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12-17姚琳琳蔡云彩田椿燕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浦区田间培育

姚琳琳 蔡云彩 田椿燕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799)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培育农业人才,而农业人才的培育则需要依靠高质量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其中,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延伸培训服务、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为:(1)农民田间学校就近创建且以产业为导向,能够将以往教学环节中的集中培训、实践操作和观摩交流整合起来,形成“理论教学-现场实践-理论提升-自我实践”这一完整的认识过程[1]。(2)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的引入,丰富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且在课程设置上注重高低结合,既有政策解析、新技术推广,又有“土专家”传授“接地气”的生产技能,且充分顾及农民学员的异质性,调动了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3)农民田间学校更注重双向沟通式的信息传递。上海市青浦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本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这亟需一批来自于乡村、扎根于乡村、服务于乡村的农民。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笔者分析了当前环境下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推进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对策,以期培育出一批现代农业人才。

1 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现状

2017年,上海市全面启动农民田间学校创建工作,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将创建农民田间学校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了农民田间学校创建工作。截至2020年,青浦区已成立11家农民田间学校,具体为粮食类2家、蔬菜类4家、水产类2家、林果综合类3家。

1.1 学校概况

鉴于青浦区农业产业在全市第一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青浦区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农业产业,农业产业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故青浦区通过认定的农民田间学校,在产业分布上基本实现了青浦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全覆盖,在地区分布上也针对各片区的优势产业及地域特色进行了合理规划。同时,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在农民教学培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当地农民需求的回应也有了更有效的落实着力点,例如,在培训课程设置上,突出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特点,更加贴合农民的需求,切实解决了农民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承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遵照《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手册》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且其作为培训延伸的一个载体,还负责培训后期的学员跟踪指导服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前期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学员遴选、课程安排、教师选择,开班后的班级组织管理、学员考核评价,结班后的台账整理、学员跟踪服务[2]。

1.2 取得的成效

具体成效为:(1)近3年来,青浦区参加田间学校培训并通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1 120名。(2)在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示范典型,例如,彰显田间学校依托自身规模化水产养殖的优势,积极组织了一批常年驻扎在生产一线、实战经验丰富的合作社技术人员担任田间学校的教师及辅导员,且这些教师及辅导员以其过硬的专业技术、平实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农民学员的欢迎。(3)2018年,由彰显田间学校技术人员参与制定设计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方案》在市农广校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一校一案”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奖,该学校也于2019年度被推荐为“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

2 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力量仍旧较弱

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虽都拥有自己的师资团队并配有教学管理人员,但人员数量少,个人能力差别明显,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教学管理人员大多为技术人员兼职,在前期开班准备、学员组织、课程安排、授课及台账整理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2.2 农民田间学校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目前,青浦区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还在探索阶段,对其角色定位仅停留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农民田间学校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3 推进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对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的培训

可由青浦区农技中心主导,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具体为:(1)以《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手册》为蓝本,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和管理问题,进行重点辅导。(2)对培训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以及时发现教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补齐教员的能力短板,助力田间学校成长。(3)积极选送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参加市级等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农民培训工作。

3.2 通过多样的活动,提高学校的综合利用率

可借助农民田间学校与农民学员联系紧密的优势,将农民教育培训活动贯穿于全生长季,完善和延伸农民教育网络体系,进而提高田间学校的综合利用率。例如,可在集中培训结束后补充后续活动,由田间学校主导,举办座谈会、技能比赛等各种活动,不断拓宽农民田间学校的功能,增强学员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性,使农民田间学校成为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应用平台,成为提供技术和信息的服务平台,成为农户的一站式互助平台。

3.3 开展精准培训

农民培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自上而下的任务布置使其难免落入运动式、被动式教育的窠臼。据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统计,绝大部分农民田间学校的经营主体立足于自身产业,培训对象为自身员工、周边农户以及本区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但培训专业设置的覆盖面狭小且分散。因此,亟需充分排摸这部分培训对象,自下而上地调研对农民培育工作的诉求,完善培育机制,开展精准培训,特别是要开展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这两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深化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3.4 进一步激发学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3.4.1 在学习形式上激发学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鉴于农民田间学校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集中学习、实践交流等形式,使学习过程从“中心化-去中心化-再中心化”不断深入(这里的“再中心化”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现,而是以个人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进行知识连通,构建一个蛛网式的结构网络)[3],故农民田间学校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破不同培训班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壁垒,创建智能的教育培训空间,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使学员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课程体系,有更多的学习内容选择,从而实现农民田间学校能在学习形式上激发学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3.4.2 在后续跟踪服务上激发学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农民田间学校可在后续跟踪服务上,通过各种活动,使学员逐渐形成具有一致利益诉求的共同体,在夯实职业化的基础上,提高组织化程度。同时,在这个共同体中,不同特质的农民学员能经过相互沟通与协调,演变成为技术和信息的再传播者,以点带面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辐射,进而形成对农民田间学校组织形式的衍生[4]。

4 展 望

推进青浦区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有助于培育出一批来自于乡村、扎根于乡村、服务于乡村的新农民,且能培养出他们的爱农情怀,唤醒他们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及担当意识。相信今后在市、区级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农民田间学校自身的不断努力下,农民田间学校将在青浦区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青浦区田间培育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青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7.2.4全景声影视厅 上海市青浦区御湖别墅香水湾
在这里,与100个世界相遇——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