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0-12-15申伟陆敏恂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申伟 陆敏恂

摘 要:經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巨大的人口总量,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排行已成为世界第一。而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对外石油高度依赖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各种问题。世界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增加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快速发展的诉求,促使各国以前瞻性视角、战略性眼光来发展新能源汽车[1]。对于中国而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振兴经济和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2]。文章对2001年-2019年期间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变化,和市场变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对政策数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表现与政策进行关联,深入地剖析市场,发现随着产业政策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一致。在文章最后,讨论了政府补贴退坡和取消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变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而结果表明,这两项政策的改变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短期内有一定的影响,而从长远看利大于弊,这是国家对新能源自我发展的重视而不再依赖于政策激励的体现。文章研究表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逐渐趋于成熟,它今后的发展不再依赖于各种激励政策而取决于市场本身,而中国也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产业政策来引导新能与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方向必定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

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22-239-04

Abstract: After decade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in our country. China's huge population has provided a hug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ranking has become the first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 also brings us various proble -ms, such as high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and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world's energy security and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have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and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mpted countries to develop new energy vehicles from a forward-looking and strategic perspective[1]. For China, as one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 -tion[2].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olicy changes and market changes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during 2001-2019.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policies, 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other data, the market performance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is related to the policy, and the market is analyzed in depth.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dustrial policy.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change of the government subsidy and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exemption of vehicle purchase tax o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policy changes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long run,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self-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no longer rely on the policy incentiv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has gradually mature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various incentive policies but on the market itself, and China has also constructed a relatively perfect industrial policy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must be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 Subsidy policy; Decline

CLC NO.: U469.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22-239-04

1 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展

1.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激励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很多方面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尤其是在政策支持方面。国际上的经验告诉我们,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市场需求的动力外,政策支持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而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迅速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这其中既有美国的《2009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日本经济产业省的 2030 年普及燃料电池汽车战略目标,还有德国颁布的第一部《电动汽车法》,从而从法律层面为电动汽车驾驶在行驶、停车、识别方面给予权利[3]。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直到2001年我国才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自2001年起,中国政府在政府层面提出了多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产业发展放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通过战略与投资、市场激励(推广应用示范、补贴和稅收减免等刺激手段)、法规和标准等一系列手段,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3]。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在2001年“十五”期间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列入了“863”重大科技课题,并提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从此我国正式从汽油车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迈进。

中国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以政策刺激来鼓励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在国家相关政策不断的刺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2009年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在那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迅速。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一直是巨大的。

1.1.1 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演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经历了短短十几年,这十几年的发展可以归纳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2003-2005年我国第一次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列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持是不遗余力的,在2001年我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划入了863重点计划,这是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视。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终于站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同一高度。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追求的发展的基本要求,这点是我国在发展传统汽车业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更是强调了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清洁型新能源车的重要性。在随后的几年里,更多的政策开始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利于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汽车总保有量的5%-10%,到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保有量的50%。

2009年-2012年新的技术策略的提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向纯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转型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目标。这个阶段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扩张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这个时期国家的政策激励。《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是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到了全国各个行业中去。其他的还有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等政策相继问世。正是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新能源产业才迅速成长起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强国战略,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新阶段,从此中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号召,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出来。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中国的相关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更为健全更为系统。为了鼓励新能源公交车,对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营上进行补贴,新能源车区别于燃油车的特殊车牌,也使得新能源车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如此多的政策优惠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2018年11月:全国政协召开“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双周座谈会,会议探讨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规划。我国人口众多,传统汽车每年的产销量都比较巨大,而传统燃油车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定是一种阻碍,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禁售燃油车势在必行。会议讨论了禁售燃油车的可行性,并督促各地尽快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的发布呈每年递增的趋势,从一开始的一年两个政策发布,到2015年共计二十条政策发布。尤其是2009年之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更是空前地巨大,许多优惠政策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国家层面的重视和鼓励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01年之前基本是一片空白,直到2001年9月科技部将新能源汽车列入863计划,这才开启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电动、混动、燃料为“三纵”、电控、电机、电池为“三横”的布局,奠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此为基础开启了新的时代。

2001年,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万刚表示:在电动汽车这一新的领域,我们与国外处于相近的起跑线,技术水平与产业化的差距相对较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比较小,国外也没有相对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都处在摸索阶段,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处在可以赶超的阶段。

虽然在此前,国内早已有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人员,但是无论是技术还是性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国产新能源汽车还以混动为主并且还未能达到上路的标准。而当时,中国还是以燃油车为主,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几乎没有,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也普遍不被大众看好。而比亚迪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决心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这一消息并不被当时的市场所看好,比亚迪的股价连跌三天。

政策是市场的强心剂,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起步阶段比较坎坷,许多人并不看好这一行业,然而,国家却坚定不移地推行着各种激励政策,来刺激市场。各种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和补贴不断出台。国家更是在税收方面减免了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更是涵盖了个人消费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对于配套设施尤其是充电设施的建设,国家也是大力支持,不仅对建设充电设施进行补贴还对充电费用进行了合理的规定。政策的刺激,使得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甚至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互联网的力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制造,让新能源汽车又多了智能化的属性。2014年11月成立的蔚来汽车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看好,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跟投,马化腾、刘强东、雷军、李彥宏等共计56个投资者,投资总额一度超过140亿元。

然而过度的政策刺激有利地鼓励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截至2017年,中央联合地方政府共推出1290亿元财政补贴。面对着高额的财政补贴,让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发现了有利可图,行业内部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骗补行为。2013年成立的苏州吉姆西公司的报告显示在2015年上半年的汽车产量为25辆,然而到了2015年年底,该公司仅12月份一个月就生产了2905辆汽车。为了核实该公司的汽车产量问题,2016年相关部门实地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而这种通过进行数据造假骗取国家补贴的案例不在少数。

由于过度的政策刺激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大量以骗补为目的的汽车企业,过度的政策刺激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目标,已不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家逐步开始实施补贴退坡。该举措从2016年开始实施,预计2019年补贴退坡20%,到2020年以后完全取消政策补贴,与此同时,从2017年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也开始逐步退出。

3 现有影响因素与发展期望

3.1 技术影响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虽然很多人都看好,但是就目前而言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政策补贴的退坡是一方面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技术的不成熟。消费者普遍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续航短,充电时间长,充电困难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个一个的技术瓶颈随着资金的投入、研发力量的投入,也在不断地被攻克着。在2018年的中国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就出现了可以提高电池能量比的新的动力电池技术,该技术能够将电池的能量比提高到300瓦时/公斤,且符合国家的相关安全标准。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SUN、东风风神等车型已经实现了单次续航里程350公里,我们可以展望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单次续航里程达到燃油车的标准不再是梦。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在电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基础充电电站的建设问题也尤为突出。公共充电站由于数量稀少,且技术的限制使得充电过慢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电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的趋势下,解决电站数量少喝充电速度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3.2 政策影响

2016年以后,受新能源汽车政策退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在2019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在补贴减少的情况

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像,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一个产业永远不可能依靠政策而生存,清晰的市场定位和过硬的产品品质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存的关键。虽然现在看上去新能源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但补贴的减少无疑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补贴减少的情况上不得不要求车企自身去不断创新,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生产出符合大众预期的优秀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新能源汽车去补贴政策对市场的冲击巨大,而经历了市场考验之后,能生存下来的车企都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他们不再依赖于政策补贴而活,而是有这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来推出质量和技术都可靠的市场认可、大众接受的新能源汽车。去政策补贴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定是一个市场主导的健康发展的产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定能在市场竞争下逐渐成长起来。

3.3 展望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毕将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将此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新能源汽车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其较高的性价比更是符合了大众的消费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势必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企业经济, 2011(2):45-47.

[2] 唐葆君,刘江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1-6.

[3] 刘颖琦,王静宇,KOKKO A.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政策与商业模式创新:全球经验及中国实践[J].中国软科学,2014 (12):1-1.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
试论新能源汽车与电机驱动控制技术
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对策研究
我国各种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能源汽车成本管理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