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王珏《三字经随想曲》

2020-12-15王诺

北方音乐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三字经

【摘要】通过赏析王珏《三字经随想曲》这部作品,我认为,《三字经》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静静地躺在书本中的一页文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和性格的艺术仙子。作曲家王珏将音乐与国学结合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既能在音乐和情感的表达中达到如鱼得水,也能符合国学背景,在作曲技术理论的框架中保持中规中矩。就是因为有了国学与音乐的结合,才让这样一个美丽的结晶在作曲家王珏的笔下给予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也在《三字经随想曲》这部音乐作品中变现出了中国民族管弦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历史发展过程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国学文化;《三字经》;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230-03

【本文著录格式】王诺.浅析王珏《三字经随想曲》——中国民族管弦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融合下的艺术结晶[J].北方音乐,2020,11(22):230-232.

前言

《三字经随想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王珏在2013年完成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乐队作品。这部作品近年来在全世界各地进行过多次上演,也在很多高规格的音乐会中得到了许多好评。包括在中国-新加坡建交25周年音乐会中,观众包括中国和新加坡的两国元首和重要领导人等,《三字经随想曲》也成为了整个音乐会的重头戏,在音乐结束后引来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通过作曲家王珏的介绍,我了解到,目前,《三字经随想曲》有中国民族管弦乐版本和西洋管弦乐版本。而中国民族管弦乐版本中包括:民族管弦乐队版、古筝和民族管弦乐版、扬琴和民族管弦乐队版。在我看来,这三种不同的音乐和编制的版本各有千秋,意趣丰富。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主要介绍《三字经随想曲》——民族管弦乐版本,因为这个不仅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版本,也是我认为最能突显音乐和国学结合所体现出的强大艺术魅力的版本。

作曲家王珏是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也是我认为极具有音乐艺术魅力的优秀作曲家。在性格特点上,他的全身散发着一种独具一格的自由气质和洒脱的特点,很多人看来他并没有大学副教授的严肃和刻板,反而充满了亲和与健谈。这些独到的气质和特点让他在近些年的艺术音乐作品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包括他近些年来他为电影《塔洛》作曲,影片入围了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入围了第52届台湾金马奖四项提名和并最终获奖。还有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唢呐协奏曲《红与白》获得了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等等。王珏的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自带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意识。就如同他自身的气质一样,他所构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有无限是生命力,每一段音乐都有灵魂和情感的表达。他的音乐有一种天然的自信感。我认为,这位年轻的留德作曲家身上所保留了着作曲家最宝贵品性,那就是不失对音乐本身的单纯向往,也不缺对理论技术的复杂考究。在《三字经随想曲》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出他的音乐方中带圆,圆中有方,也刚中带柔,柔中有刚。既能抒发音乐旋律的自由散漫和随心而为,也有对配器和理论技术的严格把控和反复推敲。因此,《三字经随想曲》是一部值得我用心剖析的佳作,这部音乐作品可以为许多作曲家都带来了很多良好的借鉴和启发。

在当今的优秀民族管弦乐音乐作品中,成熟且优秀的民族管弦乐艺术作品不在少数,也有更多作曲家不断的尝试利用中国民族管弦乐进行创作,这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近现代音乐类型和作品风格,也让当今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高峰期。对于很多年轻的作曲家来说,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创作比西洋管弦乐的创作更有难度。中国民族管弦乐具有很多的自由性和延展性,这就使得作曲家在进行中国民族管弦乐的配器布局时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就《三字经随想曲》这部作品来说,音乐结构是非常简单明显的,主要的结构包括音引子、A、B、华彩、C、A、尾声。在《三字经随想曲》——中国民族管弦乐版本中,整个作品充满了“音乐性”。换句话说,就是音乐完美的与国学《三字经》进行融合,可以看出,作曲家并不是为了写音乐而写,而是认真阅读了国学《三字经》的全文以及逐字逐句,并且对每一个文字进行了推敲。作曲家还全面且十分深刻的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和内涵之后进行的音乐创作。这样的音乐浑然天成,充满灵性。开篇,课堂手摇铃和三角铁进行轻摇,在持续几秒后,低音虎音锣和大低锣以突强的力度进入,音乐的序幕缓缓拉开,也如同一堂充满中国古典文学文化思想的大课堂正式开讲。一般来说,课堂手摇铃并不是常规的中国民族管弦乐打击乐乐器,反而是日常生活中多用于玩具的一种打击乐器。而作曲家却把这种看似普通却极其贴近音乐情景的中国传统乐器使用在乐曲开篇的位置,由此可见作曲家对《三字经随想曲》注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灵魂。在随后的音乐中,稚嫩的童声缓缓进入,他们整齐的朗读着《三字经》,仿佛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清晨,郎朗的读书时从半山腰的学堂中悠悠传来。在我的印象中,我认为《三字经》也许就是这样,伴随着几百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学童的郎朗诵读,才得以传承和延续。紧接着,主題音乐进入,而此时的速度并不快,节奏也非常缓和,符合《三字经》的正常诵读速度。因此,在引子部分和A乐段,所有的音乐听起来都非常的自然又舒适。在乐器的选择上,作曲家有意的让各个乐器组的乐器以独奏的方式逐个进入。作曲家认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中最有特点的就是每一个乐器独奏本身的音色。为了让音乐与中国国学文化更加贴合,在开头,作曲家就运用了弹拨乐组中的古筝进行开篇的第一个乐器独奏。在随后的音乐中,又出现了二胡的独奏和竹笛的独奏相互呼应,如同两个人进行对话,在一问一答间透露的是《三字经》中的古典文化内涵。二胡与竹笛的呼应和对话我认为是这部音乐作品的一个亮点。二胡和竹笛都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器中非常具有魅力的单旋律演奏乐器,这两种乐器具有非常强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而作曲家利用二胡和竹笛的单旋律特点进行巧妙的呼应和搭配,所产生的听觉效果就是很快的将听众带入到音乐的情境中,也很快的将《三字经》这本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融入中国历史背景。同样,旋律的元素在整部音乐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就比如说,《三字经随想曲》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的构造非常简单,旋律的走向也非常舒缓,作曲家也正是通过这几句简单通俗易懂的主题旋律为框架进行不断的扩充和拓展,在配器技法的护送下,主题旋律在在整个音乐中不断的进行不同风格的变化和更迭,也逐渐搭建出一副充满诗意的《三字经》学堂情景,让所有的听众通过一句主题旋律的引导,就逐渐走入到这幅美丽画面中。这幅画面包含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精髓,也诠释了《三字经》在传承中那种娓娓道来的韵律和情怀。我认为,而这幅画面就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和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所结合的结晶。

通过《三字经随想曲》的主题旋律,我就已经被这强大的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律和魅力所吸引了。在后续的音乐中,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铺垫和积累,逐渐将音乐推进到第一个强度。在这期间,弦乐组和木管组的乐器开始逐渐齐奏旋律,通过渐强的力度为第一个情绪高潮做铺垫。随后,在木管乐器中最具有力量的乐器,也是最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乐器唢呐和笙开始进行齐奏的模进,但是又很快的安静下来。我想,这也许是作曲家有意制造出的音乐对比形式,将热烈和柔弱进行对比,这样观众的听觉就会始终保持在非常兴奋的状态中,不会有疲惫感。而这样的作曲逻辑和音乐表现形式也很符合《三字经》的叙述内容,在《三字经》之初,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一个人初生的角度观摩世界,有开始,有叙述,有缓进。在中间的叙述中,有尊师,有重孝,有勤勉。《三字经》在文字的叙述和排列上都是只有三个字,如果将中国民族音乐融入这部伟大的传统蒙学读物的话,在总大节奏的处理上是一个难点。因为如果音乐的风格始终像三个字一样保持情绪的统一就会让音乐听起来缺乏新意,观众也会进入到相对疲惫单调的听觉状态。但是,如果大节奏的变化太快,内容太过花哨,又会打破《三字经》的原始韵律和灵魂思想,因此,如何将音乐创作的既有丰富的弹性,又能不打破《三字经》中国韵律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好在作曲家王珏对音乐的大节奏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把握,音乐和旋律走向的安排非常理智,缜密,使得整个前半部分的情绪丝毫不拖泥带水,完全没有因为三个字反复诵读而引起的听众的听觉枯燥乏味,也没有打破《三字经》特殊的背景框架和内容故事的氛围。在旋律中,作曲家大胆的使用新的音乐元素,比如小附点。小附点的加入让音乐变的俏皮,也因为新元素的加入,音乐的性格既有沉静的稳步进行也有小跳跃的轻快。既有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严肃感和庄重感,也没有失去孩童在朗读时的自由和天真。这就是我所提到的,为什么作曲家王珏的音乐作品中既有方也有圆,刚柔并济。他的音乐以及他对《三字经随想曲》这部作品旋律的安排设计和巧妙规划,都是在符合作曲技术理论的前提下用天马行空的艺术思维进行描绘。

在音乐的中后段,音乐的力量和力度变地更加强烈,节奏也变的非常活跃紧凑,但是音乐依旧保持着明确的旋律流动特点。弱起的旋律节奏型给音乐加强了推动力,让每一个小节的旋律都更有倾向性和张力,从而音乐也变的更加具有推动力,更好的地推动着音乐向前继续发展。在配器上,作曲家使用的配器手法既传统又大胆,也正因如此,在整个C乐段的音乐变得更加有灵活性。我认为,在C乐段中,作曲家将这部作品进行了一个全新的阐述,作曲家似乎脱离了原有的《三字经》文字束缚,开始任性地放飞音乐和情绪,因此,这个乐段的情绪更加鲜明,配器所使用到的技术也更加夸张,比如说,大量的弹拨乐进行长时间的强奏演奏,木管乐器组吹奏和声为整个音乐带来稳定性。打击乐也使用很强的力度进行高频率且紧密的打击演奏。这段音乐在与之前的几个乐段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比,也是作曲家释放自我天性的乐段。我认为这部分音乐是充满灵气的。虽然旋律与主题旋律截然不同,但是这部分音乐在延续主题旋律的元素同时加入了许多新的构造。作曲家对《三字经》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了一个性格的全新塑造,《三字经》融入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国学教育思想文化,也加入了更多戏剧性的特点。我认为,作曲家通过对这部分音乐的创作,把《三字经》写活了。就像美丽的敦煌壁画,作曲家在前部分音乐中用心描绘壁画中的飞天与神鹿,却又给飞天和神鹿赋予了生命。她们飞出壁画,活灵活现的飞上天空轻歌曼舞。而《三字经》就在这段音乐中被作曲家赋予了新的生命。《三字经》不再是一文伦则,不再是一卷蒙学,而是变成了与节奏同欢快,与旋律共舞的曼妙精灵。就这样,在强烈的节奏和全乐队齐奏烘托下,音乐进入到了最高点,承以国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国《三字经》,就这样长出了翅膀,音乐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彻底融合,产生了一个惟妙惟肖又庄严有灵魂的听觉文学艺术结晶。让每一个听众都会为之动容。在最后,音乐进入到了尾声,突弱的音乐表达方式是作曲家一惯的作曲风格和特点,以此来突显不同乐章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深了观众对音乐主题旋律的印象。在一段轻柔的叙述中,音乐又回到了开头的主题旋律,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的朗读声,作曲家运用了卡农为音乐制作出余音缭绕的情境。音乐在一段课堂手摇铃声中缓缓结束,在乐器的选择上再一次运用了乐器独奏的手法创作,与音乐的开头形成呼应。《三字经》缓缓地飞回了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长河当中,在一阵下课铃声中结束了一场梦。

后记

就《三字经随想曲》这部作品的分析和对比来看,首先,作曲家对民族管弦乐乐队的把握和运用是非常精准也是非常到位的。传统民族管弦乐的风格和特点通过作曲家的挖掘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作曲家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态体现出了一个成熟有自我想法的作曲家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不仅如此,《三字经》这部国学在在第一次在现代作曲家的笔下以音乐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活灵活现的为世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伟大传承和精神的延伸。通过赏析王珏《三字经随想曲》这部作品,我认为,《三字经》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静静地躺在书本中的一页文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和性格的艺术仙子。作曲家王珏将音乐与国学结合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既能在音乐和情感的表达中达到如鱼得水,也能符合国学背景,在作曲技术理论的框架中保持中规中矩。就是因为有了国学与音乐的结合,才让这样一个美丽的结晶在作曲家王珏的笔下给予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也在《三字经随想曲》这部音乐作品中变现出了中国民族管弦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历史发展过程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参考文献

[1]王珏.三字经随想曲[M].北京: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2]三字经详解[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3]三字经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4] 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8.

[5]朴东生.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6] 王宁.管弦乐法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杨立青 .管弦乐配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8] 權吉浩.中西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9] 樊祖荫 .中国五声调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王诺(1994— ),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现就读于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电影音乐与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三字经
《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备考“三字经”
浅谈《三字经》的教育价值
朗朗韵味话经典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三字经”
《三字经》释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