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分析方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0-12-17邱守艳

中小学校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性格特点故事情节小说

□邱守艳

比较分析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将相关因素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出各因素之间的相同和差异,从而进行本质上的区分。在小说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不同主题、风格、表现形式方面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一、同一题材小说作品的比较分析教学

小说的题材分类主要依据主要内容所反映出的现实世界或取材范围。在不同阶段的评论中,不同的评论家对小说的题材分类亦有区别。比如,语文课本中引入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就代表不同的题材范围,向学生展示爱情题材、乡村题材,以及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题材。教师讲解时,通过阅读、分析相同题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和深入地掌握创作意图、人物形象、写作思维等内容。讲解《边城》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描写的优美自然景观与淳朴民风。其中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无不展现出真情实感,由此给学生带来没有世俗污染的美好画面。《萧萧》描写的亦是同样的民风习俗,与《边城》所处地理位置、人物塑造形象、人际沟通交流形式很相同,都是展示人性的美好。[1]因此,教师在讲解完教材内容时,亦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相似的内容,学生自行进行比较与分析,比如在语言描绘、情景描写、人物对比等方面,由此总结写作的主要特点,达到“新课改”中所要求了解这一类作品的写作特征,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小说教学的效果。

二、相似情节小说作品的比较分析教学

小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由于在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过程、主题选择时,都必须进行或简单、或丰富、或直接、或动荡的故事情节进行展现。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将小说当中提及的重要场景与其他小说的内容、小说当中类似的场景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小说写作时类似的故事情节进行比较分析,由此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主题,即明白写作的意图,从而促使学生的阅读效果更加明显。比如,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有一个故事情节是贾宝玉摔玉,出现这一故事情节的原因:由于贾宝玉发现家中姐妹们都没有他那样的玉,加之先前受到的委屈,在了解林黛玉亦没有相似的玉之后,才出现上述故事情节。作者在小说当中设计这样的故事情节,最终目标是为了凸显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特殊的人物关系,同时烘托小说的主题特点,以及向读者传达贾宝玉的人物性格特点。其实,小说《红楼梦》的第二十九回亦讲述相似的故事情节,起因是受到林黛玉的影响。上述写作方式表现两位主人公之间特殊的人物关系,但与“前者”讲述的故事情节不同,“前者”表现命中注定的天地姻缘,而“后者”表现两位主人公之间的矛盾与纠纷。通过讲解相似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掌握主人公在不同条件下的语言、动作、情节等特点之间的不同描写。所以,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小说第二十九回的故事情节。通过上述故事情节的对比与分析,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不同的表现手法及其在不同故事情节中的实践运用。

三、同类主题小说作品的比较分析教学

小说的主题所代表的是整部小说的中心思想,必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创作时的思想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分析小说的用意。所以,小说教学过程中必须系统分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创作主题相当复杂,随着当时创作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小说体现的中心思想亦在不断变化,由此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若能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小说的主题。比如,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过程中,作者依据当时社会环境塑造主人公别里科夫,通过人物胆小、怕事等性格特点,突出写作的主题。主人公的上述性格特点不仅将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要求将全城的人都装到套子当中。通过上述写作手法,突出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政府专制对公民造成的压迫和禁锢。在作者契诃夫的创作当中,尚有许多突出同一创作主题的小说,比如《小公务员之死》写作手法和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描绘,都与别里科夫的极为相似,故事讲述的是小公务员在看戏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在将军的背后打个喷嚏,本来是很小的插曲,却在公务员的心中形成较大的阴影,三番五次地道歉,最终受到将军的训斥,导致小公务员丧失性命。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都与上述的小说类似,教师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命运发展和写作手法等因素中的异同,由此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主题的写作技巧。[2]

四、同一作家小说作品的比较分析教学

许多作家在一生中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相同的主题或类似的题材。若讲解时选择同一系列的文学作品,进行整体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准确地掌握创作思想、结构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环境形成统一的认识。比如,讲解鲁迅《祝福》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写作主题,即讽刺当时封建社会里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而鲁迅创作中表现同一主题的作品较多,揭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会向学生提出,祥林嫂是被谁杀死的问题,而问题的最终答案就是当时的封建社会,由此揭示中心思想和主题内容。若与鲁迅其他作品结合阅读,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小说所塑造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发展,就能够深入了解当时封建社会的思想,从而加深对小说写作特征的认识。

五、同一风格小说作品的比较分析教学

作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因此同一位作家会出现不同系列的作品风格。在同一社会的影响下,不同的作家也会创作出具有相似风格特点的文学作品。比如在《老人与海》中,美国作家海明威塑造一个意志坚定、勇于向困难发起挑战、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热爱生命》,其中描绘的主人公与海明威创作的主人公存在相似的性格特征,其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特征、写作手法等方面亦有相似性,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因素是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两位作家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塑造出主人公的硬汉形象。教师讲解海明威的作品 时,可以将上述两篇小说结合阅读,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主人公的精神面貌,由此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从而凸显比较分析方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优势所在。[3]

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同时亦是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当中,拓宽文学视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积累较多文学素材。通过比较分析,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小说写作的艺术特点,可以基于多元视角,掌握小说的不同主题内容,同时能够直接感受小说的优劣,从而提升学生的小说鉴赏水平,在不同小说对比与分析中理解人生的意义。上述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真正地按照“新课标”要求,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性格特点故事情节小说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你想认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