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猪饲养模式

2020-12-16胡安戟

猪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猪只猪舍猪场

胡安戟

(睿保乐(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上海 200051)

育肥猪是猪场生产链的最后一道生产环节,是最大的一个产出环节,也是成本消耗最大的一个环节。这是整个中国养猪产业中最需要提供生产效率的环节,但似乎也是到目前为止养猪生产中发展最慢的环节。

当笔者在一些育肥场提到通过系统化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时,猪场管理者往往会感到惊讶,在他们看来育肥场并不需要什么设备。笔者认为这并不代表这些管理者们认为育肥猪不重要,而是阈于一些固有思维,认为育肥生产就是用合适的饲料饲喂猪只,让猪只生长的过程。在这个育肥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像母猪一样有30个以上的观察、考核指标;育肥猪的考核指标非常有限,所以固化的思维让猪场管理者们认为育肥生产的过程只要做好环控、配好饲料,放在栏里饲喂就行了。但实际上,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现在通常的育肥舍规格是每50头猪只一栏,但笔者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是50头,而 不 是10头、20头、100头或500头呢?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多年来一向如此的方式就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经过多年养猪实践总结的经验。笔者认为,这些方式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该固化思维,如果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看待育肥猪的饲养模式,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1 传统育肥猪饲养模式的弊端

笔者分析现有的育肥栏舍设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便于全进全出,让生产流程更简单化;便于饲养员挑猪出栏;便于疫苗的接种;便于有疾病发生的情况下,进行“拔牙式”清栏,最大限度降低猪场损失。总结一下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对分隔开的小数量的猪只进行分别管理。当然这些都是基于合理养殖的考虑,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当猪场的规模在几百头猪只时,这种方法是合理的。但是随着猪场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断发展,当猪场规模达到上千头甚至上万头的规模时,笔者认为必须找到一种更科学的、更标准化的新型育肥猪饲养模式。

笔者发现,育肥猪的传统饲养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饲养员主导,也就是工作的布置是以饲养员的个人能力所能覆盖的范围为前提的。这就是说,一旦这个前提变化了,很多原先被规定的因素,便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笔者认为每50头猪一栏的饲养方式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1)整个育肥过程中,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过程调控。猪只的生长速度天然就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会大大影响整体饲养时长。2)没有精确的出栏预测,人为挑猪出栏的工作量大。为了做到全进全出,造成出栏损失,影响生产效益。3)猪舍面积的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建筑和使用成本偏高的问题。要设置多个小栏,就会导致要设置更多的过道,需要更多的栏片、下料口以及料线,猪舍布置就会更复杂且占地面积更大。

笔者认为,现有的育肥猪管理模式是一种相对粗放型的模式。饲养员基本是凭肉眼观察、凭经验、群体生长的平均值作为依据,来调整饲料配方、选取达标猪只出栏。但是这种凭经验的养殖模式,显然背离了如今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养殖理念。当然,也的确有这样的行业能手,仅凭一眼望去,就知道猪的体重,并且误差不超过1 kg。但问题是,究竟有多少这种级别的能手还在猪场一线工作?如今猪场规模大了,如果猪场的育肥猪的规模达到了5 000头、10 000头,仅靠肉眼和经验能够满足实际生产所需吗?因此,必须要考虑采取一种更科学高效的育肥猪饲养方法。

从育肥猪饲养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不论在一个养殖栏内的猪只数量是多少,此栏猪的体重增速都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会很大并形成一个正态分布,同一栏的猪只之间,日增重的差别达到100 g并不鲜见。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当一些猪只达到出栏重时,另一些猪体重可能还落后20 kg,甚至更多。这些体重落后的猪只,饲 养 时 间 相 同,饲 喂 饲料量大致相同,因此它们长得慢,极有可能是其基因决定的,而这对育肥场来说就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猪只生长速度不同的问题原本可以在育肥猪40 kg、60 kg体重时被发现,并进行处理,但由于没有足够科学的、精确的方法分辨出这些生长速度较慢的猪只,从而给猪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传统的育肥模式的弊端。当然,我们也可以定时将猪只进行全体称重,分别记录,但工作量极大,这在猪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通过人来实现这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考虑通过某种设备或自动化系统去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和差异,对猪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减少浪费,提高猪场的效益。

2 新型育肥猪饲养模式

2.1 增重管理系统

若能有一种装置能通过频繁的监测猪只的体重,记录其变化情况,我们称这种系统叫增重管理系统。取消原来的小栏和过道,形成一个600 m2以上的大栏,将这个大栏舍分成饲喂区和躺卧区,将采食和躺卧分别独立设在两个分隔的区域里,中间通过称重分栏器,让每头猪从躺卧休息到欲采食过程中,经过这个称重装置,并准确地称出实时的体重。

试验发现,一般每头猪每天为了采食会通过称重 装 置5~1 0次,这 样 可 以通过电子系统获得每头猪每天的体重数据,对于育肥猪而言,体重变化情况是最重要的数据,而每天5次以上的监测数据,猪场就能够获得实时的准确猪只体重信息,这不仅能对猪只当下的情况了如指掌,还能够推测将来的几周猪只的体重变化情况,这就能让猪场管理更加有的放矢。所以笔者认为,这种有确实数据支持的方式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路上的一次进步。

2.2 增重管理系统规模

增重管理系统将多个小栏合成一个大栏,是为了提高猪舍使用率,让猪只能有适当的运动空间,并且增强猪舍清洗消毒的易操作性。每栏饲养500头猪只,更多的是从设备系统成本上进行考量的。

增重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称重的准确率以及称重和分栏的速度。称重的数据准确是基础,是一切应用的前提;称重的速度是提供该系统使用效率的基础,它决定了设备的投资成本。所以说,增重管理系统栏位的规模设置,是由具体猪群数量决定的。对此系统而言,猪群的规模不影响其管理难度、防疫难度以及人员投入,但它影响着投资成本和回报率,最大化系统的使用效率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问题。

2.3 增重管理系统的意义

增重管理系统的开发初期是为了优化饲料使用效率。系统对经过称重的猪只进行左右分栏饲喂,对不同生长速度的猪只分别饲喂不同种类的饲料,根据体重选择更适合的饲料进行饲喂,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猪场可以在育肥猪体重达到40 kg、60 kg时,依据生长速度将猪只分群,并分到专门的猪舍饲养,生长速度较慢的猪只依据猪场实际需要进行提早淘汰或继续饲喂,根据市场行情,通过变换饲料配方来加快或减慢整群的增重速度。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全进全出饲养的要求,对大型的集中育肥场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4 增重管理系统的优点

增重管理系统会为每6~8头猪配备一个采食口,由于每头猪有其不同的采食生物钟,而且经过称重系统进行分流,因此同时进行采食的猪只数据是有限的,猪只的采食过程是相对从容的,所以不会有采食时争食的情况。通常动物会有群体和有地位意识,但一旦猪群的规模超过70头,这种地位意识就不明显了,因此从生产实践的结果来看,使用该系统后,同栏猪只并未发生争食和打架的现象。

根 据“少 吃 多 餐”原 理,增重管理系统可以使猪只自由地进行采食,避免了猪只拥挤、打斗等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大大地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同时为了使猪只抵抗力增强,水槽设计在了食槽外部,使猪只可以在采食、饮水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其活动距离通常每天在2 0 0 m以内,并不会大量消耗其能量,适量运动会使猪只的饲料转化率提高。

2.5 增重管理系统的生物安全优势

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对猪场来说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说生物安全防控,最主要是“防”而不是“控”和“治”,因为对非洲猪瘟这样的病毒,目前人们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防”。而生物安全防控的关键有3点:隔离、清洗和消毒。

隔离是每个猪场从猪场的整体设计之初到实际生产过程都要考虑的。每个猪场都在通风系统、生产流程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划,以尽量隔绝猪只和外来人员、车辆等的接触,使猪舍形成了一个“铁桶阵”。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猪只在进群、转群、出 栏 等 环 节 时,与 外 来人员、车辆等的非必要接触,而和增重管理系统的大栏相比,传统育肥猪栏舍因为有更 多 的 过 道,同 时,在 转 群时候需要有更多的人员介入,而增加了猪只与外界接触的风险,增重管理系统的全自动化饲喂模式则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接触,降低接触风险。

从清洗和消毒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栏舍有大量的过道和栏片存在,而每个栏的四个面都需要清洗和消毒,而增重管理系统的栏舍,只留下了其中的一个面,因此清洗和消毒会更容易操作,减少了很难清洁到位的卫生死角。

增重管理系统的设计将生物安全防控的因素也全部都考虑了进来,保证猪群全进全出,避免人员进出接触猪群带来的病原微生物,栏位的清洗也避免卫生死角的形成,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2.6 增重管理系统对猪场的生产管理的作用

应用增重管理系统能够在每天获得5~10次的猪只个体实时体重。根据这些体重数据,就能越来越准确地预测每头猪的体重变化情况,这对猪场尤其是大型的猪业集团是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提供某个猪场实时猪只规模,同时还可以将猪只的增重情况,未来的出栏重量、出栏时间等进行准确的预测,有利于猪场与屠宰场间更好地合作。

此外,由于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或云平台储存,用于后续分析和预测,因此,增重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不局限于某一个猪场,将很多猪场的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对于饲料替换时间、猪只增重情况、出栏时间等进行整理统计,这样无论是对大型的猪业集团,还是对于“公司+农户”方式管理模式的家庭农场,都可以更高效便捷地使用该系统带来的便利。

3 总结

总而言之,增重管理系统为育肥猪的饲养提供了透明度,为育肥猪的饲养从粗放型向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模式打开了新的思路。笔者认为它将是育肥猪新型饲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猪只猪舍猪场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