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

2020-12-15赵治巨蔡振禹杨立芹赵俊胡章记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

赵治巨 蔡振禹 杨立芹 赵俊 胡章记

摘   要: 高校創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劳动的蔚然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工匠精神已经受到当前教育领域的认同。对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指向,而且满足当前对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工匠精神    培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

1.价值导向方面

工匠精神是优秀工匠所必备的职业精神和较高的职业操守,优秀工匠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能够将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形成完整的职业道德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有侧重点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公德和职业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当中。与此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价值导向方面具有契合性,都是强调用职业道德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精神与能力相统一。

2.培养目标方面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到重要阶段,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源头在于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工匠精神的培育满足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工匠精神更多的内容。从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来说,获取成功的学生并不多,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没有迎难而上,临阵脱逃。通过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3.培养表征方面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依托专业的课程体系,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素质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4.思维模式方面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灵活变通的创新型思维,在创业过程当中能够抛开表面看本质,熟悉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法。创新型思维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帮助学生塑造整体的创新思维,并贯穿在具体过程当中。

二、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缺失

这些年来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度,资金支持也在逐步加大,但是教学质量和教育成果并不理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

1.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从发展现状来看,部分高校缺乏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单项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导致当前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由于高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在培养过程中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

2.缺乏敬业精神

将敬业精神展现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是看创业者对项目投入的感情和一定的经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从教育现状来看,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失败就在于缺失了敬业精神。不仅对创新创业精神缺乏一致的价值认同,而且在许多事情的决策方面不够果敢,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除此之外,学生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仅仅是表面功夫。没有足够的自信,在创新创业过程当中容易自我怀疑。

3.心理素质较差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获取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教学现状,一些大学生在失败过程中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缺乏与人际交往的能力,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都是独立研究和完成的,无法充分利用本行业和本专业的人脉资源。其次,一些大学生缺乏应急能力。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心理素质较差。最后抗压能力不足,在遇到困难时心态容易崩溃。不能用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出现的难题,容易打退堂鼓。

4.反思意识不足

拥有良好的反思意识,对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高校缺乏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经验。仅仅靠一己之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缺乏缜密的思路和反思意识。

三、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1.提高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

从教育现状来看,高校首先要开展创新创业理想教育。通过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除了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之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填补当前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缺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设置新颖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这一点,教师需要抛弃低俗的价值取向,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提升价值,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传递工匠精神。例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和学生共同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新的理论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首先高校应该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定位,根据专业特色改变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真正将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日常当中,加强工匠精神与各门课程的融入和联系。

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选择。充分发挥当前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利用慕课平台,将优质课程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高校还应该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召开培训交流活动,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工匠精神。

再次,高校应该不断革新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道路。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及时学习其他学校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通过学生与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直观地受到熏陶。

最后,高校要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向工匠精神投入更多的专注度。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理念。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改变当前过于看待分数的现象。

3.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工匠精神

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情,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首先可以设置创客空间,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为了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创客空间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多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流程。高校要拥有敏锐的关注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设置创新创业基地,集结吸引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加入。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分析和调研工作,将工匠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高校应该针对学生水平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大赛,在竞赛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面对困难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实现角色转化。除此之外,指导教师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在比赛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分析竞赛中的思路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4.在打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高校应该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打造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首先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特色打造校园文化。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远持久的影响和熏陶。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校园的具体环境打造自然景观,并赋予积极的精神和内涵。其次高校要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引进企业优秀文化的形式,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指导和帮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工匠精神。开展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技术的前沿动态,并学会分析和掌握行业发展的动向,不断丰富知识体系。高校还应该培养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让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用丰富的工作经验感化学生,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而不是表面功夫。

5.构建三方协同发展机制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当中,要打造學校、政府、社会三方协同发展的机制,同时加强各个主体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协作。近些年来,各个地方重视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无论是在建设相关的教育平台还是支持方面都有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当中,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是当前新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实践表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采取灌输式的工程和教育。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的教学体系是三方主体共同搭建一个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获得实际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强化道德意识,树立良好的创业品质。但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是,由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存在差别,在打造三方协同机制的过程中,要密切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权责分明。通过将政治教育职业素养和技术培养结合起来,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工匠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参考文献:

[1]郭会斌,郑展,单秋朵,等.工匠精神的资本化机制:一个基于八家“百年老店”的多层次构型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18(2):95-106.

[2]张宏,孙宏兴,徐涛,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36-42.

[3]钱铮,张羽程.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3):78-81.

[4]梁平.将“众创空间”移入课堂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62-65.

通讯作者:杨立芹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