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12-16宗鸣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鸡蛋解决问题科学

宗鸣霞

摘  要: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疑惑的、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为每一个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问题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090-02

Cultivating children's ability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in 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

ZONG Mingxia  (central kindergarten,Xinqiao Town,Xinbei District,Chang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Problem consciousness refers to a kind of perplexity,anxiety and exploration mental state that people encounter in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and are difficult to solve practical or theoretical problems. This kind of mental state urges people to think positively,to put forward problems and to solve them.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today's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pirit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d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quality. It provides a great possibili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very child's self-confidence,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

【Keywords】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y;Problem solving ability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问题是点燃幼儿思维的火种,学会提问是训练创新的开端,是启智的关键,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是幼儿学习、探索知识的充分体现和重要标志。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思维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显的、表象的、机械的思维,孩子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水、纸、光等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但也最不易引起注意,结合主题活动我们选择了与水、纸、光等有关的科学小实验作为研究内容,通过这些小实验来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乐于质疑的探究精神。以下是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几种教学策略,对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创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环境,开设“科学操作区”、“自然角”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中介、桥梁,幼儿就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究世界的。因此我们利用仅有的区角,向幼儿提供科学操作材料的环境,开设了“科学操作区”、“自然角”,投放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处身于科学环境之中,以引发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当然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材料的操作性。是指材料的可操作性,幼儿通过对物体摆弄,在摸摸、玩玩、拼拼、拆拆等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幼儿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以及“动手做”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学习那些抽象的科学知识。操作摆弄,这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2)材料的探索性。就是要给幼儿主动探索的空间,即要让幼儿自己去尝试,通过个人的经验(即使是失败的经验)来学习,而不是向幼儿灌输技能技巧。所以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不是提供现成的材料,而是投放一些半成品和废旧物品,如:吸管、毛根、盒子、各类纸片……

(3)材料的生活性。我们投放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瓶子、一次性杯子、皮筋等都可以成为活动区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也便于收集。我们运用这些生活中的普通材料,学会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世界和实际生活的态度。

(4)材料的层次性。我们在提供材料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而是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以及近期的教学内容定期更换。材料的提供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有层次性。

2.精心设计科学活动,灵活运用现成的资料,抓住生活中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部分。不管当前幼儿园的科学课程如何改革,不可否认的是,以往课程中有一些科学活动设计还是比较好的,因此我们要用好以往那些科学活动设计,并注入新的幼教理念,使其更为优秀。比如,在开展“沉与浮”的实验时,以往在活动中幼儿发现了“轻的物体会浮上来,重的物体会沉下去”的规律后,活动就此结束了。但现在,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我们会再抛给幼儿一个新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轻的海绵沉下去呢?这样,就又激起了幼儿新的探究兴趣。于是,孩子们在区角活动时就各显神通,有的在海绵上放个大石子,有的把海绵使劲压到水底,让海绵吃透水沉下去……幼儿们惊奇的发现,加重海绵的重量,海绵就可以沉下去。就这样,一些传统的活动,当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后,它们又变得栩栩如生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操作,主动地发现问题,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方式,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教育资源,结合日常生活有意识地进行科学活动是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有益补充,这样更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主动地获得科学的经验。有一次,我们带领幼儿雨后散步时,大家发现塑胶场地上爬满了蚯蚓,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孩子们围绕“为什么蚯蚓雨后钻出了泥土”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蚯蚓是出来散步的,有的说蚯蚓口渴了……幼儿们七张八嘴,真是妙趣横生啊!事后我们带幼儿上网查资料,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大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孩子们细微的观察能力,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不正闪烁着科学的火花吗?生活中有科学,科学中也有生活。我们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不能单纯地为“科学”而“学科学”,而要学以致用,试着用已有的科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幼儿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儿童是科学家”,有好奇心的幼儿想要了解世界,尝试新的经验,探究发现周围的事物,这种态度有助于各种学习。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好奇心有助于将幼儿引向一个更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兴趣能保持更长的时间,促使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时好奇心便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兴趣转向成了发现问题的答案,了解世界的要求。比如,在我们的区角里,老师用彩泥做了很多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陀螺,这些有趣的陀螺吸引了孩子的视线。每天的区域游戏时间,孩子们出于好奇就会摆弄、玩耍它,直至研究它,很快他们就发现了陀螺旋转的很多秘密,“为什么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起来会都变成圆形”,“为什么双色的陀螺旋转起来就会变成单色”……这些问题就会引起幼儿进一步地去探索和发现,他们会为解开这些谜而不停地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活动去解决问题,这一切都缘自对新颖玩具的好奇心,所以说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4.引导幼儿亲历发现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鲁纳就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现学习”的理论后来又被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进一步发展为“探究学习”。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我国科学教育“做中学”中倡导,“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新《纲要》中也指出,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说明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師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幼儿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在科学活动《熟鸡蛋还是生鸡蛋》中,活动是要让幼儿用各种方法区分熟鸡蛋、生鸡蛋,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幼儿们真是各显神通:有的就想到了敲开鸡蛋,有的拿起鸡蛋来摇一摇,有的放在光线下观察……整个活动中教师只是提出一个个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探索,所有区分熟鸡蛋生鸡蛋的方法都是幼儿自己尝试和验证的。尽管也有幼儿区分的方法是不可行的,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都是幼儿很好的科学活动的经验。活动中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究和发现,体验着操作的乐趣,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开展科学活动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鸡蛋解决问题科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两只想打架的熊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科学拔牙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