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代优语的修辞艺术

2020-12-15李茜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唐代修辞

摘 要:唐代优语中将诙谐幽默寓于灵活的修辞技巧中,调笑逗乐中不失文学色彩。通过对唐代优语典型修辞技巧的细致分析,可以窥见唐代优语丰富的语言形式,体会其中蕴含的高超的语言技巧。

关键词:优语;唐代;修辞

優语,是我国古代优伶们的一种特殊的言辞,或是提前排演斟酌用词,或是即兴而发。在短暂的表演中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合理、黑暗现象,这也就决定了优语中必须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俳优艺术的主导性技巧,非语言艺术莫属。俳优艺术的效果大都是在语言的中介作用下产生的,任何表演性动作表情。任何一种服饰道具都围绕着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最后仍由语言揭示、升华。”[1]优伶们的表演固然重要,但是语言才是其表演中的核心,从今天的语言学角度来看,优伶们的语言技巧在于使用了各类修辞手段,语言形式丰富,幽默婉转中又不失劝谏意味,使得被劝谏者易于接受。

古代优语随着时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唐代的优语则因其历时发展形态则显得尤为重要。从优语历时发展形态来看,唐代以来,优人们的劝谏逐渐具备新的形式特征:即为谏一事而演一剧,戏剧表演性质开始突出,对唐代优语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唐代的优语,主要通过机智戏谑的语言,运用双关、隐语、婉转、比喻、示现等方式产生滑稽诙谐的效果,讽刺性的语言中充满了丰富的暗示性。本文选取唐代优语为研究对象,以任中敏先生所编的《优语集》为语料,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唐代优语进行分析。

一、双关

双关是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双关又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运用双关的方式,往往能够达到“谈言微中,意在言外”的效果。陈望道认为,双关是以语音能够关涉眼前和心里的两种事物为必要条件,重心在乎语音,在乎用作双关的语音,和那表明主意的语音的等同或类似[2]。在语音类似或等同之外,双关的运用也需要特定的语言情境,说话者利用与听者共同的背景信息,选择语音上有关联的两种事物,传达出两种不同的话语意义,形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言艺术。

优语本身就是一类非严肃性的诙谐幽默、调笑逗乐的话语,但是在幽默的同时优人们也将严肃之事寓于其中,让听者在逗乐的同时能够听懂其深层含义,达到警醒的目的,唐代的优人们常常使用这一方式进行劝谏。根据对《优语录》唐代优语的统计分析,使用双关修辞的有11条,占唐代优语条目的四分之一,是唐代优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如“更一转入流”条:

上又尝登苑北楼望渭水。见一醉人临水卧。问左右,“是何人?”左右不知,将遣使问之。幡绰曰:“臣知之,是年满令史。”上问曰:“汝何以知?”对曰:“更一转,入流!”上笑而止。

这里是语义双关。“入流”第一层意思为“掉入渭水中”,另一层意思为“转入内流官”。根据《汉语大词典》:“入流为古代官制,官阶在九品以内者为流内,九品以外者为流外。官阶从九品以外登入九品以内者谓入流”[3]。令史是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此人任期满即可转入内流官,黄幡绰此语,以该人一翻身即落入水流诙谐为官职升迁。此处把转入内流官比喻成掉入河流,暗指宦途风波险恶之意。

又如:

玄宗于诸昆季友爱弥笃,呼宁王为大哥。每与诸王同食,因食之次,宁王错喉,喷上髭,王惊惭不遑。上顾其悚,欲安之。黄幡绰曰:“不是错喉。”上曰:“何也?”对曰:“是喷帝。”上大悦。

这里是谐音双关。宁王在吃饭时“错喉”,且一“喷上髭”,可看做一件对帝王不敬之事,宁王惊慌,玄宗不欲使其惊慌,想要安抚,黄幡绰机智过人,利用“帝”与“嚏”谐音,把“喷帝”说成“喷嚏”,打破了当时情况下的严肃局面,让玄宗消除顾虑,宁王也不再因为犯上而惶恐。喷嚏在当时又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如此巧妙地化解了玄宗和宁王之间的尴尬,可看出黄幡绰的机智。

二、婉转

婉转主要是指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优人们在劝谏时,采用婉转的修辞,不说将要劝谏的本事,而是通过余事来烘托本事,如“丞相悉善《马经》”条:

上好马,击球,内厩所饲者,意犹未甚适。会与黄幡绰戏语相解,因曰:“吾欲良马久之,而谁能通于《马经》者?”幡绰奏曰:“臣能知之”。且曰:“今三丞相悉善《马经》。”上曰:“吾与三丞相语政事外,悉究其旁学,不闻有通《马经》者,尔焉得知之?”幡绰曰:“臣自日日沙堤上,见丞相所乘,皆良马也!以是知必通《马经》。”上因大笑而语他。

玄宗好马,黄幡绰想要劝谏,但不能直白劝谏,借玄宗问话机会绕到劝谏话题,婉转地表示劝谏。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三丞相研究马经以讨好玄宗,黄幡绰就借三丞相皆乘良马而推论出他们通晓马经,意在讽刺三丞相不专心政治朝政通晓马经,也在讽刺玄宗爱马无厌荒于朝政,玄宗由此明白其中深意,自己惭愧所以“语他”。黄幡绰婉转劝谏,并不直接挑明三丞相皆不务政事这一本来想要说出的本意,而是用“丞相所乘,皆良马也”这样的其他事件来烘托其本意。言者婉转之义,听者一听便知,却又不失幽默诙谐,黄幡绰也借助婉转的语言传递出其讽谏之本意。

三、比喻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比喻修辞的运用,使得被描述对象具象化,更加形象生动地被听话者所理解,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优人们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某一现象或者事物进行描述,多是为了幽默诙谐、活跃气氛,喻体也常使用浅显易懂的事物进行类比,如“猢猻似文樹”条:

安西牙将刘文树口辩,善奏对,明皇每嘉之。文树髭生颔下,貌类猴,上令黄幡绰嘲之。文树切恶猿猴之号,乃密赂幡绰不言。幡绰许,而进嘲云:“可怜好个刘文树!髭须共颏颐别住。面孔不似猢狲,猢狲面孔强似文树。”上知其遗赂,大笑。

此条是对刘文树相貌的调笑。刘文树相貌似猴,总被人叫做“猿猴”之号,但是他很厌恶别人因此取笑他。至于其中原因,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风俗来看,猿猴是猿和猴总称,猢狲是指猕猴的一种,也泛指猴子。《万历野获·戏物》:“古来惟弄猢狲为最巧,犹以与人类近也。”[4]唐昭宗时驯猴艺人驯教的猢狲特别灵巧,能够随班上朝,得到唐昭宗喜爱。晚唐诗人罗隐在《感弄猴人赐朱绂》一诗中,云:“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猢狲弄,一笑君王便作绯。” 可见弄猢狲在唐朝是一种技艺,供人调笑取乐。而刘文树身为朝廷大臣,却因面貌被嘲笑为“猿猴”,心中自然厌恶。刘文树秘密地贿赂黄幡绰不要调笑他,黄幡绰钻了空子,没说刘文树像猿猴,而是改变说法为“猢狲”,并且反过来把猢狲的面貌比喻成刘文树的相貌。黄幡绰此举,既遵守了与刘文树私下达成的交易,又没有违抗君王“令黄幡绰嘲之”的命令,而且完成了其本身调笑逗乐的使命,可见其语言技巧之高超。

四、隐语

隐语,指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类似今之谜语。古亦称“廋辞”。《孟子·公孙丑上》:“遁辞知其所穷。”宋孙奭疏:“大抵廋辞云者,如今呼笔为管城子、纸为楮先生、钱为白水真人,又为阿堵物之类是也。”[5]由此可知,当使用隐语时,其语言环境必定是特定的,无法直接将本事陈述,而只能以他物代之,就像是把笔叫做管城子,把纸叫做楮先生,把钱叫做白水真人,而且,身处于此语言环境中的人必定是对某一事件有着共同的语言认知,这样,隐语修辞方可达到其妙用。

唐代优人们多使用这一修辞进行劝谏,以期让君王在听从劝谏的同时也不失了君王之尊,如“三郎郎当”这一条:

明皇自蜀还,以鸵马载珍玩自随。明皇闻驼马所带铃声,谓黄幡绰曰:“铃声颇似人言语。”幡绰对曰:“似言‘三郎郎当!”明皇笑且愧之。

此条实际上是包含了两种修辞方法,一是隐语,一是语义双关。先来看隐语部分,“三郎”实际上是对唐玄宗李隆基的称呼,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一:“三郎谓明皇也.明皇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明皇为太子时,号五王宅。宁王、薛王,明皇兄也,申王、岐王,明皇弟也,故谓三郎。” 唐郑嵎《津阳门》诗:“三郎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羁雌。”注:“内中皆以上为三郎。”“内中”就是指皇宫之中,皇宫中的人都把唐玄宗当做三郎,这一名称并非所有人都知晓,只是作为宫内人这一特定人群知晓其中所指,而黄幡绰身为宫廷优人,也自然知晓。这一隐语只有宫内之人能够听懂,黄幡绰在讽谏唐玄宗之时,保全了唐玄宗在其他人面前的颜面,减弱了其攻击性之强烈,让玄宗易于接受。

“郎当”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潦倒;狼狈。” 据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记载:“蜀道有郎当驿,即明皇雨中闻铃声处。予丙子岁过之,题诗驿壁云:‘金鸡赐帐事披猖,河朔从兹不属唐。却使青骡行万里,三郎当日太郎当!‘ 三郎郎当,黄旛绰对明皇语也。”故而“三郎郎当”既是模拟的驼铃的声音,又是在讽刺唐玄宗荒废政事造成朝廷动乱。言辞至简,却又一语双关,其讽刺之意甚,其警醒之意深。

又如“奉敕竖金鸡”条:

黄幡绰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绰既至,及殿侧,闻上理鼓,固止谒者,不令报。俄顷,上又问:“侍官奴来未?”绰又止之。曲罢后,改奏一曲,才三数十声,绰即走人。上问:“何处去来?”绰曰:“有亲故远适,送至郊外。”上颔之。鼓毕,上谓曰:“赖稍迟;我向来怒时至,必挝焉!适方思之:长入供奉已五十余日,暂一日出外,不可不放他东西过往。”绰拜谢讫,内官有相偶语而笑者,上诘之。具言绰寻至,听鼓声,候时以入。上问焉。绰语其方怒及解怒之际,皆无少差。上奇之,复厉声谓曰:“我心脾肉骨下事,安有侍官奴闻鼓能料之耶?今且谓我何如?”绰走下阶,面北,鞠躬,大声曰:“奉敕竖金鸡!”上大笑而止。

这一条中的“奉敕竖金鸡”就是隐语的用法。任中敏在《敦煌曲初探》解释了这一隐语:“竖金鸡,示宣赦也。”[6]《新唐书》百官志云:“中尚署令赦日,树金鸡于仗南。”《近事会元》五,引《唐志》云:“肆赦之日,武库令设金鸡及鼓,于宫城门之外右,勒囚徒于阙前。挝鼓千声讫,宣召,为释之。”黄幡绰看破了唐玄宗的心思,玄宗被看破心思的尴尬化为天子之怒,而黄幡绰为了化解唐玄宗对他的怒气,机智地想到了模仿犯人被赦免时候的情形:面向北,鞠躬并说着赦免之辞令,一如真正的罪犯被赦免时候的模样,既表明了自己认错的态度,又在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中化解了唐玄宗的尴尬,及时地为自己解除了君王发怒可能遭受的惩罚。

五、示现

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所谓不见不闻,或者原本早已过去,或者还在未来,或者不过是说者想象里的景象,而说者因为当时的意象极强,并不计较这等实际间隔,或许虽然计及仍然不愿意受它约束,于是实际上并非亲身经历的,也就说得好像身经亲历的一般。唐代优人们运用这一语言技巧,将未见到或者想象的事件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得君王仿佛是真的见到了某事而感同身受,以此唤起君王對某事的关注,唐代优语中使用示现的有“阿与我死也”、“见屈原”和“冷热相激”条等,在此分析“阿与我死也”条:

李林甫为相,朝廷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磬折。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厅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刘骆谷每代禄山奏事)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但若言“大夫(禄山时加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李龟年尝学其说,玄宗以为笑乐。

唐玄宗在政期间,李林甫位高权重,朝廷中无人敢与之抗衡。安禄山在与李林甫相处时亦战战兢兢,不敢懈怠,若是听到李林甫的赞赏之言就“喜跃”,若是得到了李林甫的“大夫须好检校”之言,安禄山则担忧至极,认为自己“阿与我死也”。优人李龟年看到了李林甫权倾朝野造成的混乱局面,将安禄山所说的“阿与我死也”以优戏的形式展现在唐玄宗面前,意在点醒唐玄宗朝廷中李林甫独大的局面,然而唐玄宗并未意识到。任中敏先生认为,安禄山“阿与我死也”是真语,李龟年的戏语也是如此。示现的方式使得情景再现,将事件中的核心人物、关键话语突出表现,给人以真实、亲身经历之感。

六、仿拟

仿拟是按照已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临时造出新的语言形式的一种辞格。优人们侍奉的对象基本都是帝王将相,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所以优语的内容也常常以改编、仿照前人诗词为基本表现方式,增添优语的文学色彩,戏谑调笑又不失文学底蕴。如“怕妇大好”条:

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談奉釋氏。妻悍妒,談畏之如嚴君。中略。時韋庶人頗襲武氏之風軌,中宗漸畏之。內宴唱《迴波詞》,有優人詞曰:“迴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外邊祗有裴談,內裹無過李老。”韋後意色自得,以束帛賜之。

回波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乐府商调曲。又舞曲。唐中宗时造。六言四句,开头例有‘回波爾時四字,故名。”“回波”是乐府曲调名,根据《唐书》记载:“景龙中,中宗宴侍臣,酒酣,令各为回波乐。众皆为谄佞之辞,及自要荣位,次至谏议大夫李景伯,乃歌此辞,后亦为舞曲。”唐孟棨《本事诗》也对此有所记载:“群臣皆歌《回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 回波词成为一种臣子谄媚帝王的手段,优人们也对回波词进行仿拟,以戏谑调笑之言进行谄媚阿谀。

此条优语是优人们以事实为依据,加以仿拟式的语言,在轻松的氛围下对朝臣裴谈和唐中宗的调侃。唐中宗时,在宫外御史大夫裴谈惧内,宫内唐中宗因韦后颇似武后而畏惧,一时间朝廷内外均有耳闻,优人们依托这一事实,将君臣“惧内”的情形公而告之,还夸赞“怕妇也是大好”,揶揄调侃了君臣二人,同时也奉承了韦后。优人们仿拟回波词的格式,丰富其语言形式,同时又不失逗趣效果。将文学辞令与戏谑效果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优语不仅仅是供人欢笑的口头语言,还赋予了优语以一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优语独特的语言艺术。

总之,唐代优语中修辞的灵活运用, 展现出优人们语言技巧的高超,一语双关的讥讽, 示现式的口头表演,反常规的比喻,别有深意的婉转,结合时事的仿拟,无不增添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体现出唐代优语特定的讽刺性幽默,集语言技巧、文学艺术、喜剧功能于一身,其中也包含了优人们对君王深深的劝谏之意,所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在长期的艺术创造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艺术。

注 释

[1] 闵定庆著.俳优人格[M].武漢: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2] 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汉语.第2版[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4] (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 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5]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 任二北著.敦煌曲初探[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

作者简介:李茜(1997-)女,汉族,安徽宿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唐代修辞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