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IV 预防信息传递在男男性行为者HIV 预防中的价值

2020-12-16陈雪王小燕赵永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信息员性行为艾滋病

陈雪 王小燕 赵永红

男男性行为者指的是男性和男性之间发生性关系,一般包括:男同性恋、男女双性恋、或者少部分的男异性恋,主要是发生在男同性恋中[1],自从全球发现艾滋病之后,艾滋病的患者数量一直在居高不下,据有关研究报道表明:2017 年底,全球的HIV 感染患者的数量已经高达3 690 万,因为现代社会风气的逐渐开放,男男性行为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2]。但是,男男进行性行为,HIV 的感染概率极高,与普通异性性行为相比,男男性行为者的HIV 感染率为后者的27 倍[3],男男性行为也是HIV 的主要感染途径,HIV 的感染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应该对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有效的HIV 预防,从而使HIV 的发病概率降低,其意义十分重大[4]。本次研究,笔者选取已知为男男性行为者的人员共200 例,将实施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前后的各项预防评分进行对比,从而将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的预防价值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已知为男男性行为者的人员(问诊资料得知)共200 例,通过制定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干预男男性行为,年龄组成区间为20 ~45 岁,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年龄平均为(35.38±1.65)岁,患者均得到了笔者的提前通知,在得到患者的同意,且在同意书上签署姓名之后,再将笔者制定的研究计划,上报给我院的伦理委员会,得到同意之后,笔者开展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依从性较差人员、听力,智力不全人员。

纳入标准:发生过男男性行为人员、未使用或者没有全程使用安全套人员、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人员。

1.2 方法

1.2.1 成立预防小组 首先,建立预防小组,组中成员包括:团队护理研究生、艾滋病领域的专家、疾控中心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领域的专家、男男性行为者社群内工作人员。自发投票选择一名组长,通过组件讨论,制定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编制培训手册[5]。

1.2.2 HIV 的干预内容以及信息传递 (1)对关键信息员进行培训,从而使其对艾滋病更加了解,从而提高关键信息员对于艾滋病相关信息的传递能力;(2)帮助关键信息员对圈内的男男性行为者同伴的信息进行掌握。培训关键信息员的过程中,应该将培训内容以及培训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反馈的内容,不断调整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从而使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更加合理、有效[6]。

1.2.3 关键信息员的选择 选择关键信息员时,应该着重选择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具有明显影响力,以及有志于参加男男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的公益活动中的志愿者,选择好志愿者之后,向其讲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得到志愿者的支持[7]。

1.2.4 关键信息员的培训 培训关键信息员,培训分为三个步骤,持续三周,每周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持续一个小时,培训的内容包括:信息传递、信息巩固、信息传递演习[8]。

1.2.5 信息传递 首先,对关键信息员对于艾滋病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使其明白安全套使用的重要性。介绍本次研究内容后,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关键信息员需要总结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将下次培训时间、地点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增加关键信息员的积极性,分发艾滋病的性传播知识手册,增加关键信息员对于性传播艾滋病知识点掌握度[9]。

1.2.6 信息巩固 强调性行为中安全套的必要性,将安全套的正确用法进行纠正,鼓励朋友去做VCT,回顾上一次的培训内容[10]。

1.2.7 信息传递演习 让关键信息员鼓励同伴,让其同伴明白男男性行为HIV 传播的危险性,同时让其惊醒,使其明白在男男性行为中的全程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将安全性行为的重要知识进行传播。

1.3 观察指标

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包括:艾滋病知识评分、性行为情况评分、HIV 相关健康信念评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11],评价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的预防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笔者用来分析数据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 时,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为(11.03±1.65)分、性行为情况评分为(11.46±0.85)分、HIV 相关健康信念评分为(80.16±4.18)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为(65.49±3.42)分,干预前,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为(9.16±1.08)分、性行为情况评分为(9.43±0.97)分、HIV 相关健康信念评分为(73.13±2.46)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为(50.62±4.58)分,显著优良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的预防效果比较情况(分, ±s)

表1 干预前后的预防效果比较情况(分, ±s)

阶段 例数 艾滋病知识 性行为情况 HIV 相关健康信念 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干预前 200 9.16±1.08 9.43±0.97 73.13±2.46 50.62±4.58干预后 200 11.03±1.65 11.46±0.85 80.16±4.18 65.49±3.42 t 值 - 13.410 4 22.259 4 20.498 2 36.790 3 P 值 - <0.05 <0.05 <0.05 <0.05

本次研究,通过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进行预防男男性行为者的HIV 传播,通过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开展行动、观察问题、反思问题,从男男性行为者的社群中发觉问题,在组间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12],展开实时性研究,从而对HIV 预防信息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13]。本次研究,因为样本的获取难度较大,并且男男性行为者的团体活动比较隐蔽,所以,只能够对男男性行为者的数量定在200 人,并且只能有效追踪三个月的预防评分,不能够长期的观察HIV 预防信息传递的预防效果,但是,笔者也认为三个月的预防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的预防效果[14]。

本次研究,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为(11.03±1.65)分、性行为情况评分为(11.46±0.85)分、HIV 相关健康信念评分为(80.16±4.18)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为(65.49±3.42)分,干预前,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为(9.16±1.08)分、性行为情况评分为(9.43±0.97)分、HIV 相关健康信念评分为(73.13±2.46)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为(50.62±4.58)分,干预之前,男男性行为者对于艾滋病知识评分、性行为情况评分、HIV相关健康信念评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得分均较低,说明男男性行为者对于男男性行为的HIV 的预防程度严重不足,这就会增加HIV 的感染概率,但是,通过干预之后,以上评分得到了的明显的改善,说明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的有效。秦小芬[15]的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知识评分为11 ~12 分、性行为情况评分为11 ~12 分、HIV 相关健康信念评分为76 ~84 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为55 ~60 分,与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说明本次研究结果有效性,可以作为临床应用依据。

3 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将HIV 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应用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可以有效改善男男性行为者对于HIV 的重视度,改善各项评分,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信息员性行为艾滋病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关于如何开展高校信息员工作的设想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发挥纠纷信息员作用“调”出和谐新农村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