.2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创建省级以上果品标准园156个、蔬菜标准园39个、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个、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96个。“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龙头企业总数54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63家),农民合作社9 125家,创建各级示范社962家,家庭农场1 105家,创建各级示范家庭农场341家。

1.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力度,拓展农业交流协作渠道,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预计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3 900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 353个,共18.32×104hm2;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4 283期;培训农技人员3.66×104人;完成农民科技培训84.23×104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 516人。

2 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职能的发挥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弱化,认识亟待加强。2011年,天水市实行乡镇职能改革,为转变政府职能,在乡镇一级实行综合建站,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与综合服务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人事及工作内容大多由乡镇政府来安排,并非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来管理,因此,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变成了乡镇政府的行政附属机构,而乡镇政府工作繁重,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常常被分配其他非推广服务性工作,影响了农技推广服务部门日常职能的发挥。

2.2 人员结构老化,人才“断层”现象日益凸显

随着就业政策调整和人员编制限制,致使农技推广服务人员更新、补充步伐放慢,替补不力,年龄结构老化,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编现象严重,农业人才断层。大部分农口部门10多年没有进新人,基本上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断层现象明显,知识结构单一。在职培训的机会很少,尤其是超过10 d以上的系统培训几乎没有,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更新不快,缺乏社会广泛需求的市场预测、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现有的知识储备很难适应新时期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需要。

2.3 运行机制不活,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由于受单位专业技术职称限额和岗位数的限制,以及取消市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年轻同志特别是市一级单位的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难度加大,晋升空间有限,收入分配、奖惩情况等没有和业绩效益和工作能力挂钩,致使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单位忙闲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4 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技推广服务人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十三五”以来,天水市科研机构年人均科研经费不足1×104元,全市年均下达农业科研项目不足80项、投入资金不足400×104元,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经费严重短缺,极大影响了天水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的作用发挥。

2.5 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农技推广服务效果难以保证

当前,由于城市的虹吸效应,农村人员流动速度加快,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增加,留守人员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能力差,农技推广服务的效果难以保证[1]。

3 发展建议

3.1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乡村产业发展领域关键技术。要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采取有力措施,改变传统的组织方式,打造综合性、内涵深、技术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高水平示范基地,在范围上要涵盖农业全产业链条,在内容上要突出区域特色,为天水市农业生产、产业培育展示技术、示范品种、展显模式。探讨集约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专业化服务等要素的发展机制,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种植方案,引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3.2 强化科技与推广

发挥市县区农业推广服务单位优势,更好发挥农业科技人员服务职能作用,整合科技资源,组建成立产业体系专家创新团队,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加强技术研发、集成配套和转化推广。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科技、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创建一批乡村产业振兴示范点,建立一批农业产业发展试验站(基地)、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构建生产、研发、推广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科技推广、信息支撑、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保障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 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对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人才需求,着眼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壮大农技推广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总体要求,紧扣“确保粮食安全、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题,“听、看、讲”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利用冬季农闲季节举办培训班,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进来授课,让专业技术人员“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和先进典型,学习观摩交流,让专业技术人员“看”;组织召开专题技术研讨会,请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研发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总结的经验,让专业技术人员“讲”。通过培训进修、人才交流等方式,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2]。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天水市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强化政府调控,改善农业推广宏观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筹资渠道;其次要培养高素质的推广人员,同时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接受率,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社会化。

猜你喜欢

天水市农技十三五
三个好朋友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A home-grown ballet academy leaps into the spotlight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