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秦观词用典看李清照“秦观词少故实”论

2020-12-17曹姗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李清照

摘  要:李清照在她早年所作的《词论》中,对秦观的词做出了“少故实”和“乏富贵态”的评价。其中“故实”包括“旧事”“旧理”与“旧言”三部分,“富贵态”包括“历史胸怀”“情感内涵”和“精神态度”三部分。从秦观词的用典特征来看,他的词多用语典和集典,缺乏厚重的历史与教化典故,感情表达过于曲折哀婉,容易显得柔弱,体现出对“故实”和“富贵态”的缺乏,与李清照的评价基本相符。

关键词:李清照;“秦观少故实”论;“故实”;“富贵态”;秦观词;用典分析

李清照在《词论》中一方面肯定秦词的情韵兼胜,另一方面则认为秦词用典有缺陷而“乏富贵态”。此说出后,后世学者中多沿袭“秦观词用典数量少”一说加以阐释,如徐培均说秦观词“基本上不用故实,不发议论,只是专主情致。”而叶嘉莹在《灵谿词说·论秦观词》中指出“而秦观则多用古典,遂不免有一种不甚自然的逞气用力之感。”打破了之前的“秦观词基本不用典故”的论断,提醒世人将目光聚焦于被忽视的秦观词用典的特征。

由于前人说法不一,要对秦观词用典之得失作出评判,仍需着眼于秦词本身。秦观存世词大约96首,用典使事自然浑成,虽然不如《漱玉词》那样用典之密,频率之高,却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那么,李清照说秦观词“少故实”“乏富贵态”指的是什么呢?

一、“故实”与“富贵态”释义

李清照对于秦观用典“少故实”的评价,出自《词论》。而《词论》一文,最早出现在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三十三卷中,言: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要對《词论》中“少故实”“乏富贵态”的说法进行探究,首先应厘清“故实”和“富贵态”的含义。

(一)故实:旧事、旧理与旧言

“故实”最早出自《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有韦昭注:“故实,故事之是者。”西晋陆机在《辨亡论》中写“从政咨于故实,播宪稽乎遗风。”南朝刘勰称“故实”为“事”“事义”或“事类”,在《文心雕龙》中提到“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并著有《事类》专篇:“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微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指出“故实”包括“人事”与“前言”两个方面。钟嵘在《诗品序》中反对“故实”,提倡直寻:“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从历史上“故实”的定义来看,“故实”是“事”与“言”两位一体的结合。总结来说,“故实”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旧事”,即过往真实的史实;第二,“旧理”,即已经成型并被广泛接受的成法、规则;第三,“旧言”,即取自前人优秀言论与经史诗词。秦观词将笔力集中于引用和改动前代作家诗词上,主要使用的是第三种类型,即“旧言”。

(二)富贵态:“历史胸怀”“情感内涵”和“精神态度”

在李清照的语境里,“富贵态”明显是与“故实”相联系的,“富贵态”应有三种内涵:①高洁风骨与历史胸怀。与李清照相比,秦观词用典“大多只是出于性灵所发以达情致婉妙,很少在气格体现上用之。”从而缺乏厚重感,没有融入深远的思想和抱负,无法壮大词境。②深厚充足的情感内涵。“旧事”的核心在于“真”,而“旧理”的重点在于善,秦观词中对“真”与“善”的缺乏难免导致“情感内涵的薄弱和情感力度的不足”。③富裕的精神和从容的态度。彭玉平以晏殊为例,认为“乏富贵态”指秦观词中用典缺乏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富裕,以及在这种富裕境况下从容出世的优裕心态。从上述观点来看,“富贵态”是“一种在从形式到内容和精神的深度雅致”。它在以士人风骨为骨骼的同时,又以真挚感情为血肉,塑造出风度翩翩,不为物欲牵绊的气度,要求词作如同富家千金一般生动而丰腴。

秦观的词是否真的如李清照所言,具有“少故实”和“乏富贵态”的缺点?这个问题在学界曾引起了十分广泛的讨论。

二、李清照“秦观少故实论”之论争

秦观的词历来受到极高的赞誉,冯煦《蒿庵论词》评价其:“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秦观的词既继承了柳永俚俗词的部分特点,又能不出雅词的界限。他的词中多化用中晚唐诗歌,语言平易浅近,用典使事浑融自然,体现了词的本色美,上承花间、柳永、苏轼,下开周邦彦、李清照,被称为婉约词之“正宗”。李清照在《词论》中对五代以来许多著名词人进行批评,评价秦观“少故实”“乏富贵态”,激怒了许多学者。胡仔在《词论》后点评道:“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清代裴畅也说得很不客气:“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

然而,李清照真是因为一己偏见,对秦观做出了“少故实”的评价吗?宋代王灼说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即使批判《词论》的胡仔,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才华:“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可见她在词曲上的造诣是极高的。清代陈廷焯曾有言:“有长于论词而不工于词者,未有工于作词而不长于论词者。”作词才华横溢如李清照,理应具有词论家的素养,不至于对秦观做出完全不符合事实的评价。

三、“少故实”论与秦观词用典

在81首确认为秦观所作的词中,有67首涉及用典,约占总数的83%,14首没有明显用典,约占总数的17%。

(一)秦观词用典的内容与种类分析

在涉及用典的67首秦观词中,用典共计150处。可见李清照说秦观“少故实”,实际与词中典故的数量无关,而与秦观所使用典故的内容和种类有关。综合秦观词用典的具体情况来看,应是秦观词用典的以下两个特征导致了“少故实”的评价。

1.秦观词少用事典而多用语典。

事典即“旧事”与“旧物”。在秦观的怀古言志词中,事典往往借过去的人物和故事,寄寓作者自己的思想,增强词句的文学底蕴和历史内涵,如《望海潮(其二)》中“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苎萝村冷起闲愁”“梅市”“兰亭”“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最好金龟换酒”分别以西施范蠡、梅福、王羲之、贺知章和李白为典,突出了“怅朱颜易失”的主题,表达了怀古忧时的思想感情。在秦观的婉约抒情词中,事典往往用来形容男女之情,极写女子之美,表达凄哀之感,比如《长相思》中“乡号温柔”、《南乡子》中“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河传(其二)》中“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分别以合德、东邻女、巫山神女为典故写女子美丽,其中寄寓着政治失意的暗示与人生别离的感怀。

语典即“旧言”,是对前人语句的袭用或改用,其作用主要是塑造环境氛围,满足词的雅致与音乐美,张綖说过“词人佳句,多是翻案古人语。”指出了巧妙使用语典对于创作优美雅致的文字的重要性。秦观词中的语典里,有战国典约3处,两汉典约3处,三国典约3处,魏晋南北朝典约11处,唐典约76处,宋典约12处,其中用唐典最多,体现了“两宋人作词,往往用唐人诗句”的特点。秦观词用语典,往往将自己清丽平淡的风格融入前人语句,导致其语自然隽永,淡而有味,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艺术特色。

秦观词中用事典30处,占全部用典的20%,用语典110处,占全部用典的73%,用既是事典也是语典的10处,占全部用典的7%,具有少用事典,多用语典的特征。他的很大一部分词中缺乏明显的古人与古事,多对先人诗词进行巧妙而不留痕迹的化用,这使他的词中用典看起来不明显,容易被读者所忽视。

2.秦观词多用集部典,少用经、史、子部典。

秦观词使用语典时主要使用集部典,使用集部典时,主要也是用作语典。集典与语典的交叉重合关系反映在数据上,则体现为秦观词用集典的数量远远多于经史子三部。秦观词中用经典0处,占全部用典的0%;用史典8处,占全部用典的5%;用子典23处,占全部用典的15%;用集典119处,占全部用典的80%。按比例来划分,则各部关系是经(0%)<史(5%)<子(15%)<集(80%),可见秦观词用典绝大部分用集典,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史典和子典,甚至不用经典。集部典的使用固然使词句文采盎然,但经、史等部的缺少同时也使得秦观的一部分词作缺乏厚重的气质,即使在咏史怀古的词作中,也很难见到豪情壮志。如《望海潮》(其一)中用了6个集典和2个子典,上阙极论扬州之繁华,写万井,写花发莺啼,用杜牧典,用“飞盖”典,少了豪迈,多了雕饰,最终回归到“画桥南北翠烟中”的婉丽。下阙“追忆故国繁雄”,连用“纹锦制帆,明珠溅雨”“爵马鱼龙”典,过于集中地使用典故描写繁华景象,感情抒发显得略微不足,难以展现真正的雄浑豪迈胸怀。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秦观词之所以“少故实”“乏富贵态”,是缺少事典与经史部典的结果。因为缺乏事典,秦观词中的用典往往缺少确切的实感,在艺术创作中失去了“真”;又因为缺乏经史部的典故,秦观词中的用典往往缺乏深刻有教化意义的内涵,泛于表面,在艺术创作中失去了“善”。虽然语典和集典的大量使用使词句获得了十分动人的“美”,但是少有“真”与“善”作为支柱,这种美就容易显得脆弱。

(二)秦观用典与情感的表现特点

纵观秦观词及其词中用典,我们可以发现秦观词用典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几个特点:

1.擅长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秦观词在用典时往往将人生失意之情融入对艳情的描写中,避免直接表现胸怀与抱负,如《画堂春》中“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撚花枝。”用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典,虽有香艳面目,却在于抒发应试不中之怨愤。《河传(其二)》中“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故事,表面上写男女之情,实际上深含着政治处境急转直下,昔日帝王恩情不再的暗示。秦观在写思怀亲友、人生感怀与政治失意时都习惯以艳情作为粉饰,将深层的含义寄寓于表面的儿女情长之中,这种创作习惯导致了其词情感表达幽微隐约,产生了巨大的阐释空间。

2.长于借景抒情。

秦观词擅长以烘托氛围,塑造意境的方法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细腻复杂的情感,在用典尤其是使用语典时,往往着力于凄凉清丽的景物描写。如《梦扬州》中“恻恻轻寒如秋”“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分别用了“恻恻轻寒剪剪风”和“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的语典,描绘出春寒恻恻,鹧鸪啼叫的初春之景,氛围冷清婉丽,为全词表现征人之思打下了基调。如《蝶恋花》中“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用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典,写出了流水落花无踪,孤云来复去的寂寞,生动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身孤苦无依的凄凉。借景抒情的写法有利于词人幽微内心的具象化表达,能增强词句的雅致与婉约,为读者留下可触可感的审美空间,但同时也具有过于委婉,表达感情不够直白的弊端。

3.喜欢使用富有感伤情调的字句直接抒发情感。

在秦观词全部的用典句之中,带“愁”字的有5处,带“恨”字的有4处,带“泪”的有4处,另外还有直白抒发情感的句子如“奴如飞絮,郎如流水”(《望海潮·其四》)、“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水龙吟》)、“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鼓笛慢》)、“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满庭芳·山抹微云》)等。这些带有绝对的感伤色彩的词句同景物的铺陈描写结合在一起,形造成了词中悲伤情感的郁积。秦观词96首,绝大多数是写男女爱情和羁旅别愁,每一个字中都透著伤心与哀愁,冯煦在《蒿庵论词》中称其为“古之伤心人”,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这些带“愁”“泪”“恨”“绝”“休”“去”的词句使秦观词中情调过分缠绵伤感,悲戚幽怨,故而苏轼责之曰“犹以气格为病”,魏庆之也在《诗人玉屑》卷二十一说:“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

4.秦观词写作往往是多层的,每一层都具有自己的不同内涵。

他词中的用典也是这样,先以景物境界作为铺陈,又插入直白情语,在抒情到达高潮时即刻止住,回归景物描写,从而制造出回味悠长,意在言外的词美。如《满庭芳》(其三)上阙一开始先写室外景,清秋碧水,暮色苍黄,枯叶凌乱洒落在空阶,一派凄清景象。然后转而至室内景,“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用李白《月下独酌》典,描写出无法入眠的寂静夜晚。“几处处,砧杵声催”用杜甫《秋兴八首》典故,写重阳窗外传来的捣衣声引起闺阁中人对征人的思怀。“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用元稹《会真记》典故,极言心情寂寞与怀人之悲。一波四折,感情浓度一层一层加深。下阙开始先是感慨“新欢易失,往事难猜”,继而转笔锋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的典故,将感情浓缩于黄菊的意象之中。紧接着写饮酒消愁,却是“酒未醒、愁已先回”,用沈邈“酒未到,愁肠还醒”语典,从侧面写愁之浓重。但这悲伤哀怨的真情流露戛然而止,在词的结尾化入“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的静景里,将倾泻而出的感情遏止于平静婉美之中。秦观作词用典层折顿断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一首词中,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如此。周济说:“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尤其是秦观词的结句,往往韵流弦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虽则增添了词的含蓄韵味,却提高了读者的理解难度。

以上四点结合在一起,造就了秦观词“含蓄蕴藉,寄情悠远”的抒情特征,他将身世之感与政治之悲打入艳情,又使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将如海的愁怨凝聚于一片小小的静水,在其中蕴含着巨大而感人的力量。他的感情表达过于曲折哀婉,其中凝聚了太多哀怨与眼泪,导致读者在阅读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了整首词的“气格”。李清照说秦观“乏富贵态”,从这个层面上是可以讲得通的。

四、结语

李清照在《词论》中说秦观词“少故实”“乏富贵态”,不是指秦观词典故运用过少或缺乏表现富贵的词句,而是指秦词中缺少特定种类和内容的典故,以及作词用典时在表情达意、创作心态方面反映出的情感过于悲伤婉转、气格稍弱的现象。虽然李清照的“秦观少故实”论中仍然存在因李清照个人性格和识见局限所导致的偏颇,但我们仍应该客观地认识李清照在《词论》中对秦词用典的评价,并且通过这一评价,深入理解秦观词以及其用典时存在的某些特征。

参考文献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宋)秦观;徐培均注.淮海居士长短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7.

[3]叶嘉莹.灵谿词说(续十二):论秦观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9.

[4]夏承焘.夏承焘集:第二册:评李清照的《词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254.

[5]彭玉平.李清照论词的故实与富贵态略释[J].湖南社会科学,2007(03):135-137.

[6]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63-64.

[7]曹千里.李清照《词论》探[J].作家,2008(02):189-190.

[8](春秋)左丘明撰;宋志英编.《国语》研究文献辑刊:周语上[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56.

[9](汉)司马迁撰;司马贞,张守节译.史记:鲁周公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2013:1840.

[10](南朝)刘勰撰;王运熙.文心雕龙译注:通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南朝)钟嵘.诗品注:总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4.

[12]张潆文.秦观李清照词之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6):84-86.

[13]王国维.人间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4245.

[14](清)冯煦等.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5](清)沈雄,刘军政校注.古今词话:少游情词相称[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清)裴畅.词苑萃编:卷九:指摘:李清照词论[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1972.

[17](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易安居士词[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88.

[18](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婉约与豪放二派[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685.

[19](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古人论词之善无过玉田[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3969.

[20](宋)秦观著,徐培均导读.秦观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

[21](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一:词用诗句曲用词事[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4419.

[22]萧延恕.淮海词与故实[J].湖南科技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2):57-61.

[23]叶帮义.宋人对秦观词的接受与宋代的词学观念[J].文艺理论研究,2011(04):63-65.

作者简介

曹姗(1997.02—),女,汉族,内蒙古人,研究生,兰州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李清照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当衣买书
李清照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趣味生活秀
性格刚烈
李清照当衣买书
李清照检举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