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创新意识

2020-12-15王兆东

戏剧之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奏鸣曲式主题创新意识

王兆东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对奏鸣曲式结构思维的应用来论证贝多芬早期音乐创作中对古典主义音乐创作传统的继承,和所展示出的无法掩饰的独特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奏鸣曲式;主题;动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095-02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大约创作于1795年,是献给约瑟夫·海顿的三首奏鸣曲(Op.2)中的第一首,同时也是贝多芬有编号的32首钢琴奏鸣曲系列中的第一首。虽然冠名以献给海顿,但当时贝多芬是觉得在海顿身上很难再学到什么了而离开了他。这首作品是Op.2中最具悲剧性的一首。

奏鸣曲这一起始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得到了发展和规范,而其中尤以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为代表,使得这一音乐体裁得以发扬光大。奏鸣曲在古典主义时期得以充分的发展,其精致的戏剧性思维结构备受作曲家青睐。这首《第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贝多芬创作其系列钢琴奏鸣曲的起点,采用的同样是奏鸣曲式乐章结构。从许多史料中可以知道,在1794年海顿因去伦敦而离开维也纳之前,贝多芬一直受业于这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但师徒两人相处情况不佳:虽然海顿欣赏这位年轻人的音乐潜能,但对其所持的音乐思想抱有反感;贝多芬觉得海顿的教学限制了自己的音乐想象力。英国音乐学者斯坦利·萨迪曾援引这一奏鸣曲乐章并指出:这位来自外地的不守规矩的年轻人的这份武断、这份咄咄逼人的气势与前一代人提供的那种优雅的消遣截然不同。

贝多芬一方面崇拜海顿等古典大师,另一方面又对这些古典的规范感到反感,因而欲进行创新,其音乐思想中的这种二元对立性在《第一钢琴奏鸣曲》这个起始点上就有着鲜明的体现。对于这首奏鸣曲,安东·鲁宾斯坦曾评论道:“在Allegro中一个音符也不像海顿和莫扎特,它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像一张愁眉不展的贝多芬面容。Adagio按照当时的时代精神写成,但它毕竟还是缺少柔媚。在第三乐章中又是新的风味,这是戏剧性的小步舞曲。在第四乐章中是同样的性格,其中没有一个音像海顿或莫扎特……贝多芬最早的几首奏鸣曲写于十八世纪末,但按它们的精神来说,完全属于十九世纪”。罗曼·罗兰指出:“在初期,在奏鸣曲第二号第一首中,贝多芬还采用听到过的表达方式和句子,但已经出现了粗鲁的、强烈的、断断续续的音调。这种音调在借用的语言说法上留下了痕迹,本能地流露出思维的英勇气质,这不仅大胆地表现在性格上,而且表现在明确的、毫不含糊的意识中,怎样选择、决定和舍弃?沉重的音型,在线条中再也没有莫扎特和他的模仿者所特有的猫一样的灵活。它是笔直的,是用坚定的手把它勾画出来的。它像一条极短的,但宽广平坦的道路,从一个想法转入另一个。这是灵魂的大道,整个民族可以沿着这条大道走过。不久,载重车队的士兵和轻骑兵也将通过它”。下面笔者就以《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主题为依据,通过分析来阐释其中的创新意识。

呈示部音乐主题(1-8)的调性是降A大调的关系小调f小调,“贝多芬采用这个调性无疑是受到他奉为典范的C·P·E·巴赫的f小调奏鸣曲的启发,在古典主义时代并不常见。”带还原记号的音高E是体现其和声小调调式的标志。主题由两个动机构成:第一个动机为第一小节,主题音高材料为主三和弦,陈述方式为上升的分解和弦织体进行,主题是被称为窜天猴般向上的“火箭主题”。贝多芬擅长运用这类动机,号角式的主题和积极向上的动机,被人们称作“曼海姆派爆发的火花”,贝多芬在他初期的许多作品里经常使用类似动机,像是烟火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曼海姆乐派也时常运用这种手法。第二个动机为第二小节,主题音高材料为A和F,陈述方式为三度下行,三连音音型依附音高F形成回旋装饰音。两个动机皆以主和弦予以和声支撑。从音乐效果上讲,第一个动机虽稳步向上但内含激昂、紧张的情绪;第二个动机虽织体形态较为快速但情绪趋于平静,这种动机本身的形态与情绪之间以及动机与动机之间的对比张力充分体现出贝多芬的艺术才华。第三、四小节是第一、二小节的重复,音高材料是属和弦。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是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对应反复。主题的结束方式是正格半终止,即结束在属和弦(D)上。从力度方面看,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都是在p上演奏的,两者的对比主音体现在和弦色彩上,第五、六小节的力度标记皆是sf,其差别体现在音高材料上,而第七、八小节的力度标记则分别是ff和p,两者的对比落差较大。

贝多芬这首奏鸣曲,其旋律的和弦式进行方式是符合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精神的,在这方面它明显与莫扎特《g小调交响曲》的终曲主题有着继承性联系。这种和弦式主题在十八世纪或更早的时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铜管乐器的音色和打猎的主题形象,但在这里,贝多芬赋予了它新的形象倾向:英勇的、召唤的。音乐主题的乐句类型为八小节的规整结构,从结构形态上体现出对古典乐句结构的继承,但贝多芬的处理方式却完全与海顿、莫扎特不同,对此问题,音乐学者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通过将贝多芬该首奏鸣曲与莫扎特的《g小调交响曲》终曲的开头作对比而指出:“形式在此不是通过划分来平衡,而是通过表現来确定。”

呈示部音乐副题(21-41)的调性是降A大调,降F音是从同名小调借来的。与主题号角般上行的音型相比,副题开始于属音小九和弦,与主要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变成了柔和的下行歌唱性音型。动机音型有二个:第一个为第21小节,第二个为第22小节,两个动机音型组合成一个动机组合,力度sf示以音型间的划分,它们在八分音符的基础上陈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个动机是贝多芬非常喜欢采用的重音音型,第23和24小节是第21和22小节的严格重复。通过第23小节的连接导入了一个新的音型,由于音型的第一个音符休止而形成富有动力的三连音音型效果,通过动机模进将乐句扩展到第32小节,声音效果好像急促的感叹。也可将第26小节和27小节的第一个音型看作连接,从而引出第28小节的第二个音型和第29小节的大跨度模进,第31、32小节是一个连接,从而引出具有华彩效果的流动音型织体进行,第33小节左手的切分音变成坚定有力的号角般的音乐。本主题的结束方式首先是不完满的完全终止(37),随后通过一个变奏的部分重复(38-41)进行到完满的完全终止(41),结尾句略带哀愁寂寥的情绪。

猜你喜欢

奏鸣曲式主题创新意识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Allegro vivace)》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分析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