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增强CT 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2020-12-1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低密度定性影像学

陆 璞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南通地区发病率较高[1]。小肝癌是指肿块直径小于3cm 或多个肿块数目不超过两个,最大直径总和小于3 的肝癌[2]。小肝癌早期确诊、早期治疗预后好,因此小肝癌的早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小肝癌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往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难度。随着临床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CT 扫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和体检筛查中,尤其是动态增强CT 扫描在检查肝癌方面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以2016年1 月—2019 年6 月本院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66 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6 例患者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学特点,探讨动态增强CT 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先将结果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 年1 月—2019 年6 月本院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66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 例,女性28 例,年龄39 ~65 岁,平均49.66±8.14 岁。66 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72 个病灶,左半肝31 个(43.06%),右半肝41个(56.94%),病灶平均直径为1.86±0.79cm。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 检查方法

患者扫描前禁食8h,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均应用飞利浦256 排螺旋CT 机行常规CT 平扫以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平面自膈顶至右肾下极。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20kV,Dosright 软件自动设置电流,层厚0.5cm,层距0.5cm,经正中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造影剂(碘佛醇),注射速率3.0ml/s,注射后25s、60 ~65s 及120 ~130s 分别做动脉期、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必要时加做延迟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66 例患者的CT 扫描影像学特点,统计病灶检出率以及定性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数据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所得计量资料用(±s)表示,所得计数资料应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以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肝癌病灶一般情况

66 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72 个病灶,左半肝31 个(43.06%),右半肝41 个(56.94%),病灶平均直径为1.86±0.79cm。

2.2 小肝癌检出率情况

CT 平扫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3 个,检出率为87.50%。动态增强CT 扫描动脉期检出高密度病灶65 个,检出率为90.28%;门脉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2 个,高密度病灶5 个,检出率为93.06%;静脉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6 个,检出率为91.67%;72 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均获显影,总体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平扫CT(P=0.002),动态增强扫描三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834)。

2.3 小肝癌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学特点

小肝癌动态增强CT 扫描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静脉期消散型,此外还有少数呈现门脉期增强、静脉期消散型。总体呈现高密度-低密度-低密度模式。

2.4 小肝癌动态增强CT 扫描定性诊断情况

66 例小肝癌患者,动态增强CT 定性诊断63 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

3 讨论

小肝癌临床症状隐匿,以往由于医疗技术限制,不能及时诊断,延误了治疗时机,待发展到后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生存期不高[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 检查以普遍应用于临床,相比其它临床辅助检查,CT 扫描检查肝脏肿瘤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尤其是动态增强CT 扫描的应用,能够清晰直观地反应肝脏肿瘤病灶的血供状态等特点,已经成为肝脏肿瘤定性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4-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6 例小肝癌患者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显示:66 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72 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1.86±0.79cm 左半肝31个(43.06%),右半肝41 个(56.94%),右半肝发病率高于左半肝,这可能与肝脏的解剖学形态有关,解剖形态上右半肝体积大于左半肝,这可能是右半肝小肝癌发病率高于左半肝的主要原因。CT 平扫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3 个,检出率为87.50%,CT 平扫期小肝癌病灶都是低密度显影,这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较多,血供丰富代谢旺盛密切相关,CT 平扫期小肝癌病灶边界欠清晰,这可能与肿瘤体积小、无占位或无包膜有关。动态增强CT 扫描动脉期检出高密度病灶65 个,检出率为90.28%;门脉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2 个,高密度病灶5 个,检出率为93.06%;静脉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6 个,检出率为91.67%;72 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均获显影,总体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平扫CT。小肝癌动态增强CT 扫描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静脉期消散型,此外还有少数呈现门脉期增强、静脉期消散型,总体呈现高密度-低密度-低密度模式。上述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学特点可能主要与肝脏的血供有关,运输血液进入肝脏的脉管有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大部分的小肝癌病灶血液来源于肝固有动脉,因此大部分小肝癌病灶呈现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静脉期消散型,小部分小肝癌病灶血液可能来源于门静脉,因此呈现门脉期增强、静脉期消散型。本研究定性诊断分析结果显示:66例小肝癌患者,动态增强CT 定性诊断63 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6]。上述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学特点对小肝癌进行定性诊断,为小肝癌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图像具有特征性的三期表现,病灶检出率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好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低密度定性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