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历史教学的理论分析

2020-12-15梁建平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重视

梁建平

摘   要: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史学理论的分析和应用,史论结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关键词: 重视   史学理论   史论结合   史学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存在不够重视史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的问题。教学中对史料的分析仅限于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应用,不强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论分析,这就弱化了理论分析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和历史素养培养。有鉴于此,历史教学中贯穿对史料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应该引起每一位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史学理论素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历史知识探究的深度,既看重学生现阶段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历史教学的史论结合,教师须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一、熟知史学理论,重视理论分析

历史教师必须熟知基础历史知识,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涉及的相关史料,去繁从简,提炼重点,恰如其分地应用史学理论,有效展开生动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历史,成为有历史素养的人。教师要特别重视史学理论的学习。史学理论的范围很大,教学中应用的唯物史观理论主要如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等等。学高为师,只有教师有了扎实的历史教学基本功,才能给学生的历史学习增添乐趣,打好基础。

现阶段,部分学校对历史课的教学工作并不重视,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将历史课不科学地规定为等级课,学生的历史课成绩评定按考生总人数划等级,只要达到A、B、C、D等中的C等即为合格。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历史教学更加困难。一些历史教师不具备丰厚的专业历史知识和历史教学经验。即便是专业历史课教师也不是很重视史学理论分析。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基本是以时间为线索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虽然便于学生阅读,但很难在教材中直接明了地找到史学理论的应用,专业术语很少出现,也没有史学理论阐述,不便于师生对史学理论的学习。教育部在高考命题思路说明中明确指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还未得到重视,亟待加强。在高考改革中,一些省份已经提出了3+2+2模式,就是说高考中历史和物理两门课程,学生必须选一门。凡此种种,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应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历史现象和历史史实的学习层面,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分析,并在这方面加以训练。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作用,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和教育教学改革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分析,熟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并在教学中熟练、准确应用,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二、重视史学理论分析和应用,防止重“史”轻“论”

重史轻论,教学中理论分析不够,甚至忽视理论分析,是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这一点上认识高度不够,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理论分析不适合青少年,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太难了。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对历史课的地位不重视,学校给学生“减负”的直接措施是弱化小学科的学习和师资配备;历史课堂教学只是“读一读”“勾一勾”“划一划”“说一说”,最多利用课件“看一看”,就算是一堂很好的历史课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积累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思维品质的黄金时期,若教师没有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和训练,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能重“史”轻“论”,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重视历史史实的理论分析,使学生通过中学历史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史学理论和观点。

如何加强历史教学中史学理论的分析应用呢?首先,教师要在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精选出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备课环节突出理论应用,把相关的史学理论观点写在教案中,把握好理论分析在整堂中所占用的教学时间。在讲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公式化地进行史学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用史学理论结合历史史实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紧扣教材”读读说说,没有重视理论分析,甚至不清楚基本的史学理论,那么历史教学就不能算作一门科学,没有实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其次,要能恰如其分地应用史学理论,决不能牵强,更不能出现史学理论的应用错误。在具体教学中,不是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要进行一番理论分析,要因“史”而行,分析说明历史事件发生或历史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如果每堂课都进行一番理论分析,势必让学生心生乏味,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再次,利用系统的历史知识,弥补教材中的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很注重历史知识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教材中没有直接出现一些史学观点和史学理论,也没有明确的理论阐述。虽然给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是,按照这一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是很难解决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的。如果没有教师系统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并加以理解。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课的教学,利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很快找到了商鞅变法的原因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之间的关系,但很难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理论说明“铁器和牛耕引发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能纯理论地、深层次地进行讲解,而是要适度地、浅显地加以分析,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入手,结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会产生新的阶级”进行分析,说明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否则,在以后学习中出现一些新的概念,如:“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等,学生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的。因此,打好理论分析这一基础,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就很容易理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發生的大背景,从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有源有本,使初中历史学习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基础,高中历史学习升华初中历史知识。

三、防止理论性过强,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

论从史出。历史教学中,基本历史史实的掌握和历史现象折射出的史学理论必须有机统一。理论分析一定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进行,一些史学理论涉及的术语比较晦涩难懂,甚至字面意义和实质含义完全是两回事,学生容易望“词”生义,不易记住这些词语的本质意思。这样在应用理论分析历史史实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张冠李戴,乃至出现应用错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史学理论观点,切不可空洞地、抽象地高谈阔论。对初中生来说,老师过多、过深地分析會使他们一头雾水,感到历史学习乏味和枯燥,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防止课堂教学中理论性过强,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下功夫,用最浅显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最抽象的史学理论,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学生很难接受纯理论的分析。认识到理论分析过度给教学带来的危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选取几个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的史实和史学理论展开教学,史论结合,鞭辟入里,层层升华,进行应用分析,起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作用。“如果教师把全副注意力都放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老师的讲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史学理论分析的针对性要强,选材要精当。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应放在基本历史史实的理解、掌握和拓展上。让学生在课堂中,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生或出现的背景、时间、过程、影响或意义等方面扎实学习基础知识,掌握重大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出现历史课教学中因理论性过强使学生理解困难,课堂生硬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有梯度地学习,有层次地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历史知识。

四、强化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史学理论素养

学以致用。教学中如果把高度概括的理论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则很难真正理解精神实质。理论要化作实践的精神和灵魂,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考试能力要求的原则。要高度重视理论分析的训练,从史料中提取理论成分,用理论分析史料,做到史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史学观点,在考试中准确地把握试题,作出正确的选择。训练中,要让学生尽量多举事例,例如,在学习“一战”爆发的原因时,要讲清楚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论点,但这一论点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如果教师不对这一论点加以分析,学生就不明白“一战”爆发的必然性。理论分析训练中除了举例这种方法以外,还要注意从众多类同的事件或人物中归纳理论观点,例如历史人物的学习,七年级教材中有关“成吉思汗”的学习,学生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了解“成吉思汗”一生的丰富经历,引导学生得出“时势造英雄”的结论。以此类推,可以让学生从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中找出相同的人物和事件,巩固掌握的史学理论。训练的方法可以是学习小组合作进行,也可以自主探究,可以采用口头表达,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前提是结合教材,选好史料。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选好“领头羊”,让他的分析方法、观点、依据精练地展现给全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全班同学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不恰当的讨论或发言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多方面、多层面的史料分析训练,达到准确运用史学理论分析史料的目的,完成新课程标准相关教学要求,实现提升学生史学素养的目标。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理论分析,潜心研究教材,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史实,在训练方法和选取史料上下功夫,教师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做到史论统一,才能提升学生的史学理论素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影.提高学生学史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7(63).

[2]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2016(6):8-13.

[3]刘林树.历史思维与中学历史教学[D].开封:河南大学,2018.

[4]陈金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8(3).

猜你喜欢

重视
怎样上好初中数学课
谈谈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