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面过陷落柱软弱顶板加固技术研究

2020-12-16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无缝钢管层位冒顶

李 聪

(同煤集团忻州窑矿,山西 大同 037000)

陷落柱是存在底板灰岩矿井常见的地质构造。陷落柱会破坏煤系地层的结构,并使周围应力分布不均,造成煤层和其顶底板破碎软弱,工作面回采通过时极易出现片帮冒顶情况,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1-2]。忻州窑煤矿陷落柱构造发育,为了保证工作面能够顺利通过陷落柱,需要对陷落柱采取必要的措施。本文以8939 工作面为例,研究其回采通过陷落柱破碎顶板的加固技术。

1 概况

忻州窑煤矿8939 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走向长度1600 m,倾斜长度160 m,回采9#煤层,煤层厚度平均4.6 m,该工作面煤层为近水平煤层。回采高度为2.8 m,放煤高度为1.8 m,布置上下巷两条顺槽,沿顶板进行掘进。通过地震槽波勘探成果,该工作面在切眼向外910 m 处存在一个陷落柱JDX16,走向范围为切眼向外910~970 m,倾向范围为下巷以上20~60 m,如图1 所示。

图1 8939 工作面陷落柱位置关系图

根据以往回采和工作面掘进情况分析,8939 工作面9#煤层抗压能力差,节理、裂隙较发育。直接顶板为易风化的复合泥岩,厚度2.2~2.8 m,易出现下沉,乃至冒落,在上下巷掘进时发生多次冒顶。预计回采推进至JDX16 陷落柱时,将对正常回采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加固。

2 陷落柱治理方案

目前常见的陷落柱治理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是预处理,即对工作面进行超前处理,在上下巷向陷落柱方向施工钻孔,利用超细水泥浆进行加固,提高煤层和顶板的完整性及强度,以减少工作面片帮和冒顶情况[3];第二种是即时处理,当工作面揭露或即将揭露陷落柱时,或工作面在出现片帮情况时,利用化学浆液对煤层和顶板进行加固,依靠化学浆液强大的粘结性,提高煤层和顶板的承载性能[4]。第二种方法成本较高且影响正常生产,相较而言,第一种更有优势。但多数工程经验表明,对破碎软弱顶板采取超前预注浆加固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超细水泥系无机材料,其粘结性能较差,在采动影响下,煤体易沿结构面发生滑动,使裂隙在此张开,易造成片帮,其顶板软弱破碎,抗压强度较低,发生片帮后顶板失去支撑,易导致顶板冒落。所以,确保工作面安全通过陷落柱的根本方法是保证顶板的自身稳定。

3 管棚超前加固技术原理

管棚加固技术是利用管棚制造人工假顶,提高承载性,确保工作面回采通过顶板破碎区域。该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人工假顶,提高承载性能。在工作面上下顺槽向陷落柱区域顶板施工定向钻孔,并根据顶板的破碎程度合理设计管棚的间距。钻孔施工完成后,将无缝钢管送入孔中,然后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形成全锚固结构,制造人工假顶,提高顶板承载性。软弱顶板施压在管棚结构上,二者保持同步变形,无缝钢管强大的韧性可以大大提高顶板抗压能力。该结构能利用稳定区对破碎区提供承载力,提高构造区域的整体抗变形能力,原理图如图2 所示。

图2 管棚结构原理图

4 管棚超前加固参数

(1)合理的管棚层位。通过长期工程实践,破碎顶板厚度小于3 m 时,可将管棚设置在顶板的中部位置;当破碎顶板厚度大于3 m,应将管棚设置在距顶板底部1.5 m 处。若管棚设置层位过高,则管棚下方顶板受控较小,易出现冒顶;若层位设置过低,则容易导致管棚一起冒落。

(2)管棚设置间距。管棚的间距越大,则钢管间的联系越小,效果越差,可适当减小其间距,利于管棚发挥作用;但管棚过密,会对顶板产生破坏,降低原始强度。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管棚的间距范围为0.5~1.5 m。

(3)管棚材质。为提高管棚的抗弯折性能,材质的刚度最为重要,增加材质直径和壁厚,可显著提高其刚度,所以采用直径大于50 mm、壁厚大于5 mm 的无缝钢管。出于成本和施工考虑,钢管的直径最大不超过108 mm,且钢管的接头处要加长丝扣,以提高稳定性。

5 管棚加固试验

5.1 钻孔布置

钻孔的布置原则为:一般情况下陷落柱中部结构完整,岩性坚硬,而边缘破碎松软,所以要重点加固陷落柱和煤体的交界处。回采进入陷落柱的影响区域后不再进行放顶煤,工作面沿顶板回采。在下巷共设计两排钻孔,其中上排钻孔对顶板进行加固,层位为采高上方约1.5 m,送入管棚,孔深要求超出陷落柱边缘约10 m;下排钻孔加固采高的中上部,层位为顶板下方约1.2 m,孔深要求超出陷落柱边缘约5 m,孔深25~71 m 不等。如图3 所示。

图3 管棚加固示意图

JDX16 陷落柱靠近下巷侧,在下巷布置上下两排深孔。考虑到钻杆下沉,其上排钻孔仰角3°,距顶0.5 m,间距1 m,孔深70 m;下排钻孔仰角1°,距顶1.2 m,间距5 m,钻孔深度25~70 m,孔径为94 mm。钻孔设计图如图4 所示,下排钻孔参数见表1。

5.2 管棚的布置形式

上排钻孔改造顶板,采用管棚加固,选择无缝钢管直径为73 mm,壁厚6 mm,每节长度2 m,所有钻孔均采用35 节全孔插管,丝扣连接,全长为70 m。

下排孔目标层位在采高范围,为保证采煤机顺利割煤,不能插入无缝钢管,仅对其进行注浆。

5.3 注浆管参数

上排孔利用无缝钢管进行注浆,管口安装转接头与直径19 mm 的高压胶管相连;下排孔外侧10 m范围内采用DN20 钢管,每节2 m,共插入5 节,管内利用PVC 胶管倒插孔底。

图4 钻孔设计图

表1 下排钻孔参数表

5.4 注浆材料选择和注浆工艺

本次注浆采用两种材料,缓凝材料是主要注浆材料,当发生漏浆时利用速凝材料堵漏,具体如下:

(1)缓凝材料为水泥加纳米灌注剂。其中水泥为52.5 级的普通水泥,以XPM 纳米灌注剂作为添加剂,水灰比1:1~0.15。根据煤岩裂隙发育情况来确定具体参数。凝结时间5~12 h,固结后抗压强度要求超过5 MPa,主要用于对较小裂隙进行改造。

(2)速凝材料为水泥加水玻璃混合浆。水泥为52.5 级普通水泥,水玻璃的浓度范围为30~40 °Bé,模数n=2.5~3.5。水泥和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5~1:0.8,凝结时间为1~3 min,固结后抗压强度要求超过5 MPa,主要用于堵漏。

5.5 工程量及加固效果

本次对切眼向外900~980 m 进行加固,总长为80 m。共施工上排孔81 个,施工下排孔17 个,总进尺为6380 m,使用无缝钢管5668 m,上排钻孔单孔平均注浆量为0.8 t,下排钻孔单孔平均注浆量为5 t,共消耗注浆材料149.7 t。

工作面回采至陷落柱范围时,在帮部揭露了下排孔的注浆管,其上下2 m 内的裂隙受到浆液有效填充,证明浆液扩散效果较好。该处顶板仅出现轻微下沉,没有发现冒顶情况,工作面安全通过陷落柱。工作面在正常情况下的推进速度为3 m/d,在构造区域累计回采80 m 用时为30 d,平均回采速度约为2.7 m/d,

6 结论

(1)工作面通过陷落柱破碎顶板区域时,仅依靠注浆效果难以保证,需要通过管棚加固技术来增加顶板的稳定性。

(2)管棚加固需要根据现场实际回采条件设计相关参数,合理确定目标层位、钻孔间距及管棚材质等。

(3)针对8939 工作面陷落柱,通过对相关参数的计算,设计了加固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本次钻孔总进尺6380 m,使用无缝钢管5668 m,消耗注浆材料149.7 t。工作面回采通过陷落柱时未出现冒顶情况,平均回采速度2.7 m/d,加固效果较好,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猜你喜欢

无缝钢管层位冒顶
基于瞬时相位余弦的探地雷达多层路面自动检测
涡北煤矿综采放顶煤运输巷层位布置的探讨分析
GB/T 50398—2018无缝钢管工程设计标准
欧盟对中国无缝钢管反倾销的影响与对策探究
热处理设备内部支撑工装简介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顶板走向高抽巷层位布置的合理选择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