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体育教研实效性的探索

2020-12-16徐驰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研体育教材

徐驰

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全员参与是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作为县名优教师,笔者在校内经常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促使体育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采用校本教研、专题教研、名师带徒三个路径同步走的策略,致力于打造促进教师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教研模式。

一、校本教研——抓基础

校本教研活动方便教师参与,学校规定时间,由教研组长领衔组织,根据《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确定主题开展活动。如,学校统一每周四上午不给体育教师安排课务,要求每周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由教研组长制订学年度教研计划,明确每次的教研内容。以体育课堂教学为阵地,重点抓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采用试讲、说课、实践、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研讨,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纲要精神。教研活动时明确要求人人上课、人人发言、人人反思,严抓日常教学的规范与基础,并将教研成果运用到日常体育教学中。

1.共读一本书

学校共有16名体育教师,而且年轻教师占比较多,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教材教法没有形成系统、教学设计不成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大家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每学期推荐2~3本学科理论书籍,如于素梅博士的《备课的门道》《上课的门道》《评课的门道》等,让教师学会边读书边摘录。在每周的校内教研活动中探讨交流书中的疑难问题及读书心得,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坚持与系统性的学习,使青年教师对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向。

2.集体共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基础,针对如何备课,笔者组织全体体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学习。不同教龄层次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备课要求,要求3年内的新教师每学期手写教案不少于50篇,4~10年内的教师每学期手写教案不少于30篇,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每学期手写教案不少于15篇,手写教案的目的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其认真钻研教材,手写教案后面还需要进行撰写不少于200字的课后教学反思,其余的教案可以用电子教案替代,但教学反思同样不可少。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备课质量,研讨教学目的的重难点设置及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每两周针对同一教材撰写单元教学计划及准备每堂课的备课,在备课过程中组织大家针对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和梳理,使教师对教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3.沙龙大家谈

近年来浙江省的体育课程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省教研室先后出版了《浙江省义务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先后提出了“教材三个一”的教学理念,“课堂七个一”的评价标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针对新教材、新理念。笔者作为县名师及学校的学科领头人,及时组织学校教师共同学习,并让教师不断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改变中的困惑,定期开展教学沙龙大家谈活动,抛问题、谈建议、说方法、明方向,通过不断紧跟课程改革前沿,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成长。在沙龙活动中提升理念,总结理论,积极撰写论文。

二、专题教研——促成效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梳理不同的教材内容,笔者通过专题开展了多形式的研讨活动(表1),每次活动紧扣教材,就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专家答疑解惑、课堂现场教学探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能够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深入剖析,要求在教研活动时认真钻研教材,多角度、不同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提升教研活动质量打下基础。

1.递进教学有层次

递进式安排内容是指在教研活动时针对同一教材在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利于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有更深的理解,使教师能掌握对于同一教材在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应学会或掌握哪些体育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有清晰的了解。如,针对“跳跃”教材,笔者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参考人教版的教材,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开设了6堂研讨课。分别为一年级《简单原地跳跃的练习方法》,二年级《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三年级《单跳双落的练习方法》,四年级《简单助跑跳跃的练习方法》,五年级《急行跳远的练习方法》,六年级《蹲踞式跳远的练习方法》。学校青年教师都要相应的结对导师,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在导师的引领下集体备课,保证教材衔接的科学性和递进性,使参与活动的教师能懂得教材的编排体系,这样在平时的教学时才不会“跑偏”。

2.并列教学求深入

并列式安排教学内容是指教研活动时针对同一教材、在同一年级应掌握哪些相应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对同一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懂得各个年级的学生该掌握哪些技术技能。如,教研活动时针对二年级的“篮球”教材安排了《原地拍球的练习方法》《行进间运球的练习方法》《抛接球的练习方法》。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直接让教师懂得了二年级的篮球要教哪些内容、怎么教这些内容、学生应学到什么程度,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

3.同课异构展方法

同课异构式安排是指教研活动时针对同一教材、同一年级安排相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研活动质量提升。如,在活动时安排四年级《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练习方法》的同时让3位教师上课。为了提高投掷的练习密度,在组织上,有的采用纵队相对投,有的采用横队同向投,有的采用四边形投;在教学手段上,有的采取不同姿势投的方法,有的采取投过横绳的方法,有的采取投过地面标志線进行评价的方法。不同的课堂组织、教学手段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活动后将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法再进行讨论改进,取长补短,重新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再重新打磨出一堂精品课堂,便于教师参加各类评比时直接运用。

三、名师带徒——提质量

名师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爱岗敬业等方面具有较深的功底,可对一些刚入职的和要求上进的教师进行指导、帮教,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发挥其名优教师的业务引领作用。笔者作为县内资深的名优教师已经带了五届徒弟,每次在带徒活动中都以“红红脸,出出汗”的想法组织开展活动,有问题当面提,有错误当场解决,把教学问题带到带徒教研活动当中去。要求每位徒弟制订一份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撰写一份学习计划,每学期上一堂县级公开课,每学年上交一篇论文或案例,参与教研活动后要上交一份学习感悟。

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展示、教学点评完成就结束了,还需要参与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找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教研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要求参与教师从过程描述、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撰写课后反思,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如,在一次笔者组织的县名师带徒活动中教师A上完《连续前滚翻》一课后,通过大家的点评,他从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组织、动作的分解教学等方面撰写了反思,为了参加县优质课评比,教师A之后又进行了一次试教,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趋向完善。教师B在上完《持轻物掷准》一课后,根据笔者对其课后的指导,克服了平时的教学盲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如何把握教学内容、上课时怎样引导学生、怎样组织才有效进行了持续性的改进。教学反思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才会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近年来笔者通过校本教研、专题教研、名师带徒三个路径同步走的教研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徒弟当中已有多名教师脱颖而出,在市级优质课、教坛新秀评比中获奖,并且有几位教师评上了高级职称,获得了县骨干教师等稱号,名师带徒活动已成为年轻教师成长的优秀平台。所以,我们既要关注教研活动的内容更要关注教研活动的形式,既要关注教研活动的范围更要关注教研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少一些“简单呈现”“静观其变”“课堂纠结”等,多一些“研究提炼”“尝试体验”“有效环节”等,让体育教研变得真实有效,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

参考文献:

[1]尹海明,黄美勤,张路遥,等.《多种形式的攀爬游戏》在“技术、体能、运用”维度下的单元练习方法(水平一)——基于《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18 (3):45.

[2]王明亮.对“教材三个一”中“单一的身体练习”的再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7 (8):39.

[3]金玉霞.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思[J].华夏教师,2017 (1):18.

[4]允辉.小学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的自我拙见[J].新课程(小学),2015 (10):289.

[5]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S].2019,9.

猜你喜欢

教研体育教材
教材精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们的“体育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