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价走势下行,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0-12-16夏乐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种粮粮食农户

夏乐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国之重在农,民之重在食。粮食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物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1]。从2004年至2015年,全国粮食连续十二年丰收,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得到了充分保障,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水稻和小麦的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一路飙升,一些经营好、善管理、会种粮的农民尝到了种粮的甜头。但随着国内粮食产量和国际粮食进口量的双重增加,出现了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国内库存不断攀升,财政和购销压力持续加大等问题[2]。2015年,农业部提出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与之相应的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开始下调,2016年和2017年下调幅度不大,农民尚能维持。但到2018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核心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被提出,国家粮食最低价格断崖式下调。近几年来,社会物价不断的增加,农民种植粮食经过加工后的价格也不断增加,作为粮食的直接生产者农民并没有从中获利。种植成本增加,农药、化肥、人工、租用机械的费用不断增长,农民种地收入远远低于生活成本。农民被迫外出打工,有的土地荒废,有的土地由农村次要劳动力耕种,种植成本被进一步压缩,产量不高,规模小。在这种物价体系下,种粮没有利润可图,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业也很难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1 粮价下行所面临的问题

1.1 农民种粮收入减少

据对我省500户种粮农民的问卷调查,近几年种粮收入呈下降趋势。2017年大约1/3的农户稍有利润,约1/3的农户保本,约1/3的农户出现了亏损,基本上是三三开。2018年全年粮食生产丰收,大多数的农户都略有利润,规模效益比较显著。总体来说,近几年种粮农民收入明显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亩产值下降导致收入减少。一般情况,粮食亩产值由粮食收购价和亩产量决定,普通农民很少还会有其他的附带价值。

二是生产成本增加导致收入减少。粮食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化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流转成本。据2019年调查,受原材料、运费、环保税、开工率等因素影响,当时化肥价格比上年同期增5%~10%,农药基本持平。种子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土地租赁价格稍有松动,但下调幅度不大。劳动力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2019年农业雇工价格比上年每工上涨20~30元,一般的为140~160元,高的达到160~180元,农忙季节更是超过200元,有时还雇不到人。总之,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让种粮农民叫苦不迭。

三是售粮成本提高导致收入减少。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同样遵循市场规律,即: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近几年的价格下跌可归结为我国的粮食在现阶段内供大于求。在粮食盈余的时候,粮食的购销属于买方市场,决定权在于收购方,对于一家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来说,既要尽到社会责任:把农民多种出来的粮食尽量收进来,也要考虑企业的生存: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以较低的代价收进来,追求利润。而这对于出售方的种粮农民来说,售粮难度大了、要求高了、成本也增了。

1.2 固定投入减少

2018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对全国种植粮食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规模种植户和普通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粮食亩均生产投入费用364元,比2016年下降2.9%。其中,物质投入费用253元,下降2.8%;生产服务支出费用111元,下降3.0%。调查显示,有94%的农户表示,在粮价下行的情况下,不会大投入买机械、设备和建库房,原先已经购买的农机装备如拖拉机、收割机和植保机械等能利用的尽量利用起来,尽量减少外包服务[4]。另外,有73%的农户计划通过节约成本的方式来应对粮价下行,他们不再把追求高产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希望通过较少的投入,实现利润最大化。

1.3 抗风险能力减弱

粮农为了渡过难关,千方百计的采取一些省工节本的技术和方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减少管理用工等,这在减少成本投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1.4 结构调整推进难

让种粮大户调整经营思路,应用新型农作制度,则受劳力、技术、机械、营销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对新型种植模式的接受能力有限,导致结构调整推进难。调查显示,只有9%的农户选择“采取种养结合等新的生产模式”来增加产出,绝大部分的农户都仍是安守本分种好粮。

2 对策建议

2.1 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不仅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也表达了再夺丰收的信心。但粮食生产工作历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一定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领导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增加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投入,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

2.2 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产业是否兴旺关键还是看产业有没有效益。当前要想粮食产业兴旺,就得出台强有力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确保种粮农民利益。

城镇化加速推进,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粮价不高,青壮年农民纷纷出去务工,土地荒废的数量增加。粮食是土地种出来的,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前提就要保护好良田,因此要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产粮功能。农民有了田才能种粮,要因地制宜的制订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流转,鼓励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手中集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提高种粮规模效益。

针对当前存在的种粮金融风险剧增问题,要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措施,更好地支持农村金融健康发展。要积极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简化审批手续,适当降低审批要求,给予利率优惠,让符合条件又正需要贷款的种粮农户享受到贷款优惠。另外,要进一步发挥农业政策性保险作用,适当提高理赔额度,降低农民种粮风险。

加大对产粮大县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是在粮价下行压力下,在供给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和创新农业补贴形式的重要措施。在实践中要把这样的政策用好,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3 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项目资金投入、服务和管理上花大力气,增强科技进步的正能量。积极围绕粮食这一战略产业,在重点项目、重点产区、重点示范区给予重点投入,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以科技示范户为纽带,完善粮油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制,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成果转化机制。

二是要创新生产模式。鼓励生产主体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专业化和组织水平,进一步挖掘农业观光旅游功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三是要发展优质品种。绿色发展为前提,改变过去一味追求高产的发展目标,推广优质良种。积极引导和促进粮食生产向优质、高效、品牌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四是要应用先进技术。整合种子、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有与粮食生产有关的技术力量,按照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结合、示范与推广同步的要求,开展技术大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积极应对粮食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科技应用率,让种粮有效益。

猜你喜欢

种粮粮食农户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