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放工作面跨废弃暗井及底部空巷技术应用

2020-12-16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间距顶板工作面

马 宁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柳湾煤矿,山西 孝义 032303)

1 工程背景

柳湾61112 综放工作面所采煤层为11#煤,平均埋深252.2 m,采用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采煤法,采煤高度为2.6 m,放煤高度为2.48 m。

61112 综放工作面中部有一小窑遗留下来的暗井与底部空巷连通,上部与9#煤空巷相连,共同构成原小窑的提升系统。经查明暗井直径为5 m,落底至11#煤底部,于2009 年8 月采用煤矸与黄土填实,如图1 所示。

位于工作面底部以下的空巷呈V 字型布置,与工作面的层间距为0.5~11 m,底部空巷整体与工作面斜交,巷高、巷宽均为2 m,巷内原支护采用木棚支护,间距为1 m,如图2 所示。

2 底部空巷及暗井顶底板控制

2.1 暗井铺设人工假顶

暗井上口位置采用规格为6 m 的工字钢配合Ф24 cm×3.6 m 的半圆木棚板进行密铺,形成人工假顶。当工作面采至距暗井位置5 m 时,沿工作面方向打规格为Ф20 mm×2 m 的锚杆,间距为0.2 m。随后在锚杆临近位置斜向上15°朝暗井施工规格为Ф17.8 mm×8 m 的锚索,后采用钢丝绳配合绳索将配套的锚杆、锚索对齐固定,锚索一侧采用木棚板联锁,形成第二层人工假顶。如图3、图4 所示。

图1 暗井充填情况剖面图

2.2 底部空巷加强支护

工作面推进至距离底部空巷100 m 位置时,对底部空巷及暗井加强支护,具体方法为:层间距大于7 m 的范围采用1.6 m 的半圆木棚板水平架设木垛,木垛间距边-边1.5 m;层间距大于5 m 的范围支护方式与上述一致;2 m ≤层间距≤5 m 的范围同样使用1.6 m 的半圆木棚板水平架设木垛,木垛间距为1 m,并在木垛间充填料石;层间距<2 m的范围使用3.6 m 木棚板密铺,并在棚板上方使用料石全部填实。如图5 所示。

图2 底部空巷及井筒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3 暗井上部口维护示意图

图4 暗井中部加固示意图

图5 材巷底部空巷维护示意图

3 工作面通过底部空巷及暗井流程

(1)工作面距离底部空巷30 m 时,开始均匀留厚约300~500 mm 的底煤,逐渐增加层间距。

(2)根据工作面推进情况对暗井及底板空巷进行钻探,探明积水情况。

(3)工作面进入底部空巷影响范围后慢速推进,根据底板情况进行支架操作。

(4)工作面推进至距暗井10 m 范围时,停止放顶煤;推进至暗井壁2 m 时,对暗井进行加固,适当降低工作面采高,使用支架托住第二层人工假顶推进。

(5)工作面推进至暗井壁时,先打开一个0.5×0.5 m 的观察口,再次确认充填物凝结情况,进入暗井内部后根据底板充填情况进行割煤作业。

(6)工作面通过暗井及底部空巷后,依据现场顶底板情况逐步恢复放顶煤工序。

4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进入底部空巷区域后,在临近材巷侧每隔2 m 标一个点,结合图纸得出空巷推进—延伸关系,每班根据工作面推进位置推算空巷在工作面的具体影响范围。

(2)拉架作业时滞后采煤机3~5 架及时拉架,必要时可进行二次移架。拉架时应少降、慢速、快移,当支架出现下沉趋势时要停止移架,在底座下方充填煤矸后再继续拉架。升架时要缓慢送液,不得过度升架,初撑力控制在20 MPa 左右,发现支架出现下沉趋势时,停止升架。

(3)当出现煤机割通底部空巷的情况时,立即停止作业,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煤矸、料石进行充填,防止支架下陷。

(4)割至暗井范围时,煤机司机要放慢割煤速度,若出现流水、充填物涌出、气体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割煤,保持煤机滚筒处于原位、刮板输送机等运输设备开启,人员沿避灾路线撤退。当班负责人在皮带机头观察出料情况,待输送机拉空后到材料巷地势较高的地点观察现场情况,采取进一步维护措施。

(5)当二次移架后端面距仍超过340 mm,应在支架上方插入Ф24 cm 的木棚板,并在梁头位置支设单体支柱加强支护,待下一循环拉架后再将单体支柱回撤。

5 过底部空巷及暗井期间的顶板监测

5.1 工作面顶板监测

在工作面每个液压支架上安装一组数值压力表或矿压在线监测分站,用于监测液压支架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压力表每架一个,监测分站均匀分布安装在液压支架上(每15 架一台),定期收集记录观测数据,并及时分析整理,做出预测预报。

5.2 超前支护和端头支护的监测

每天对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和端头支护质量监测检查,用手持式压力表监测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及工作阻力,发现问题要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保证支护质量符合要求。矿压组根据观测数据,及时分析整理,做出预测预报。

5.3 两巷顶板监测

两巷每隔50 m 安装一组顶板离层仪,每两天进行一次监测并做好台账记录(工作面50 m 范围离层仪每天观测一次),通过分析离层仪数据做出顶板离层预测,发现离层及时加强支护。

5.4 顶板监测数据

表1 矿压监测数据汇总表

如表1 所示,本次观测主要在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范围进行,超前支护以外的地点经抽样检测,整体压力值无明显变化。

6 结论

(1)综放工作面跨暗井及底部空巷时,铺设双层人工假顶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顶板。

(2)暗井及小窑空巷区域及其附近20 m 范围围岩应力明显增加,将影响范围超前支护距离延长至30 m。

(3)对于底部空巷,抗压强度为14.7 MPa 的底部岩层,当岩层厚度大于2 m 时,底部不易发生塌陷,采用常规维护措施即可。

(4)跨废旧暗井时,支架的初撑力控制在18~20 MPa 之间可有效控制顶板,且不会发生底陷。

猜你喜欢

间距顶板工作面
开始和结束
15104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观测与规律分析
地下金属矿山采场顶板冒落危险性研究
非均匀间距的低副瓣宽带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经坊煤业矿井需风量与通风能力核定研究
浅埋中厚煤层超长工作面末采矿压规律研究
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初次破断特征的力学分析
算距离
采区巷道复合顶板变形破坏规律技术研究
七煤顶板离层界限值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