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2020-12-16龙俊宏任海霞宁珊珊杨惠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病房抗疫问卷

龙俊宏,任海霞,宁珊珊,雷 蕾,王 妮,杨惠云,王 蓉*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 西安 710004,37740289@qq.com;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04;3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 710004)

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易使人们产生一定心理应激反应[1],尤其是作为一线人员的护士。在此次疫情期间关于护士的心理研究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抗疫一线护士、定点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2-4],对于医院中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鲜见报道。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属于潜在职业性危险,既会损伤其身体健康,又对护理质量、患者治疗、康复效果与人员流动率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5-6]。Bernadette Melnyk[7]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护士,发生护理错误的概率至少高出正常状况下的26%。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称“我院”)不同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医院管理部门提高不同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及时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于2020年2月17—28日采取问卷星的调查方式对我院援鄂抗疫一线护士、院内抗疫一线护士、院内普通病房护士,共计476名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抗疫一线护士工作时长至少两周,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共回收问卷476份,有效问卷为452份,有效回收率为94.96%。

1.2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健康量表(K10)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①一般资料问卷是在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基础上,由科研小组讨论,研究者自行编制,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态、工作经历等。②心理健康量表(K10)采用Kessler和Mroczek等[8]编制的Kessler 10量表,用来调查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3,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几乎没有”至“所有时间”总分10~50分,总分值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以10~15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6~21分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22~29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0~50分为心理健康状况差。③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是采用由Zimet[9]编制,后由我国学者姜乾金等[10]进行翻译与修改,用于评价护士从社会关系中所能感受到的支持程度,该量表包含12个条目,2个维度,分别为家庭内源性支持4个条目(3、4、8、11),家庭外源性支持8个条目(1、2、5、6、7、9、10、12),采用1~7级评分法,从“极不同意”至“极同意”分别计1~7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多。量表的总Cronbach’s ɑ系数为0.899。

1.3 资料收集方法

由科护士长通过QQ群、微信群向院内抗疫一线负责人、院内普通病房护士长、援鄂抗疫一线负责人发送问卷星链接进行调查。在设计问卷时,将所有条目设置为必答题且每台设备只能答一次,以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最后对所回收问卷逐一进行检查,前后逻辑不一致问卷删除,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有效问卷共452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问卷星收集数据,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士群体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了452名护士,其中援鄂抗疫一线护士142名(31.4%)、院内抗疫一线护士57名(12.6%)、院内普通病房护士253名(56.0%),详见表1。

表1 不同护士群体一般资料

续表

2.2 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由表2可知,援鄂抗疫一线护士与院内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得分低于院内普通病房护士(P<0.001),抗疫一线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高于院内普通病房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2。

表2 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2.3 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援鄂抗疫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学历、生育状况、护龄、工作经历以及掌握知识程度;院内抗疫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学历、护龄以及职称;院内普通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详见表3。

表3 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

2.4 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对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ɑ入=0.05,ɑ出=0.10)。结果显示,家庭外源性支持对不同群体护士的心理健康均有影响(P<0.05)。详见表4,表5,表6。

表4 援鄂抗疫一线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表5 院内抗疫一线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表6 院内普通病房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院内普通病房护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之际,护士处于“高负荷、高压力、高传染风险”的三高工作状态,导致不同护士群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1]。本研究结果显示,援鄂抗疫一线护士与院内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得分低于院内普通病房护士(P<0.05),说明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普通病房护士。不同于张瑶等[12]的研究。分析原因可能是:①自我价值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情绪变化通常会经历由最初的破坏性、不愉快的应激到有建设性或兴奋体验的应激过度过程[13]。抗疫一线护士在从事两周的护理工作后,工作环境、护理操作流程已掌握,见证患者转危为安,深刻体会到救死扶伤的天使职责,自豪感与职业满足感增强[14];②防护物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医疗工作防疫部门到全社会尽全力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配备先进的自身防护设备和消毒隔离用品,且隔离区各种设施都经过专人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减少了思想顾虑。而普通病房护士领悟社会技持水平低,可能与疫情初期院内普通病房防护物资相对不足,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有关。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化平台动态掌握抗普通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健康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普通病房护士配备充足的防护物资设备,减少普通病房护士不必要的担忧。

3.2 援鄂抗疫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线性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有孩子、护龄、工作经历、外源性支持是援鄂抗疫一线护士影响因素。

第一,男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Noguchi等[15]研究表明性别是灾害救援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与张源慧等[4]的研究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长久以来,护理工作中男女人数一直处于较为悬殊的状态,这是社会性别分工和刻板印象来区分两性职业的结果。当男性进入以女性为主导的护理领域时,常常面临巨大的角色压力。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与患者沟通成为主要任务,其角色内涵和角色内容不断延伸导致了男护士心理压力增加。另外,本研究显示,有孩子的护士的健康水平较高,可能是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鼓励与赞美可能是最好的心灵抚慰剂,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第二,护龄越高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发现,同一学历水平中,护龄越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与徐进宇等[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护龄越高的护士,所担负的工作职责越重,经常面对抢救、病危、甚至生离死别等风险大、责任大的护理工作,还兼顾了多种身份和角色,如护理组长、小组组长,面对多种角色需求和矛盾冲突时,护士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提倡护龄高的护士加强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如看幽默话剧等方式,自我减压来缓解多种压力应激。

第三,家庭外源性支持有效提高了援鄂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家庭外源性支持有较高的领悟和感受有利于个体应激事件的应对[1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领悟家庭外源性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呈负相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提示护士领悟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与Du Man-Li等[5]研究一致,说明在应对繁忙、沉重的护理工作,同事、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对其维持心理健康相当重要。本研究中抗疫一线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P<0.001),可能是因为: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医疗防疫部门,到全社会人均给予了高度重视:①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对抗疫医护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加强各方面支持保障,并提供薪酬补助;②社会媒体。报道抗疫一线护士的英雄事迹,社会人士给护士提供上下班免费接送服务;③医院领导、同事。定期慰问抗疫一线护士的家属,及时了解抗疫一线护士需求,并给予所需物资与情感支持。因此抗疫一线护士的领悟家庭外源性支持得分高于院内普通病房护士。提示政府、社会、医院对抗疫一线护士给予生活、精神支持与鼓励,让其保持身心健康,为“健康中国”战略保驾护航。

3.3 院内抗疫一线本科学历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学历的护士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大专护士、硕士护士、本科护士,本科护士的健康水平最低。随着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不断提高,国家对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视,本科护士已成为医院护士的主要群体,本次研究中院内抗疫一线护士中本科为42例(73.7%),本科护士承担主要的工作任务,压力较大,心理负担重,而硕士护士相较于本科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自我保健意识及心理应激防御能力[18]。Sun Jiangjie等[19]研究发现,早评估、干预可以有效护士的心理健康。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关注本科学历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逐一分析院内抗疫一线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在人员配备方面注意护理队伍结构的搭配,建立合作型工作团队,合理设置轮班、休班制度,切实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

3.4 有发热病房工作经历的普通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发热病房工作经历的普通病房护士,其心理健康水平反而低。可能是因为:①医院防护物资重点供给一线,普通病房的三级防护物资紧缺,护士从发热病房回到普通病房后,感受到防护物资供给的差别;②发热病房的工作经历使护士更了解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和防护物资的重要性。故护士由发热病房返回普通病房后,心理负担增加,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加大防护物资筹备的力度,合理分配,保障护士安全,促进其心理健康。

4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病房护士,说明关注普通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不同。建议医院管理部门针对不同护士群体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与支持,尤其对于本科护士、高护龄以及院内普通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早识别、早评估、早治疗。政府、社会、医院、家庭应该一如既往给抗疫一线护士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持,并合理安排轮休,改善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护理质量,促进对新冠患者的有效护理。本研究由于时间与地域限制,仅调查了抗疫一线护士抗疫两周后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抗疫时间的延长,患者治愈率提高,抗疫护士工作流程的熟悉,后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病房抗疫问卷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换病房
病房
问卷网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