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实现“翻转”

2020-12-17余文斌

中小学校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翻转法治道德

□余文斌

近些年来,逐渐盛行的翻转课堂比较符合当前小学道德法治课教学现状的需求,把翻转课堂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翻转课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翻转课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单一、说教味浓厚,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减弱。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简短有趣、主题鲜明的教学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的内容迁移到课下,将知识的内化置于课上,让学生参与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翻转课堂利于推动教学内容走向开放、实现教学相长。2016 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也随着出现变化,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信息量更大、实践操作性更强。翻转课堂可以打破原有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充满活力、更具开放性的教学运行体系。开放意味着鼓励师生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与解读。教师可以重新划分与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短视频或PPT,由此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理论,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在翻转式课堂上,教师组织答疑解惑、交流讨论、知识运用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习得,由此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促使学习的过程具有个性化特征。同时,翻转课堂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增强创新教学手段的能力,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由此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翻转课堂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形成良好品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核心素养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是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建立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每个学生由于存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差异,因而德育需求程度亦不尽相同,而将翻转课堂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依据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让学生列举身边真实案例,亦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拍摄身边热点、难点问题,并且可以展开课堂讨论,由此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存在感。教师尚可依据不同学生的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加适合身边案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由此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以致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教学目标。可以说,翻转课堂的本质是顺应教育教学的规律,实现学校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促使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

二、翻转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的途径

明确目标:展开课前预习。翻转课堂侧重课前预习,课前必须为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目标,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内容,精心制作完成若干微课视频。视频对学生的学习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在视频中明晰解读课程内容,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转化成为更加生动、形象和直接的内容,由此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比如,“我们的节日”一课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明白,传统民族节日凝聚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精神。课前预习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预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我国设定哪些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教师把微课视频上传学生观看,借助影像、动漫等技术的支持,帮助学生认识传统节日和生活实际的关联,有趣味地展现教学的重点,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营造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中运用:打造精彩课堂。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是能为学生营造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由此可以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学习自主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从四大发明说起”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展示“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运用思维导图,创设图像、色彩,以此生动地演示教材的内容、传递大量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加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观看影像视频、运用思维导图等现代技术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同时,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由此达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交给教师处置,教师则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再通过对学生点评、生生之间互评等方式,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上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困惑相联系,能够达成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由此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促使学生的自我观念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课后运用:培养实践能力。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可以有计划地在课后布置开放性的拓展提升作业,由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布置一些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等实践性的作业,实现教学的延伸和课堂的翻转: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走进生活的目的,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感受生活的小事情,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由此达成强化和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实现课堂的“翻转”;让学生依据任务制作微课视频,并且乐于和同伴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综合上述,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彻底“翻转”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即实现由“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路径转化,由此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有效地形塑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大幅度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翻转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