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模式的新探索
——基于双一流高校建设

2020-12-16郭子仪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一流绩效评价

郭子仪(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2017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管理办法,并明确提出,要把绩效考核放在第一位,重点突出绩效的关键作用,并将绩效作为推动高校发展的杠杆。此外,相关文件还提出要分学科分项目进行考核,确保考核的精细化与专业化。这意味着绩效考核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国的“双一流”高校在教学综合实力、科技研发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高校。针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单独设计一套规范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更是大势所趋。

目前,财政部面向各个高校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支出拨款,按照生均定额拨付,主要用于维持高校的日常运营。第二部分包含六大类专项支出资金拨款,分别为: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专项支出资金的设立,这充分考虑了双一流高校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反观各个高校,由于绩效考核机制的缺陷和监管力度的不足,在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产出回报小等不良后果。

■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的模式缺乏规范性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取必须具备一定的规范性,这对于一个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方式是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在指标库中自行选取,缺乏统一性,无法对同一类型的项目进行比较。指标选取的过度自由会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使资金的监管产生盲区,陷入困境,无法发挥出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而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也并未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范。总的来看,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指标选取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二)财政专项资金考核存在模糊性

用于发放给双一流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虽然会进行一定的考核,但总体来看,考核体系不健全,对于专项资金的用途监管不严,缺乏有效的审核评价。此外,“双一流”高校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的拨款并没有与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挂钩,这意味着无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都不会对专项资金的申请产生影响。如此一来,绩效考核机制便形同虚设。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现有的考核机制存在形式主义,用于上交的考核材料并没有被长期保存,仅仅作为档案被临时存储。这意味着只要专项资金的不合规运用在短期内没有被发现就会被一直隐藏下去。同时这说明绩效考核机制并没有引起“双一流”高校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考核机制的改革,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完整性。从而促进“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有效提高“双一流”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

(三)同类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

在当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的模式下,绩效评价指标由高校依据自身情况自由选取,绩效评价标准也为高校自主设定,由于双一流建设项目间选取的评价指标不同,设定的评价标准值不同,即便是同类型项目,其结果也不存在可比性,无法对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进行完整性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双一流建设高校无法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同时也无法吸取其他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经验。从而造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管理与运用缺乏科学性。

(四)现有绩效评价考核缺乏全局理念

现有的双一流高校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是针对于单个双一流高校的单个学科或项目建设的考核与监督,缺乏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无法体现出各个高校之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差异,无法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对于后期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与审批也无法提供借鉴意义。综上,现有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在横向上没有考虑到各个院校之间的比较,在纵向上也缺乏长期可持续运行的理念。

■ 加强“双一流”高校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绩效考核指标,统一绩效考核体系

规范绩效考核指标,统一绩效考核体系是使双一流高校建设财政专项资金规范化、高效化的重要举措。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指标设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出符合双一流高校建设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也不能忽视各个双一流高校自身的特殊情况,要在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下设计出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定性化考核指标。确保双一流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二)建立健全高校建设专项资金考核办法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建设专项资金考核办法的激励与惩罚机制是确保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合理高效运用的必要举措。相关部门应明确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的考核对象,逐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考核体系,加强对于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将绩效考核与实施者团队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如实施中出现问题,立刻暂停资金调拨或紧急撤回资金,并对相关人员给予行政或法律层面的惩罚。同时,对于专项资金科学合理运用,并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的高校及团队给予奖励,确保充分调动双一流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

(三)完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的独立性组织机构

必须对参与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的机构作出重要调整,明确人员构成以及绩效考核办法的具体实施。对于参与绩效考核的管理与评价人员要进行严格筛选,提高绩效考核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考核组织机构廉洁公正。同时,还要保证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组织机构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此外,绩效考核组织机构应注重高校绩效考核的过程性评价,通过绩效考核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不违背高校绩效考核统一体系的情况下,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水平。

(四)构建“双一流”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信息共享平台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双一流高校专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这将使得高校之间的信息及时得到共享,加强高校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通过构建共享平台,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也会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进一步减少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这有利于高校之间进行彼此监督,降低绩效考核体系的监管成本,为双一流高校专项资金的监管提供极大的便利。

■ 小结

总之,要不断探索,努力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管理需求的绩效考核体制,确保教育资金投入产出的最大化,使得教育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促进高校的发展进步。这不仅对于“双一流”高校建设中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双一流”高校建设资金的科学高效使用和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也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不断完善“双一流”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对于政府财政支出的规范具有重大意义。此举将更加高效的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从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与管理的角度来看,加强“双一流”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也是针对我国财政制度的补充与完善,这有利于我国构建科学,高效,完善的现代化财政体系,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同时,“双一流”高校建设对我国其他高校具有示范作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提升“双一流”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双一流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笔者希望专家学者对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探索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为高校绩效考核机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笔者相信伴随着高校绩效评价理论发展与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必然会实现系统化,科学化,而这也必定能够为未来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一流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