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皮石斛白绢病及其防治

2020-12-16孔德章吴明开

农技服务 2020年8期
关键词:铁皮石斛病原菌

孔德章, 张 广, 吴明开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2.贵州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04)

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为兰科石斛属名贵中药材,野生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贵、川、浙、桂、皖等地[1],20世纪80年代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名录[2]。野生铁皮石斛资源极其有限,需要通过人工栽培来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铁皮石斛需求,然而人工栽培易发生病害,其中白绢病是铁皮石斛栽培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介绍铁皮石斛白绢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特征特性、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如下,以期为铁皮石斛人工栽培防治白绢病提供参考。

1 铁皮石斛白绢病病原菌

白绢病也叫白丝病、菌核病,关于铁皮石斛白绢病病原菌的鉴定,目前尚存争议。李海明等[3]、曹星星[4]、张佳星[5]认为引起铁皮石斛白绢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席俊刚等[6]则认为致病菌主要为翠雀小核菌 (SclerotiumdelphiniiWelch),肖嵘[7]则认为阿太罗氏菌(A. rolfsii)是铁皮石斛白绢病的病原菌。

2 铁皮石斛白绢病发病症状

白绢病在铁皮石斛上的发病部位一般为近地面的茎基部。发病初期,茎基部现水泽状病斑,黄色至暗褐色,随后逐渐扩大内陷,最后病部变软腐烂进而导致植株死亡,湿度大时,紧贴病部组织长有绢丝状白色致密菌丝体,并向根际土壤表面及茎叶等蔓延,后集结成褐色菜籽样菌核[1,8-9]。

3 铁皮石斛白绢病特征特性

3.1 形态特征

该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圆形,菌丝体呈白色绢丝状;菌丝无色有隔,具分枝,在分枝处略缢缩;约1周后开始形成球形或近球形菌核,颜色由白变黄直至褐色,表面光滑有光泽[7,10]。

3.2 生物学特性

铁皮石斛白绢病的发生与环境中的pH、温度、湿度、营养及种质等密切相关。曹星星[4]对病原菌齐整小核菌代表菌株Sr1进行研究发现,该菌在pH 4~8、温度25~30℃范围适合生长,其对氮源要求不高,但对不同碳源的响应不同,在甘露醇和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陈秋燕等[11]研究表明,同时满足25~30℃的温度、95%以上的湿度是铁皮石斛白绢病发生和流行的2个主要条件。席俊刚等[6]则认为,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在35℃时生长较弱,低于 8℃或高于 40℃时即停止生长,菌核抗高、低温能力较强,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5~6年。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的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存在差异,或许与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等有关,具体原因有待商榷。

4 铁皮石斛白绢病发病规律

铁皮石斛白绢病为土传性病害,在高温高湿、酸性土壤条件下容易发生[1]。病原菌以菌丝和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植株上寄存越冬,待条件适宜时即可通过水流、土壤、农事工具等侵入植株基部或从伤口侵入,该病害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一旦发生即可迅速传播[12]。该病害在35℃以上即发生缓慢,然而在白天 28~33℃,夜晚 20℃以上,相对湿度 90%以上及偏酸性土壤条件下发病严重[6]。

5 铁皮石斛白绢病防治方法

5.1 研究现状

防治铁皮石斛白绢病的药物研究主要偏向于药效研究,其药理研究较少。梁君等[13]进行防治铁皮石斛白绢病药物筛选试验,从13种供试药物中筛选出2种对铁皮石斛白绢病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苯甲·嘧菌酯和甲霜·恶霉灵。李海明等[3]筛选出微生物农药产品多利维生、植物杀菌剂80%乙蒜素,对铁皮石斛白绢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87%以上。曹星星[4]认为,木霉菌素、雷帕霉素、戊唑醇和异菌脲对铁皮石斛白绢病均有防治效果,前两者为生物源农药可优先使用。黄雅俊等[14]研究认为,16%井冈·噻呋SC对铁皮石斛白绢病具有良好防效且对铁皮石斛安全。陈秋燕等[15]从铁皮石斛内生菌中筛选出菌株I1,对铁皮石斛白绢病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张佳星[5]发现铁皮石斛白绢病对吡唑醚菌酯敏感性极高,其EC50值为0.02μg·mL-1。肖嵘[7]对铁皮石斛白绢病的生防菌进行研究发现,从铁皮石斛分离出的菌株拮抗效果优于其他植物上分离出来的菌株,多种菌株混合后的拮抗效果优于单一菌株的效果,功能菌株的主要防治机制有产生抗生素、Fe元素竞争及激素调节等。

5.2 经验介绍

5.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中药材栽培上极为重要的病害绿色防控方法之一,在铁皮石斛白绢病的防治上主要措施有:1) 选育抗病强的品种。有研究发现不同种质、不同种源地的铁皮石斛对白绢病的抗性不同[11-12]。2) 栽培土壤处理。可在晴天用工业酒精喷洒并覆盖薄膜对栽培土壤杀菌消毒,并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性,使其不适合白绢病病原菌生长。3)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植株及其杂草,压缩病原菌的寄存空间,从而降低感染几率。4) 做好石斛生长区域的通风,若为大棚种植还可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使其不利于病原菌生长。

5.2.2 药物防治 生物农药因其对病原菌的良好抑制性和对药材的安全性而成为药物防治的优先选项。防治铁皮石斛可优先选用多利维生、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素、雷帕霉素等生物农药[3,4,6]。此外,必要时可选用井冈·噻呋、苯甲·嘧菌酯和甲霜·恶霉灵等药物进行防治。

6 结语

在铁皮石斛白绢病的研究上,缺乏病原菌的系统性研究,究竟是同一症状的病原多样性,还是其研究方法的差异等原因造成鉴定结果的不同还有待商榷。今后还需对铁皮石斛白绢病病原菌进行系统性研究,深入研究其特征特性和发病机制,加强药物的防治机制和安全性研究,加大生物农药的开发力度,从而更好地防治铁皮石斛白绢病,推动铁皮石斛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铁皮石斛病原菌
石斛兰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仙草石斛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铁皮侠的装备
杨景波 石斛花开香满城
加工铁皮管
仙草石斛的护肤传奇
我的爸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