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南城步苗族音乐传承研究的现状及其对策

2020-12-15张驰

戏剧之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现状对策

张驰

【摘 要】城步苗族音乐,现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以及绥宁县和邻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龙胜县等地。由于苗族人居住于崇山峻岭之间,交通闭塞,与外界极少联系,加之古代统治者所实行“苗汉分治”政策,至今保留着最古朴、纯真的民俗、民风。城步苗族音乐种类繁多,特色鲜明。通过研究,揭示出苗族音乐文化形态的内涵及规律,具有很高的音乐理论价值。

【关键词】城步苗族音乐;传承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085-02

文化表征一個民族历史长河的集体记忆,是民族性格的深沉持久的书写,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道义传承。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出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他认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几十年来,学者们在城步苗族音乐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学者群和研究视角偏窄;二是研究成果多偏重对城步苗族音乐形态的分析研究,“就音乐论音乐”;三是地方志基本采用篇幅较短的文字简述音乐。学者们虽涉及音声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但在活态传承研究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和跨省域研究的成果至今尚缺,国外学者尚未涉足该领域,因此亟待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研究。

一、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城步苗族音乐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为首的湖南省歌舞团艺术工作者以及邵阳市文化局的姚林等相关同志,多次深入城步苗族自治县进行采风,对城步苗族民歌进行收集、整理。这期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白诚仁先生根据城步苗族婚嫁歌曲《贺郎歌》,创作出了传唱大江南北且经久不衰的《挑担茶叶上北京》;第二阶段为2000年以前,此阶段主要是邵阳当地文艺工作者对城步苗族音乐的继续收集、整理以及对其音乐形态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分析,如:《湖南城步积极抢录民间音乐》(尹建德,《人民音乐》,1979年)、《漫谈城步苗族“庆鼓堂”及其原始文化形态》(尹建德,《民族论坛》,1992年)等;第三阶段为2000 年以后至2010年,除政府部门继续对城步苗族民歌濒临灭绝、失传的现状进行抢救性挖掘外,许多自发人士、高校学生、高校教师以及部分学者也参与到研究队伍,研究内容得以更加丰富,如:《论城步苗族民歌中的“闪光部分”及其运用》(邓玉华,《歌海》,2006年)、《资源五排苗族仪式歌曲调查》(何政荣,《艺术探索》,2006年)、《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山歌节为例》(刘大坚,《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城步苗族婚嫁歌曲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金鹃飞、赵斌,《邵阳学院学报》,2009年)等,关注点是仪式音乐以及苗族民歌的形态描述;第四阶段从2010年至今,2010年以后,城步苗族民歌得到更多学者的瞩目,主要关注点分两个方面:一是对苗族民歌和婚丧、仪式、祭祀等音乐形态(调式调性、歌词特点、表现形式、社会功能等)以及内涵文化方面的深入探讨,如《城步苗族“领郎令”初探》(赵笛杉,《大众文艺》,2012年)、《城步苗族庆鼓堂初探》(金鹃飞,《邵阳学院学报》,2012年)、《湖南城步苗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及展望》(王志丽,《艺术科技》,2019年)等;二是开始从音乐教育学角度探讨城步苗族音乐,如《城步民歌进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堂教学的探索》(谢秋菊,《艺术评鉴》,2016年)、《城步苗族山歌在城步县民族团结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研究》(彭易兰,2016年)等。

二、研究的意义

(一)由于苗族人居住于崇山峻岭之间,交通闭塞,与外界极少联系,加之古代统治者实行“苗汉分治”政策,使得苗族人民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至今保留着最古朴、纯真的民俗、民风。城步苗族音乐全面、完整、生动地记录了苗族部落、各聚居区的历史文化。苗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城步曾发现有存世的苗文碑,但很零散,无法作为系统的语言文字),苗族音乐亟待厘清脉络,找出其内涵和规律,探究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二)城步苗族部落、各聚居区族源神秘,信仰独特。通过研究,可揭示这种神秘而又独特的民族特性,探秘其较高的民族学和人类学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城步苗族音乐种类繁多,特色鲜明。通过研究,可揭示出苗族音乐文化形态的内涵及规律,具有很高的音乐理论价值。

(四)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趋势下,城步苗族传统音乐濒临消亡,苗族同胞亟待引导、深入认识自我文化生存空间与外部大环境的关系。推而广之,有助于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三、研究的对策

(一)基本思路

遵循“历史过程——收集整理——音乐特征与价值——现状与生态环境——‘活态传承的对策”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1.探讨城步苗族音乐形成发展的自然条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城步苗族音乐传承下来的原因。

2.探讨城步苗族音乐形成发展的人文环境。一方面,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城步苗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城步苗族音乐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因。另一方面,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城步苗族音乐存在于当代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3.通过研究,较为系统地整理城步苗族音乐的曲谱及音像资料,分析其演唱方法与形式、自由润腔、语言特色等,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本土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丰富院校教学内容,为民族声乐、器乐、舞蹈教学实践的进步与民族音乐理论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

(二)主要目标

1.挖掘、收集、整理文化生态遗产(包括音乐、民间文本、契约、乡规民约、碑刻、家谱族谱以及口述资料等),对所获资料进行梳理归类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典藏。

2.归纳苗族音乐的歌词韵脚、旋法,探讨其各个类型的音乐形态特征,揭示出苗族音乐形态的内涵及规律。

3.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探索“活态”传承的对策。一是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发挥主体作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二是建立更为广泛的传承堡垒,特别是在当地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方面下功夫;三是处理好传承、保护与当地旅游业之间的矛盾。由此实现传统音乐与现代传承的深度融合。

4.在充分收集详细文献与乐谱资料的基础上,对文本文献、活态文化进行梳理与调研;重点关注田野采风,收集民间史料、传统音乐以及现有传承人的口述资料,梳理城步苗族音乐的历史流变。

5.对城步苗族音乐的生存现状、濒危状况及社会功能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更深层次地认识城步苗族音乐的本质及其价值,对其基本形势和发展前景进行更客观的预测。

6.通过对城步苗族音乐生态环境的研究,针对现实问题,探索其“活态”保护传承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城步苗族音乐相关文献,并通过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活态城步苗族音乐新的认识,探求新的研究思路。

2.田野调查法: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对其进行大量的搜集、整理,以乐谱、文字和音像录制的形式将城步苗族音乐予以记录和保存,将城步苗族音乐的现实状态予以客观描述。

3.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把城步苗族音乐文化的现状与其生态环境的流变和运行机制置入上述基本框架内,探寻城步苗族音乐“活态”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实践框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城步苗族音乐的文献资料较少,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总体的研究,涉及的學科领域较宽。针对如何运用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寻找研究的创新点,应该创新研究方法,应该着眼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特定苗族村落调查研究,拓宽研究区域和视野。除采用常规的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外,还要采取民族学、生态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综合研究法,构建城步苗族音乐“活态”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实践框架。创新学术观点与学术思想,将对城步苗族音乐与文化生态环境的研究纳入“历史过程——收集整理——音乐特征与价值——现状与生态环境——‘活态传承的对策”框架内,使城步苗族音乐与其生存环境建立起关联性,探寻城步苗族音乐与其生存环境的深度融合。激活城步苗族音乐资源,服务于“文化自信”、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