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实践的探索

2020-12-15刘英曼

戏剧之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

刘英曼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枯燥性,降低了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动态音乐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高师音乐课程模式,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动态课程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109-02

高师音乐教育开设的课程很多,然而很多都是常态音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育的史类课程,重概念、轻感觉,相对比较枯燥,很难做到以音乐之美引导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师音乐教育急需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与学皆主动进行,突出情感教育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动态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研究现状

高师的音乐学科是将音乐、文化、历史等多门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需要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内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学生要面对的是漫长而枯燥的理论学习。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搬上舞台,让课程变得立体而生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增加了技能实践的机会,这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新流。国内外对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多集中于音乐史类探析及对外国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多数提到音乐教育课堂时都是寥寥几笔带过,对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见。

国内音乐课程的实践多集中在声乐、器乐等专业技能方面,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极度缺乏专业实践的机会。生动而高效的动态教学实践,是师范院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走上中小学工作岗位后所要面对的头等难题。而在高校学习阶段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多方位的探索与实践,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动态课程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将理论课程搬上舞台,让学生能够在尊重所学知识的情况下把具体理论知识具象化、立体化地展现出来,这需要学生翻阅大量资料,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揣摩求证。将学习变成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主动且高效的。

二、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实践实证研究

(一)调查对象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选取了山东省内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较为均衡的一所二级学院作为调查对象。选择校内120名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运用现场回收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其中女性69人,男性44人,大一、大二学生占比58.3%;大三、大四学生占比41.7%。

(二)调查数据分析与讨论

1.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开设情况满意度分析

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满意度是反映大学生对课程开设情况是否满意的重要体现。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课程开设情况不满意的人占57.5%,大多数学生表示学校开设的动态音乐课程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非常满意的仅有6.2%。由此可见,高校对音乐教育中所开设的动态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2.动态课程学习效果满意程度分析

对已开设的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能够直接反映出大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接受程度。通过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75.3%的学生对此类课程是感到满意的;而只有9.7%的学生对课程开设效果非常不满意。由此可见,学生是非常喜欢此类课程的,促进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现有课程模式满意度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对现有课程模式不满意的学生占68.1%,仅有6.3%的学生表示对现有的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模式非常满意。由此可见,要促进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发展,还要在动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上下功夫,只有“活”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的动态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音乐师范生在学习的时候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耐力差等问题,这些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音乐教育事业的重任,因此寻找到音乐教育课程内容与高师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兴趣的连接点,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成为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动态趣味性音乐课程是当下音乐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实践构想

(一)创新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提倡将必修的音乐理论课搬上舞台,把所要教授的内容转化成具有联系性的故事,或有主题贯穿的音乐节目。这样的方式将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文字理论知识生动而形象地轉化成为立体的、生动形象的故事与节目,是当代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实践方式。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贯彻学与教、教与演、演与创相结合的改革理念,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遵循融认识、体验、接受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课外训练、社会实践的三个环节,搭建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将“审美与树人”确立为动态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1.把舞台表演引入课堂中来。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演出与比赛,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实践能力。

2.把音乐理论知识搬上舞台。课外音乐教育实践的内容形式多样,将课内的音乐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可以让动态课堂真正地“动”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亲自动手、亲身参与进来。

3.充分利用校园社团活动、教学技能比赛、社团艺术节等,举办戏剧专场展演、外国音乐教学法和教学实践音乐会等演出活动。

4.依托团委、学生社团等,增加动态课程实践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5.打造音乐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延伸音乐课程实践的范围,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

(三)拓展姊妹艺术文化,拓展大学生知识广度

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综合性体现在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融合等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将姊妹艺术作为音乐内涵揭示的辅助手段,能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更丰满,更有审美性。因此,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环境下姊妹艺术的内涵与外延是非常重要的。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为基准,在课内外将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相关艺术形式融入到实践表演中来,拓展了大学生知识广度。通过师生合作,将音乐实践与舞蹈、戏剧等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给观众留下极为美妙且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

四、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应用价值

动态课程的探索,在音乐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理性到感性的跨越,使得原本枯燥的高师音乐教育变得生动而充满活力。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以实践为主体的音乐教育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构建新型的音乐课实践教学模式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已经成人的大学生,他们多数都是喜欢动态课堂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各种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丰富多彩的动态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并且在自主创编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发地进行课前资料搜集,而创编出的内容,是他们真正喜爱和熟悉的。这些源于他们生活中的语言和素材,在实践过程中被他们不断推敲、完善,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经得住考验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二)多学科融合的创新

音乐教育课程兼容了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育史、声乐、器乐、文学、舞蹈等多种相关知识。现在的大学生在知识接触上较上个世纪的学生范围更广,也更杂,因此把学科融合简单地理解成学科相加,在课堂上分块来讲解各个学科的单一知识内容,已经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在实践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贯穿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将这些看似零散、无序的多学科内容分解成相联系的小故事或组合成有主题内容的音乐舞台剧,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才会高涨。这样的方式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教育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在实践中,将听、唱、动、奏有机融合,从中自然地融入各个学科的内容。

(三)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音乐艺术也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其表演、欣赏、创作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育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学生在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先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各种音乐知识,然后根据理解来编配音乐、舞蹈,撰写舞台实践的脚本。根据音乐会、舞台剧等的要求,学生会自行创作歌曲等,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是在播撒未来的希望之种。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实践,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立体化,使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会读书、读懂书”,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之美。未来中外音乐教育的课程实践还将应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不同阶段学习音乐、历史等课程时,都能够点燃学习的热情,更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静.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戏剧之家,2015,(05).

[2]常晋曦.新形势下的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6).

[3]蘇冰叶.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J].黄河之声,2019,(17).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