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鸡细菌病的传播方式及易感特点

2020-12-16林文利王贵波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副伤寒白痢病鸡

林文利 王贵波

(1,海南省海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70208; 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730050)

鸡的细菌性疾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鸡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饲养成本的5%~10%。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蛋鸡传染性疾病主要有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禽副伤寒、禽伤寒、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禽霍乱、传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弧菌性肝炎、坏死性肠炎 (梭状芽孢杆菌) 等。 肉用鸡主要感染沙门氏菌病、禽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 不同的细菌性疾病,其感染特点与品种、日龄、性别、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和掌握鸡细菌性疾病的易感特点,对临床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鸡白痢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所致,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以雏鸡阶段最易感染。 本病可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成年鸡呈隐性感染。 白痢存活鸡中大多数仍保持带菌状态,有些表现有白痢病变,有的几乎没有病变。 感染的母鸡约有1/3 的蛋带有禽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的种蛋有时可孵出雏鸡,但雏鸡的死亡率极高。 病雏鸡的胎、粪便可能会污染孵化室、育雏室器具和环境。 因此,病雏鸡的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的死亡通常限于2~3 周龄以内的鸡,40~80 日龄的鸡发病能引起零星死亡。 同群中未发病的雏鸡可能有大部分成为带菌鸡,带菌种鸡产出的蛋,孵出带菌的雏鸡甚至病雏。 因此,鸡白痢净化不好的种鸡场,其子代因白痢病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2 鸡副伤寒

鸡副伤寒和鸡白痢一样也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不同的是副伤寒沙门氏杆菌有鞭毛能运动,临床将鸡伤寒沙门氏菌、白痢沙门氏菌以外的其他沙门氏菌引起的沙门氏菌病都称为鸡副伤寒。 常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死亡率20%~100%不等。 严重死亡一般多见于幼龄鸡,以出壳后最初2 周最常见,第6~10 天是死亡高峰,1 月龄以上很少死亡。 临床特点主要为肝脏肿大,多呈古铜色,表面灰白色坏死灶。 本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经种蛋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鸡群中存活的鸡大多为带菌鸡,虽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能成为无症状的排菌者,通过带菌鸡的污染可使该病在群内迅速散布,垂直传播包括通过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和污染蛋壳引起的传播。 人、其他禽类、猫、鼠等条件性传播都是重要的水平传播媒介。 未经加工处理的动物性饲料可能含有伤寒沙门氏菌,也是引起鸡副伤寒水平传播的原因之一。

3 鸡伤寒

鸡伤寒的病原为鸡伤寒沙门氏菌,病鸡主要特征为肝、脾、肾肿大呈暗红色,有些病例肝脏铜绿色,并伴有严重腹泻。 成年鸡和青年鸡的败血性伤寒,多呈急性经过,幼龄鸡的鸡伤寒在病变上很难与鸡白痢相区别。 本病的流行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我国许多鸡场也常有发病,有时会造成严重损失,是影响健康养鸡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 鸡伤寒以水平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伤寒检测阳性的种鸡,其1~6 月龄后代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 像大多数细菌性疾病一样,感染鸡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不仅可感染同群鸡,而且可通过污染种蛋发生垂直传染。 本病的潜伏期为4~5d,发病群鸡的死亡可延续2~3周,并有可能复发。 因细菌毒力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10%~50%,严重感染鸡群如果诊治不及时,死亡率甚至高达50%以上。

4 大肠杆菌病

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鸡场都有发病,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大肠杆菌病对许多抗菌药都有严重耐药性,成为临床较难防治的细菌病之一。 不仅单一抗菌药治疗效果不佳,即使临床采用多种抗生素交替、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卵黄性腹膜炎型大肠杆菌病。 通常1 月龄雏鸡发病较多,初产母鸡也多有发病,尤其是人工授精的种母鸡更易发病,可造成严重损失。 本病常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其中又以慢性呼吸道病最易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 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场老旧、环境污染严重是水平传播的主要诱因。 附着有本菌的空气尘埃,进入下呼吸道后侵入血流也可引起发病。被粪便污染的种蛋,蛋壳表面的大肠杆菌很容易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孵化后期出现大量死胚,刚孵出的小鸡即有可能发生本病。 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的种母鸡,在种蛋形成过程中,病菌即可进入蛋内,造成垂直传播。 不同鸡场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对本病的防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禽霍乱

禽霍乱病由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禽霍乱侵害所有的家禽及野禽,产蛋鸡群最易感,可造成严重损失,雏鸡和青年鸡有较强的抵抗力。 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饲养管理不当、天气突变、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减弱可使其易感性增高,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诱因。 特别是鸡群或鸡场转入带菌鸡,更容易引起发病流行。 一般散养鸡和放养鸡群易感染禽霍乱,但笼养鸡、高产蛋鸡也可感染发病。 自然感染时,潜伏期一般为2~9d,偶见突然爆发病的鸡群。 临床根据病情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 种病型。 禽霍乱病垂直传播很少发生,主要以水平方式传播,感染的鸡、病鸡分泌物、粪便、尸体、被污染的运动场是传染的主要来源。 由于多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发生禽霍乱的病鸡群或病鸡,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发生非典型化,尤其集约化养鸡场单纯发生禽霍乱的鸡群已不多见,大多以混合感染发病,临诊应特别注意。

6 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 (副鸡禽杆菌) 所致的传染病,以上呼吸道症状和病变为主要特点。 育成鸡和产蛋鸡易感,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 病菌在鼻腔、眶下窦的黏膜上繁殖,随着鼻液排出,以飞沫、尘埃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秋、冬、春初多发。 病死鸡、隐性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慢性感染的病鸡及带菌鸡是导致鸡群发病的重要原因。 其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鸡传染性鼻炎传播迅速,当一个鸡舍发病时,会迅速传至相邻或同场其他鸡舍,初次感染的鸡群病情更为严重。 鸡场一旦发病,会在同一鸡场内持续发生,而且混合感染普遍,使病程延长,很难根除。 容易复发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有的鸡群能反复发病数次,使产蛋鸡群产蛋量大幅下降,青年鸡群生长受阻,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7 慢性呼吸道病

慢性呼吸道病又称鸡毒支原体病或败血支原体病。 4~8 周龄的雏鸡容易发病,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 其特点是鸡群单纯感染此病,发病轻微,流行也比较缓慢。 但极易继发感染其他鸡病,如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还可能继发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毒病。 一旦继发或混合感染细菌病、病毒病会加重病情,引起大量死亡。 败血支原体病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或病鸡的排泄物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种蛋进行垂直传播,还可通过飞沫传播。 本病一年四季发生,但以寒冷季节较严重,在大群饲养的青年鸡群中最易发生流行,成年鸡多表现散发。 健康鸡一旦与带菌鸡或被病源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直接或间接接触就可能造成传染。

8 传染性滑膜炎

又称滑液囊支原体病,急性感染一般见于4~16 周龄的鸡,偶见于成年鸡。 慢性感染可见于任何年龄,而且慢性感染并不一定源于急性感染鸡群。 其特征是跗关节、爪垫、龙骨滑液囊、肌腱等多个关节肿大或肿胀发炎。 本病主要表现为直接接触的水平传播,发病鸡舍内传播很快,同场相邻鸡舍间、临近鸡场间传播较慢。 也可以垂直传播,虽然蛋的感染率很低,但孵出的病雏鸡感染率很高,传染性也很强。 此外,还可通过空气、车辆、用具等机械远距离传播。 鸡的发病率取决于感染途径、环境等因素。 即使90%~100%的鸡被确诊感染,可导致鸡群淘汰率增高,但由该病直接造成的死亡率通常很低。

9 葡萄球菌病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鸡一种急性或慢性非接触性的传染病,亦是一种环境性或条件性传染病。 有些病鸡的翅膀处发生溃烂,故有人称为烂翅膀子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创伤的皮肤和黏膜,但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通过雏鸡脐带传染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 平养鸡和笼养鸡都有发生,以笼养鸡发病最多,所以国外称为笼养病。 4~6 周龄的雏鸡极其敏感,但临床发生在40~60 日龄的鸡最多。 雏鸡感染后多为急性败血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雏鸡和中雏死亡率较高。

10 弧菌性肝炎

引起本病的病原是弧菌即弯曲杆菌,是机体常在菌,环境因素的刺激或感染其他疾病常导致该病由潜伏感染变成临床爆发。 自然条件下仅感染鸡和火鸡,初产或已开产数月的母鸡易感,偶尔也发生于雏鸡,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一般为2%~5%。 各种应激因素都会引起发病,但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发生水平传播,尤其注射疫苗时,常常能导致该病爆发。

11 坏死性肠炎

感染魏氏梭菌所致,平养鸡多发,肉用鸡发病多见2~8 周龄。 魏氏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健康鸡也是带菌者,鸡舍通风不好,地面过度湿润或喂给发霉或腐败变质的鱼粉、肉骨粉、豆粕及球虫病的发生等均会诱发本病。 该病多为散发,一般情况下发病率、死亡率不高。 其死亡率与诱发因素的强弱、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直接关系,一般死亡在1%以下,严重的可达2%以上,如有并发症则死亡明显增加。

猜你喜欢

副伤寒白痢病鸡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昆明市官渡区2008~201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