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茧丝绸行业2019 年运行情况及2020 年展望

2020-12-16陈祥平程明唐仕成

四川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蚕桑丝绸四川省

陈祥平 程明 唐仕成

(1 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 成都 610031;2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1;3 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

2019 年,面对世界经济风云突变,全球贸易局势紧张加剧,国际贸易摩擦负面影响不断凸显,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增大的复杂局面,以及省内茧丝绸主产区之一的宜宾等地遭受地震灾害冲击的不利影响,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现代茧丝绸产业体系,着力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使得行业经济长期发展形成的韧性与活力逐步显现。

1 2019 年行业运行概况

1.1 蚕茧产量小幅增长, 主要丝绸产品产量略有下降

据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统计,2019 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220 万亩(14.6 万hm2),同比增长4.76%;发种225 万张,产茧8.8 万t,同比分别增加4.65%和4.76%,蚕茧产量继续稳居全国第2位;鲜茧收购均价48 元/kg,同比下降4%;桑果产量15 万t,同比增加15.38%,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丝绸生产方面,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省累计生产蚕丝1.35 万t,同比下降8.53%(注:统计部门公布的2018 年四川蚕丝产量为1.43 万t,我们认为同比下降应为5.59%,降幅低于全国11.26 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的19.64%,居全国第2 位;生产蚕丝及交织机织物1.91 亿m,同比增长5.83%(注:统计部门公布的2018 年四川蚕丝及交织物产量为1.96 亿m,我们认为同比下降应为2.55%,降幅低于全国2.36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的39.59%,居全国第1位;生产蚕丝被43 万条,同比下降53.72%,降幅高于全国49.08 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的3.65%,居全国第8 位。

1.2 出口总额稳中略升,传统商品出口下滑明显

据四川省商务厅提供的出口商品分类数据汇总显示,2019 年四川丝绸商品出口17582.60万美元,同比增长3.88%。从商品出口分类的情况看,1-12 月,丝类出口1320.13 万美元,同比下降18.35%,出口单价62.21 美元/kg,同比下降8.70%;真丝绸缎出口4714.89 万美元,同比下降36.72%,出口单价4.36 美元/m,同比下降9.17%;丝绸制成品出口2375.49 万美元,同比增长30.72%。

1.3 茧丝绸市场价格低位波动, 行业经济效益难言乐观

根据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提供的信息和四川省丝绸协会的监测,2019 年国内茧丝绸市场价格依然处在自2018 年下半年以来的低位波动运行态势。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嘉兴指数”月度报告显示,商检3A 级生丝销售价格,2019 年初在35.7 万/t 左右,到5 月下降至32.6 万/t 左右,接近跌破茧本价,10 月又攀升到42.12 万/t,到12 月再次下跌到36 万/t 左右,而后才略有回升,达到37.23 万/t 左右;干茧A 类价格由2018 年年底的12.95 万/t 跌至2019 年5 月的11 万/t 左右,并一直盘整至9 月上旬才逐步有所上升,但仍然没有突破12 万/t;代表性绸缎品种12131 双绉,年初均价在60 元/m 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17.24%,到4 月均价上涨到62 元/m 左右,7月又跌至59.5 元/m 左右,10 月起才恢复到与上年年底基本相当的65 元/m。茧丝绸市场价格的持续低位和不理性波动,给企业把握生产经营节奏带来一定困难。部分生产企业抱着观望心态,时开时停,出口企业尽管相应采取了降低报价的方法,但吸引力仍然不够。

从行业经济效益来看,受市场行情影响,总体上难言乐观。据四川省丝绸协会统计,2019 年全省蚕桑丝绸总产值378 亿元,比上年下降0.53%。其中,蚕业综合产值86 亿元,比上年上升7.5%,丝绸工业产值292 亿元,比上年下降2.67%。

2 2019 年行业运行的主要特征

2.1 蚕桑基地建设不断强化, 蚕业发展能力稳步上升

2019 年,全省各级蚕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 号文件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精神,围绕培育壮大川桑优势特色产业,以“一产蚕桑基地助农增收、二产茧丝助企增效、三产农旅融合提升发展”为目标,以川南、川中北、攀西三大产业带及30 个重点县为重心,以发展现代蚕桑产业园区、产业强镇为抓手,建立完善蚕桑基地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集聚,推动蚕桑产业集聚发展和规模发展。2019 年在省级财政投入的近亿元资金的撬动下,以茧丝绸龙头企业为主的近5 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和蚕桑初加工建设。在“2019 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评选中,有3 个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脱颖而出,其中,武胜县、宁南县被评为四星级园区,仪陇县被评为三星级园区。同时,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生产企业始终把提高蚕业资源产出率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推进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南充市嘉陵区产业化开发桑叶茶,建设高标准有机桑茶基地5000 亩(333.3hm2),建成国内首条1000t 桑茶、桑叶粉生产线。宜宾市、凉山州等地生产桑枝食用菌,年产量达5 万t。中江县、绵阳市涪城区等地利用桑枝生产有机肥、生物质燃料,变废为宝。攀西地区开展桑果产地初加工,开发桑果食品、饮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攀西桑果鲜果外销北京等20多个城市。以宁南县为代表的县(市区)广泛推广桑园宽窄行栽植,开展立体种养,冬春间作榨菜、马铃薯,桑园饲养土鸡,实现“夏秋是桑园,冬春是良田”,亩(666.7m2)地收入增加2000 余元。

2.2 生产型制造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变,丝绸制造业水平持续提高

全行业按照国家工信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实施意见精神,坚持质量提升与满足需求、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注重产品与服务互嵌配套,产品从要求“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不断跃升。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客户需求及时改进工艺,5A 级以上生丝和一等品真丝绸分别达到91.42%和89.3%。蜀锦蜀绣企业和部分丝绸企业结合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产品领域持续拓展。其中,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四川新丝路丝绸有限公司以“定制化服务”模式入选“2019 年度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集群荣获中国杰出纺织服装集群称号,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19 四川省民营企业100 强、广安市民营企业10 强。同时,为加快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全行业坚持把服务型制造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组织实施人才培训培养工程,先后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锦绣传承与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2019 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锦绣四川·丝绸之源”丝绸产品创新设计专题赛、“丝绸女神杯”2019 中国丝绸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还根据企业需求成立了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此外,省内丝绸企业还积极参与大企业大集团在川的管理和资源能力组合等战略实施,带动企业制造模式转变,如,宁南县谊兴丝业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法国开云集团的供货方社会责任评估,融入国际大集团协同管理模式。

2.3 科技创新载体更加多元, 产业链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行业积极顺应科技体制机制变革大趋势,在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下,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联盟、技术推广联盟等各类创新载体培育,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茧丝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创新载体培育上,继前几年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牵头在宁南县打造省级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研究所牵头创建“四川省蚕桑技术创新团队”等创新载体之后,2019 年,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又牵头与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市级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中国丝绸协会命名的“中国蚕丝被研发基地”。以省内6 家蚕种场为主体成立了“家蚕高品位茧丝品种“芳·绣×白·春”推广联盟”。仪陇县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了蚕桑科技创新中心。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也取得新的进展,涌现出一批创新骨干作用突出的企业。其中,宁南县银鸿丝业有限公司、资中县宏和丝绸有限公司、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公司3 家企业被评为“2019 年度全国茧丝绸行业创新企业”,南充长荣丝绸制品有限公司、四川新丝路丝绸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列为四川省重点中小企业“2019 年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南充十大创新企业”。

在科技攻关上,全行业瞄准茧丝绸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针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大研发力度,以技术的突破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减压自动煮茧机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实现工艺程序全面升级,促进生丝质量进一步提升,省内外使用该设备的企业中有的生丝洁净成绩达到了95.5 分,等级超过6A 级标准。四川省农机研究设计院继成功推出省力化养蚕机械1.0 版之后,研制的全自动养蚕设备2.0 又开始在珙县、乐至县开展带蚕试验。南充蚕种场科研团队通过品种杂交和筛选,突破“人工饲料养蚕3 龄止步”科研“瓶颈”,蚁蚕破壳1 至5 龄全部食用人工饲料,并完成吐丝-结茧-化蛹-产卵生命周期。

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上,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需求,遴选示范了一批前瞻性、引领性技术、设施装备和特色高效桑蚕新品种。至2019 年底,“川桑98-1”“川山×蜀水”“芳绣×白春”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蚕品种使用量已占到全省总量的1/3 左右,优质桑品种推广面达到90%以上。小蚕专业化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售茧仪评定级等技术,在省内蚕桑主产区覆盖面达95%以上。省力化养蚕机械1.0 版在武胜县、广元市朝天区等蚕区推广,实现省工30%、省空间90%以上。“蚕辅通”APP等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装备在宁南县、兴文县、高县等蚕桑重点县应用,实现蚕业生产管理由传统模式向“智慧蚕业”转变。减压自动煮茧技术及装备、茧质智能测试技术及装备在省内外制丝企业中得到大面积推广。

2.4 品牌创建不断深化, 四川丝绸特色进一步彰显

全行业坚持把深化品牌创建,持续打造四川丝绸特色,作为推动茧丝绸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各地实际,精准发力,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创建取得新的成效。在区域品牌创建方面,南充市嘉陵区继前几年摘得“中国桑茶之乡”金字招牌之后,2019 年又成功打造了“中国蚕丝被之乡”。武胜县、高县、珙县以其丰富的蚕桑资源和突出的特色,相继被中国蚕学会命名为“中国蚕桑之乡”,宜宾市、绵阳市游仙区、涪城区等地依托蚕桑产品优势,积极打造蚕桑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游仙区、涪城区涪城蚕茧”“宜宾桑蚕茧”“德昌桑椹”“嘉陵桑茶”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使全省蚕桑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由2 个增加到6 个。在产品品牌创建方面,“涪城蚕茧”被列入2019 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南丝路”蚕茧、“尚好茗露”桑叶茶荣获2019“四川制造好产品”称号,银海丝绸获“2019 中国家纺家居优秀品牌”,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高档丝绸标志”使用权,“蜀绣”、“蜀锦织造”、“阆中丝毯织造”、“丝绸传统织染”等多项丝绸技艺入选第一批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蜀锦织造工业遗产”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工业遗产项目名单,锦绣工艺品《幽篁里的宝贝》创新蜀锦蜀绣和AI 设计技艺获第九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另外,省内还有23家丝绸企业在2019 年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上获得产品创新企业奖,11 个产品分获金奖、银奖和铜奖。

品牌建设不断深化,对茧丝绸产业提档升级的带动效应也不断增强。南充市嘉陵区发挥“中国桑茶之乡”招牌影响力,与上海麦金地集团等企业合作,推动茧丝绸产业链向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持续延伸。成都郫都区利用“中国蜀绣之乡”优势,打造“水隐桑田-绣里”文化产业园。绵阳市涪城区围绕进一步做响蚕桑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牌子,做好产业项目,在杨家镇建设的“蚕桑国际小镇”,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特色小城镇。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围绕政府提出的“三城三都”城市打造规划,不断完善锦门丝绸小镇文创系统,在成都市北大门树起了丝绸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地标,成功探索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2.5 茧丝绸产业扶贫实招频出, 助力脱贫成效巩固提升

全行业坚持以既是茧丝绸主产区,同时也是四川贫困片区的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凉山彝区为主战场,在近年来探索出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增添新的招术,努力打造“跨乡联县”“飞地园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凉山州坚持“以桑养民、以茧富民”的思路,实施茧丝龙头企业帮扶行动,以宁南县为核心,推进桑园向彝区发展,在普格、金阳、甘洛等县建立飞地蚕桑园区,新建桑园1.5 万多亩(1000hm2),在此带动下,深度贫困县甘洛县达到了“摘帽”标准。南充市强化“产业向园区集中、贫困户向园区集中、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利用“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的产业优势,搭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平台,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为栽桑养蚕新型经营主体或进入当地扶贫车间成为产业工人,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土地或政策资金等入股带来的产业发展红利。宜宾市深化“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模式,近三年来以发展蚕桑产业为主的88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其中,高县全县50 个贫困村中依靠发展蚕桑产业实现脱贫的39个;珙县设立1 亿元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发展蚕桑产业,创新“支部+产业带头人+农户”入股分红模式,助力全县243 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1000 万元,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在2019 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召开的全省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上,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四川新丝路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因扶贫工作成效突出,被评为全省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

2.6 行业交流互鉴合作走深走实,四川丝绸“朋友圈”不断扩大

全行业积极践行《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合作——南充宣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强化交流互鉴,深化务实合作。2019 年,四川丝绸多次组团参加中国(香港)丝绸交易会、杭州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上海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中国丝绸主题展、丝绸苏州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并开展赴浙江绍兴、杭州等地学习考察活动,川桂、川渝茧丝生产和检验技术交流等活动也先后展开,进一步夯实了共谋发展的沟通基础。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不断地“请进来”,年内承办了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会等5 次全国性、高规格的行业大型会议和活动,在扩大四川丝绸影响力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省内外客商来川发展,为四川丝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在南充市举办的2019 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上,签约30 个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315.4 亿元。在高县承办的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上,促成高县与江苏鑫缘集团达成总投资5 亿元的茧丝绸合作协议。在德昌县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上,获得订单金额4.6 亿元。此外,还有川桂企业以合资在桂建设丝绸加工厂、川苏企业合资在川设立丝绸专卖店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3 当前行业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企业利润微薄、 经营困难已成为行业性的问题

2019 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受茧丝绸市场价格低位波动,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两面夹击,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使得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在微亏和微盈之间徘徊。同时,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际丝绸消费需求不旺等因素,也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与风险。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意愿下降,一些企业处于维持和观望阶段,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3.2 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缓慢

主要表现是现代装备方面的投入较少,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不高仍然是企业的一大短板;加工营销的现代化手段不多,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协调性不强;创新设计能力仍然较弱,不足以支撑高端产品的开发。

3.3 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从总体上看,产业还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产品档次不高,缺乏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蚕茧、生丝和坯绸等原料产品、初中级产品比重较高,精深加工发展滞后,印染环节仍是制约四川丝绸发展的瓶颈;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在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需求不足的形势下,统筹推动茧丝绸产业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4 展望2020 年行业运行趋势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四川省茧丝绸行业贯彻落实商务部《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和《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要之年,更是承上启下布局“十四五”战略规划关键之年,做好收官之年的行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展望2020 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可谓“有喜有忧”。“忧”的是,第一,开门不红。新年伊始就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人员流动受限,原料和产品运输受阻,桑园春管、蚕农培训、蚕需物资供应等方面工作不能按时推进,一季度的各类订货会、展会等活动被迫取消,接单减少,茧丝绸企业开工被迫推迟,开工率下降,交货延期,严重打乱了企业生产经营节奏。第二,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给茧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依然要面对较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喜”的是,第一,政策环境利好产业发展。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强,国内经济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为茧丝绸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宏观政策支撑;其次,去年以来国家和四川省以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与茧丝绸发展有关的文件、意见,为茧丝绸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和政策支持,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推力;再次,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定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从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都推出了涵盖企业减负、金融支持、财税支持、稳岗支持的一系列举措,将极大地缓解茧丝绸企业的困难。尤其是为了在疫情后托底经济,预期政府将推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及行业政策,刺激国内消费等,这将有助于国内未来丝绸消费预期的好转与行业景气度的回升;第二,疫情之下茧丝绸行业危中有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行业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也催生了行业转型机遇,倒逼企业推进产品线上营销,加快茧丝绸产品开发向医药防护、保健食品等领域延伸,并有望成为加速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和营销模式转型的重要契机。

综上分析,预计2020 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将呈现出“稳中有进、融合创新”的发展势头。

猜你喜欢

蚕桑丝绸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遥望“丝绸路”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