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0-12-16何为媛王春丽

广东蚕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居整治垃圾

何为媛 王春丽

(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重庆 400000)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村群众在农村生产、生活、居住、休息、娱乐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区域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农村居民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事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幸福、农村基层的文明与和谐。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之年,如何因势利导、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1.1 积极因素

1.1.1 人居环境独具特色

农村人居环境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体现当地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强调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有些省市紧跟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结合“多规合一”理念,统筹布局,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式和具体目标,同时注重保护传统古村落建筑,引导培育特色小镇,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区文化。

1.1.2 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目前,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投资巨大,有些农村已完成自来水全覆盖,农民吃水用水有保障;乡镇污水处理项目落地实施,大部分地区村民告别影响村容村貌的传统旱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覆盖孩子就学、日常就医、生活所需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同时有些市乡镇快递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农村人民也享受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危房改造方面,全面排查现有危房数量,建立台账制度,全面推进整改政策;在公共服务方面,推进了镇级养老服务体系和残疾人之家建设。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民幸福指数逐步上升[1]。

1.2 消极因素

1.2.1 重整治,轻管护

重视整治、轻视管护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一些镇村只重视清理主干道、主街道、主要场所的垃圾、杂草、乱石,不重视水源保护、历史人文保护和农业源污染防治。一些乡村对人居环境整治甚至急于求成,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看当前而轻视长远。部分镇村为应对上级检查考核,带几个村干部,叫一二辆车,扫一扫、清一清、拆一拆、整一整,事后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村庄环境整治普遍存在玩“潮起潮落”、吹“一阵风”的现象。

1.2.2 规划建设不科学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出现“乱建、低质”问题。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规划脱离乡村实际、不科学不合理和特色不突出问题,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存在“建挖拆”等无序现象。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生搬硬套的有之,搞形象工程的有之,脱离实际的有之,千篇一律的也有之。部分村庄不能提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选址反复。有的村庄在拆除过程中不分对象,缺乏对原有乡土建材的保留和复用,不切实际提出高标准,搞“一刀切”和大拆大建,造成有价值建筑损害毁弃。有的村庄大面积购置景观草坪搞绿化美化,虽见效快,但成本高、维护难。有的村庄在古宗祠、古民居和农户墙上盲目写标语或大面积彩绘,破坏原建筑传统文化和特色。有的村庄垃圾收集点的位置设置在主要道路旁边,如不及时转运,大风一吹垃圾满天飞,导致再污染。个别村庄村内道路建了挖,挖了又建,“建挖拆”无序。

1.2.3 “硬骨头”问题突出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上“硬骨头”问题突出。在不少镇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慢、完成率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个别乡镇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仍未开始建设。还有就是大部分村庄未实现家禽圈养、人畜分离,普遍存在家禽跑出巷道现象。另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老屋危房、院中牛棚、违章建筑等拆除、垦复、复绿、再建和管护难度大,容易诱发干群矛盾。

此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畜牧场、垃圾池、排污池、村巷道、休闲文化公园等都需要公用地,解决这些公共建设用地,一直都是干部群众的“头痛”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2.1 在资金投入上出现“饱涨、饥饿”问题

从资金投入总体看,有些贫困村资金到位比较充裕,个别自然村建设资金多达500 万元,这些村庄的路、水、电、排污管网、网络电视等基础设施发展迅猛,在资金投入上出现“饱涨”现象。有些则出现“碟中缺米”的悲凉境况。

2.2 内生动力不足

内生动力不足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以取得良好成效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一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农村居民迫切渴望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但由于宣传氛围不浓,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认识还不到位,存在“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的“等靠要”思想。在农村环境整治、拆违治违、复垦绿化等工作中,部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出力,部分群众投劳出资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个别群众甚至有抵触情绪。二是农村人才缺失。长期以来,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才“流出”乡村,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妇幼,乡村“顶梁柱”缺失严重,服务“三农”的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三是奖惩机制不健全[2]。由于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源整合、资金投入、激励奖励、考核问责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体制机制安排不健全、不合理,出现“只要不出事,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现象,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往往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文件上,工作中找不到突破点、落脚点,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未能激励起来,导致执行缺位、落实不到位。

2.3 不良习惯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加上文化素质总体不高,获取现代化信息的手段相对落后,环境与健康意识淡薄,广泛存在不良的习惯。在生产上滥施滥用农药化肥,乱搭乱建;在生活上乱丢乱扔、乱泼乱倒,乱贴乱写、乱排乱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现清不净、拆不掉、排不去的“反弹”现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成为制约农民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的瓶颈,“脏乱差”问题成了“固症顽疾”。

2.4 着重解决整治难点

解决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问题,是打赢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现实需要。一是扎实推进垃圾处理。严格按照因地制宜、产品共享、经济适用原则,尽快健全城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科学配置村垃圾池、乡镇转运站、县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等综合处理设施,完善村、户收运系统,解决“断节”“脱节”问题,强化薄弱环节的建设与管理,疫情期间加强对垃圾储运设施设备消毒,确保安全。二是扎实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按照实用耐用、简便适用、优质高效的原则,统筹谋划、综合规划、连片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生活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管方案,确保资金高效使用和绝对安全。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和精湛的工艺,高效环保处理农村生活污水[3]。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建立健全农村排污监管体制机制,明确排放标准,加强对各地饮用水源、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域周边污水排放的排查和监管,严格规范加工企业、采石开矿、种植养殖户等排放排污行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简便实用、美观简约、生态环保和群众接受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健全和完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卫生厕所的维护与管护,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污水、粪便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5 厕所问题

在基础设施使用中,有些地方虽已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但由于缺少专人清理,公厕内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另外,公厕数量少,分布分散也是当前“厕所改造”遗留的问题。

2.6 住宅问题

房屋是家庭财富的重要象征,显示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农民对于住宅有执着的偏好。例如阜阳市农村居民居住的房子基本都是自建房,房屋标准依据家庭经济承载力,各家房屋外形、风格、质量差异大。由于对住宅缺少统一规划,各户房屋布局混乱、结构不合理、功能单一落后。

2.7 垃圾问题

村内没有垃圾收集池和垃圾处理站,未实行垃圾分类,各类垃圾都倾倒在一个垃圾桶内。村内垃圾处理设施落后,大部分村庄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村民对周边环境无主人翁意识,随意丢垃圾,自家房屋门口的碎砖块、秸秆不能及时清理。

3 健全农村环卫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创新环卫保洁工作,自2009年开始,一些省市以有偿委托管理服务的方式,对城区的农村实行了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集中清运,逐步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2009年下半年,推行环卫“三下乡”(环卫资源、服务、公共基础设施下乡),我国一些省市的农村先行试点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并建立垃圾压缩中转站,试点成功后迅速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开始推广。2010年以来推行“重点区域专业托管”,对一些城镇农村的重污染地区进行了专业监管和处理,为调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结构,提升城乡环卫工作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

4 小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有利于增强村民生活舒适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经过对我国一些省市农村的调查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未来在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时,要实施强有力的政策,加强监督监管,加大宣传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人居整治垃圾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垃圾去哪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倒垃圾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