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联合程序化防护路径在宫颈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2020-12-16朱琴妹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程序化延续性宫颈癌

朱琴妹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日间诊疗中心 (江西南昌 330006)

宫颈癌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常采用化疗治疗,目 的为缩小肿瘤病灶,控制癌细胞转移。由于宫颈癌化疗患者需接受静脉输注药物,为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可选择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方式。PICC 具有多方面优势,但置管后若护理不当可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并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此外,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卡铂、氟尿嘧啶等,毒副作用较大,可损伤患者正常细胞,影响生命质量。针对上述情况,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尤为必要[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联合程序化防护路径在宫颈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3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35~68岁,平均(58.27±8.43)岁;病程1~6年,平均(3.27±1.55)年。观察组年龄34~69岁,平均(58.31±8.41)岁;病程1~6年,平均(3.31±1.5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化疗;使用相同的化疗药物;成功完成PICC;对化疗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预期生存期<3个月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程序化防护路径护理:置管前,依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局部皮肤、病情等进行防治的评估及置管难度分级并做好标记,然后选择合适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置管时,指导患者放松,根据其主诉采取措施,若患者发冷,则可于穿刺点上方5 cm 处内衣外侧平贴暖身贴并定期测量其肢体、手部温度;置管后,观察置管部位皮肤颜色及有无药物外渗等,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或不适,加强对肢体麻木、疼痛、痉挛等知识的宣教,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输液期间,定时查看PICC 管路有无堵塞,以抽吸有回血为通畅,若输液速度较慢、时间较长,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管路,原则上每24小时更换1次敷料(若伤口愈合良好,则每7天更换1次,若敷料潮湿,则需及时更换,若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皮疹等异常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缩短更换时间),更换时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需记录更换日期;输液后,指导患者活动及摆放穿刺肢体,给予其复诊卡并利用微信提醒进行复诊,每3天进行1次电话或微信回访,询问肢体感觉及置管情况,若发现异常,则应及时入院治疗,嘱其多饮热水,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为主。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小组: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包含肿瘤内科1名医师、1名护士长、2名护士。(2)评估资料:记录患者年龄、病程、化疗所用药物、有无皮肤病史及日常生活习惯等,分析PICC 导管维护的风险因素,制定护理方案。(3)建立微信群:由护士长建立微信群,邀请小组成员、患者及家属加入,待患者化疗单个疗程结束后,小组成员于群内定时发送化疗、PICC 导管护理相关内容。(4)微信公众号推送知识:邀请患者及家属关注宫颈癌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定期推送宫颈癌化疗的相关知识。(5)居家护理:帮助患者明确各项化疗药物可能造成的毒副作用,包括呕吐、腹痛、骨髓抑制等,指导患者观察自身异常症状,向护理人员及医师汇报,并及时到院接受检查;告知患者PICC 导管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等不良事件,不仅会增加导管维护费用,还会影响后续化疗的顺利进行,使患者明确PICC 导管居家护理的重要性;患者需自觉观察穿刺点症状,在居家期间,需妥善固定导管,避免饮食、休息时挤压导管;洗澡或休息时,由家属协助进行,避免穿刺部位沾水;每周正确换药及更换穿刺口敷料。(6)定时答疑及随访:每周选取固定时间用于解答患者疑问,并通过微信视频通话了解患者的导管维护情况。

1.3 临评价床

(1)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2)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该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α 为0.830,重测效度为0.814,从护理技术、健康宣教、工作效率、服务态度4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包含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均为1~3分,3分为非常满意,2分为满意,1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86.47±11.26)d,长于对照组的(47.53±8.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1,P=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目前,PICC 是临床上常用的给予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及用药的方式,具有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等优点,在宫颈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PICC 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延续性护理联合程序化防护路径应用于宫颈癌患者化疗中,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原因在于,实施程序化防护路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防护措施,确保做好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早进行干预,期间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给予保暖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化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3-4]。在程序化防护路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多方面的优势,通过采用小组模式进行护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通过评估患者资料,可制定更贴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护理方案;通过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宫颈癌化疗及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定时答疑和随访,有助于患者及时查询相关信息,并可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监督和指导力度,减少自护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有助于促使化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满意度[5];此外,延续性护理可通过长期推送宫颈癌化疗及PICC 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认知,促使其自觉观察自身症状,养成良好的导管维护习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受,有助于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6]。

综上所述,将延续性护理联合程序化防护路径应用于宫颈癌患者化疗中,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程序化延续性宫颈癌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