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先队仪式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0-12-17新疆师范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武亚苏

少先队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新疆师范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2019 级硕士研究生 武亚苏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冯江英

少先队仪式活动是增强少先员组织认同感、归属感、光荣感的有效载体,是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出:“规范少先队主题队会、队日基本程序。深化仪式教育,创新入队仪式、初中建队仪式、离队仪式和雏鹰奖章颁章仪式、检阅仪式、升旗仪式、祭奠先烈仪式等,建立少先队分层仪式教育体系,增强仪式庄重感、参与感”。

一、我国少先队仪式教育理论研究

1.少先队仪式教育特征研究

一是感染性。少先队仪式教育是一种由服装、语言、场景等符号标志组成的形象化组织教育,向少先队员传递组织文化理念。相比于单纯的语言说教,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二是教育性。育人是少先队组织的本质属性,促进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任务。所以少先队工作者要重视营造仪式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党、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政治性。政治性是少先队最本质的组织属性。通过少先队仪式教育培养少先队员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规范其政治行为,促使其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四是象征性。少先队仪式教育是由红领巾、队旗、队徽、队礼、队歌和队员标志等组成的一系列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仪式活动,其中每一场仪式教育都对少先队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五是文化性。少先队仪式是传递少先队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少先队员通过参加少先队仪式活动感知少先队组织的文化特色、文化内涵和底蕴。六是实践性。少先队仪式教育是“实践中的教育”,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进行教育。

2.少先队仪式教育功能研究

一是价值导向功能,少先队仪式教育能够实现对少年儿童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启蒙,不断增强其自主性和实践性,培养其对党和祖国的真挚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身份认同功能,少先队仪式教育能够培养少先队员的仪式感,带动少先队员高昂的情绪情感,并激发他们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使队员的精神价值得到提升,身份价值得到发展,从思想上获得身份认同,从内心真正认同仪式活动中的价值理念,并内化于心来指导自身的言行。三是政治社会化功能,少先队仪式教育将抽象的政治知识融入少先队特有的仪式标志符号中,使其情景化,培养少先队员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积极政治情感,锻炼政治意志,树立政治信念,规范政治行为。四是情感升华功能,少先队员在参加集体性的少先队仪式活动时,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集体情感,加深他们对少先队组织历史和文化的情感认同,逐渐地使他们短期的个体情感升华为长期稳定的集体情感。五是组织文化建设功能,少先队仪式承载着少先队文化的理念和精神,是传递少先队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红领巾、队旗、队徽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弘扬少先队组织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少先队组织文化传承下去。

3.少先队仪式教育内容研究

一是少先队基本礼仪规范和训练。按照《中国少年先锋队标志礼仪基本规范》,主要有:第一,规范使用少先队基本标志,包括红领巾、队旗、队徽、队委(队长)标志和队服等;第二,规范少先队礼节,包括队员敬礼和队旗敬礼等;第三,规范少先队仪式程序,包括列队、整队与报告、出旗与退旗、鼓号演奏、唱队歌、呼号、主持等。二少先队教育形式和载体的仪式类型。主要有:第一,根据仪式的实际用途,有研究者将少先队仪式分为仪式活动、礼仪、典礼和庆典四种基本仪式;第二,根据仪式的组织架构,有研究者将仪式划分为大队层面的仪式,包括少代会、入队离队仪式、升旗仪式等,中队层面的仪式主要包括联合中队活动仪式和主题中队会仪式,小队层面的仪式主要指小队民主生活互敬队礼仪式;第三,根据仪式性质,有研究者将少先队入队仪式、建队仪式、离队仪式、少代会仪式等归为组织类仪式,将联合中队活动仪式和主题中队活动队会仪式归为活动类仪式,除此以外,少先队仪式还包括升旗仪式、检阅式及冬夏令营开营闭营等仪式。

4.少先队仪式教育原则研究

已有研究提出了少先队仪式教育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是整合性原则。校内和校外少先队仪式资源要进行整合,即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对仪式教育的开发与合作,促进少先队工作者、家长、媒体等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儿童性原则。少先队工作者需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少先队仪式教育。三是体验性原则。少先队员在参加仪式活动过程中切身体验“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在集体中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获得组织认同感。四是创新性原则。由于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处在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阶段,需要在不同侧面或层面上对少先队仪式教育进行创新,比如形式、主题、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因为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让少年儿童逐步感受到成长的力量。

5.少先队仪式教育实施途径与方式研究

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实施途径:第一,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开展少先队仪式教育。在学校通过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内涵与规范;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雄故事、革命故事的宣讲活动;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进行隐形教育;在升旗仪式中加强少年儿童对国旗和国歌的认识,培养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情感。第二,依托地方资源开展少先队仪式教育。组织红色夏令营、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如去周边的纪念馆或博物馆,接受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参加革命烈士的祭奠仪式,激励少先队员继承光荣传统。

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实施方式:第一,依托少先队不同仪式类型开展仪式教育。在入队仪式、少先队队会仪式、升旗仪式、少先队检阅仪式、建队仪式、离队仪式中,有各自仪式的操作规范流程。第二,加强少先队仪式活动与其他课程整合。加强少先队仪式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以及渗透到思想政治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开展仪式活动。第三,少先队辅导员应充分信任儿童的创造力,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少年儿童参与仪式设计方案,共同创设仪式情景,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并引领少先队员规范使用红领巾、队旗、队徽、队歌等象征符号以及仪式的操练程序,从而顺利开展仪式教育。

二、我国少先队仪式教育实践研究

1.少先队仪式教育实践问题

当前,虽然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发展受到学者的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多数少先队辅导员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仪式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操控者,另一方面也更倾向把少先队仪式教育曲解为“选拔性活动”,关注优秀的少先队员和队干部,忽视普通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与感受。有学者认为,当前有些仪式活动象征性地走过场或搞面子工程,流于形式。有学者提出,少先队员未理解仪式活动的真正意义,也未产生情感共鸣。部分少先队辅导员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仪式教育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工作质量,并未认识到仪式教育对少先队员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评价,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相关工作缺乏目标及评价导向。

2.少先队仪式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明确仪式教育目的。明确活动目的既能够有效指导整个仪式过程,指明仪式教育对学生情感体验、道德养成的培养要求,整体上优化仪式的流程,也是少先队工作者完成教学任务的评判标准。第二,重视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少先队员主体性精神,调动情感参与,尊重少先队员的参与权、表达权,使少先队员理解仪式教育的真正内涵,针对非干部的少先队员要更加给予重视和关心,这样才能保证广大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第三,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完善培训机构,规范培训制度,从而创造少先队辅导员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培训环境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第四,创新仪式活动形式,突出组织属性。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围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来开展工作。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开展少先队仪式教育活动,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实际生活需要和感兴趣的话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仪式活动。第五,完善评价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仪式的评价机制,对各学校的仪式教育从标准、内容、主体、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全国少工委等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少先队仪式教育标准化。

三、我国少先队仪式教育研究展望

少先队仪式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少先队员通过参加庄重严肃的少先队仪式活动,获得关于少先队的历史传统、理想信念、组织目标等知识,增强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光荣感。开展少先队仪式教育不仅要使少年儿童掌握仪式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思想上的塑造。即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政治情感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小学先锋,长大当先锋,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发现,当前我国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开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 周年贺信精神,结合新时代我国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和少先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仍需深化我国少先队仪式教育相关研究。

第一,加强少先队仪式教育中立德树人独特作用研究。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当前少先队应将“立德树人”融入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中,深化对“德”的内涵研究,树立大德育观,将思想政治素养、社会道德与礼仪规范、个人品德修养等教育内容自然有机地融入少先队仪式教育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少先队员朴素的政治情感和共产主义道德信念。

第二,深化少先队仪式教育内容研究。少先队工作者结合新时代特点和要求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理论层面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实施途径与方式、评价与激励等基本问题仍需进行深入的专题性探讨;实践层面,通过加强行动研究,分析少先队仪式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形成多方教育合力,充分利用多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仪式教育,让少先队员在日常生活、学校活动、校外活动等多种途径中感受仪式教育承载的文化理念,培养少先队员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同时学校领导和辅导员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充分发挥少先队仪式教育对少先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第三,重视少先队员仪式感培养研究。少先队工作者对仪式教育活动情景中的时间、地点、服装、象征性标志符号和程序等进行严格规范,营造浓郁的少先队组织文化和教育氛围,加强少先队员对仪式活动深层文化内涵的了解和感官体验,使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少先队员通过参与庄重、规范、形式多样的组织仪式活动和场景,引起少先队员初步的政治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仪式感、认同感、荣誉感,进而实现行为上的转变,促进队员的政治社会化。通过开展少先队员仪式感研究,了解少先队员在参与仪式活动过程中以及结束后的真实情感、态度、意识、感受、信念等,及其对少先队员的初步政治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第四,推进少先队员成长激励体系融入少先队仪式教育研究。根据全国少工委制定的《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自上而下的阶梯式成长激励机制。即从全国少工委、省、市、县分级设置入队激励、奖章激励、荣誉激励、岗位激励、实践激励、推优激励等,将成长激励体系融入少先队仪式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少先队员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有效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光荣感、认同感、使命感。

第五,关注少先队仪式教育中组织建设功能研究。通过少先队仪式教育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少先队员从小明确并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仪式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少先队的传统精神和组织规范,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火种和革命历史传统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组织中不断传承。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悦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提升少先队员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让光荣感与少先队同行
加入少先队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我们和中国梦共成长——给少先队员讲十九大
我爱“少先队员证”
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