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评价的“四化”导向

2020-12-16李文慧

江西教育A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四化新教材政治课

李文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诉求。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评价导向功能作用,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提高劳动教育的学科地位,须坚持“四化”导向。

[1.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评价目标导向化]

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内在思想指导外在行动,反对不劳而获。劳动教育随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实现个人发展的需求与社会进步的追求是劳动教育发展性的重要体现。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来确立劳动教育目标与评价内容的关系。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介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明确将收入与劳动质量紧密联系的教育目标,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把劳动教育特色活动例如博物馆讲解员劳动职业体验等融入思想政治课,是找到劳动教育与学科的连接点,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相渗透。例如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侧重劳动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旨在引导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堅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具有开放性,可让多方主体参与劳动教育评价,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评价主体可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多样化方法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评价,展示学生不同潜质,强化劳动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推动劳动育人的发展。新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的择业观和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等,教师巧妙运用《疫情之下,就业何去何从》案例,引出探究问题:结合我国就业形势,谈谈怎样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学生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角度回答,教师对“六保”任务中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突出强调“六稳”中稳就业、稳投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观。劳动是最基本的生存实践,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将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将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实施体系与和谐的劳动关系,从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发展。

[3.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评价内容综合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强调,要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进行意义建构。例如新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为什么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又如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强调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教学中播放钟南山八旬院士在一线昼夜不停地工作、陈薇从军护国到科研报国、张伯礼古稀之年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张定宇不被需要是他最害怕的事等鲜活事例的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在不同岗位的劳动价值,关注学生的劳动思想与行为表现,重视用评价语言的启发性和导向性,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并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采用WSR系统方法论对劳动教育物理因素、事理因素和人理因素进行分析,产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4.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评价结果明晰化]

劳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可形成劳动知、情、意、行的社会样态。劳动教育结果应发挥评价诊断功能,进行及时反馈,通过评价来判断预期目标与实现成果的完成度,以制定阶段性、动态性的劳动教育目标。例如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学生打破思维固化进行科学性、创造性劳动,避免了劳动教育成为单纯的体能训练,评价结果坚持因材施教,注重超越自我的劳动体验,提升对劳动场景的延展能力,从当前狭窄空间延展至未来广阔空间,从而实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的明晰化。劳动教育评价结果明晰化有利于将个人劳动能力转化为集体劳动能力,提升劳动教育的学科地位。(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四化新教材政治课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