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舞学科课程渗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0-12-15吴雪梅

北方音乐 2020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舞蹈音乐

【摘要】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衰,所以,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集中在思政等理论课堂,内容重复,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感受不深。将高职院校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音乐、舞蹈课程中,融入舞台艺术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民国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还能丰富课程内容,把当下的形势和政策融入课堂。通过学生对音乐、舞蹈艺术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因此,美育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爱国主义; 音乐 ;舞蹈;  教育;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142-03

【本文著录格式】吴雪梅. 音舞学科课程渗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2):142-144.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一) 爱国主义的概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不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作为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爱国主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重点是面向青少年。青少年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应当时刻将爱国主义放在心中。因此,新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创新性的爱国教育载体和方式。

(二)艺术教育的含义

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以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高职院校的艺术类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这些艺术类课程,如音乐、舞蹈课程都以不同的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艺术教育的形式包括舞台表演。舞台表演泛指必须通过表演完成的艺术形式,如音乐演奏、演唱、舞蹈、曲艺等。舞台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各类艺术的文学脚本所提供的间接形象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人在欣赏演员绘形绘声绘色的表演中,如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产生情感交流,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获得审美享受。在舞台实践表演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舞蹈和音乐。这两门学科在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课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音乐、舞蹈课堂学习最好的实践方式就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在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同时,从艺术作品中体会其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舞台艺术作品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一部好的藝术作品能够展现出美妙的世界,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又能促人深省,让人们产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未来的反思与情感的共鸣,这种反思和共鸣会形成一种思想政治情怀。艺术教育的濡染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更是浸润意识形态最柔和、最有效的实践路径。因此,高职院校音乐、舞蹈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上需要整合美育资源,寻求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作品,就会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深化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出,诗歌《乡愁》中的文学形象是从描述一个好儿子到好丈夫、孝子,到爱国主义者的发展过程,即是人成长、成功的过程。《乡愁》中的艺术形象,是作者余光中从自身经历提取出来的,具有真情实感,诗中艺术形象的做人、学养、品格和本人的道德操守的综合,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体系亲和的精神全部。人性化细节的亮点就是∶孝母亲、爱妻子,爱家,忧思大陆与台湾的统一。诗人从热爱母亲、忠诚于妻子的家庭层面开始达到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

乡愁解释为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写进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道浅浅的海峡展现在世人面前,将这种思乡恋家的本性深深地扎根于人们心里。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强烈而又不落俗套的乡愁情结。诗人的思乡之情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对故土的思念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爱国主义,正是因为我们思念家乡,所以我们才会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乡愁·记忆”歌舞专场演出是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人们对故土的怀念。通过这样的舞台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无形之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乡愁·记忆”歌舞专场演出

(一)演出团队

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以“乡愁·记忆”为主题,发挥学校艺术学科门类齐全和高水平网络直播技术的特点,以高雅艺术为展现形式,选取优秀艺术作品,配合声乐、器乐、舞蹈、曲艺、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专业指导教师和艺术团学生倾力演绎,呈现一场直抵人心的高雅艺术盛宴。

演出节目经过精心遴选和打造,汇集了学校多年来艺术教育的优秀成果,是一场集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独创性于一体的文艺演出。既有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展示,又有国外名家经典的代表之作;既有流芳百世的地区曲艺精粹,又有充满青春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原创力作。

(二)演出创意

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培养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

1.节目主题

人们对故土的怀念,在那源源不断的血脉中,在那土地所散发的气息与芳香中,在那屋上炊烟、埘里鸡鸣中。这一切都构成人们不能释怀,想起来就备感温暖和疼痛的心灵归属。本着“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要求,遵循“知情意行”的德育规律。整台节目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节目内容

演出由序、情怀、力量、传承、未来和尾声六部分组成。

序:余光中先生一首《乡愁》,道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演出的艺术指导晁岱健先生谱写的《乡愁》歌曲是众多版本中唯一获得余光中先生授权并撰文隆重推出的音乐作品。演出开场诗朗诵《乡愁》配合合唱歌曲《乡愁》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乡愁的情绪之中,引发思考。

第一篇章:乡愁是情怀

本篇以记忆中的家乡风貌为主线,选取中外古今相关艺术领域的优秀作品和地方优秀艺术创作成果,来表达家乡的山水人文。通过新颖别致的编排,对艺术作品做出价值升华和内容创新。例如由徐州籍词作家殷召辉先生作词的歌曲《那山那水》和本场演出艺术指导徐州籍音乐家孙科京副教授创作的歌曲《我爱我家新彭城》,描绘了记忆中家乡春风十里的桃红杏白,雪花飘映的冷艳水墨,和家乡现代化美好风光的历史变革。两个时空的家乡风貌在此刻共同构成了一幅美景,唤醒了我们每个人对家乡的温暖记忆。

第二篇章:乡愁是力量

本篇表达“乡愁”是一种精神力量,在奋斗的路上一直给予我们陪伴与支持。選取校园主题、青年奋斗主题和亲情孝道主题的高雅艺术作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触动学生对故土养育之情的感怀并感恩;引发学生对人生与梦想的思考和追求。例如情景歌舞《梦田》,选择观众喜闻乐见的情景歌舞形式,表达了在追梦路上,每一个孩子都是追梦的天使。困难时仍坚强,迷茫中不懒惰的奋斗精神。

第三篇章:乡愁是传承

本篇以苏北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为主要表现内容,对传统艺术的创新使得两千年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汉豪情和“长袍拂地,广袖徐舒,体态袅娜,脚步轻盈”的优雅美态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沛箸演奏《大风歌》、排箫演奏《月照关山》以及十二乐伎的乐舞表演,让流淌在我们血液当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焕发新的活力。以“妈妈是我一生的乡愁”的歌舞剧表演为例,《乡愁·记忆》把个人的情感放大并升华,走出方寸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寻找最广泛的中华共识,汇聚全球华人的团结力量, 是一场有爱、有情、有温度的作品,也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精神的作品。它将大学生的思念和情感融入这股家国的暖流,彰显了信仰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描摹出了一个有爱的时代、一个温暖的中国。

第四篇章:乡愁是未来

本篇表达记住“乡愁”是我们这一代感恩先人,无愧子孙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例如女生四重唱《春天的芭蕾》,比喻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对乡愁更有一个恰当的理解,就必须放在中国文化的家国情怀中来看,中国文化中家、乡、国三者是一体相通的。所以这个乡愁它是下有根基、上有境界的,从下面来讲它的根基就是“亲情”,表面上看乡愁只是对故土的乡情,其实中国文化的乡情的下面有一个更基本的亲情作为它的支撑。亲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乡情的基础是亲情,它的价值是永恒的。从乡愁往上,这个乡情还可以扩大,扩大到家国的情怀,

尾声:乡愁给予每个人不同的文化基因,但乡愁又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发出同一种呼唤。

最后,现场互动以“你记忆中的乡愁”讲述和“‘看见音乐”传统乐器演奏体验的方式结束本场演出。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新颖别致的节目编排,让传统与现代碰撞,民族与世界结合,现实与理想交融,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让广大学子能够享受高雅艺术,充盈精神世界,丰富校园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特色

综艺演出,表演形式丰富而多样。声乐类从演唱方法上分有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从形式上分有独唱、重唱、合唱;舞蹈类有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当代舞;器乐类有民乐合奏、沛箸演奏、排箫独奏等;还有情景朗诵等。我们相信,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必定能充分满足观众的视听感受和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的同时它可以连通对国家的情感,有了一种广阔、普遍的视野。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我们将乡愁放大并升华。

学生在真实的舞台情境体验中,深刻感受“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濡染民族精神,传承厚重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励志未来发展。这台演出自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范文化精神,给人以震撼的精神洗礼。

三、音舞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践价值

(一)音乐舞蹈学科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

新中国的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分别是《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崛起、在拼搏中前进的光辉历程,这一史诗的演出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音乐舞蹈学科,通过舞台表演的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了高尚道德品质。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意志行为,传达与交流思想感情,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激发起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理性存在转化为感性的艺术表达形式。

(二)音乐舞蹈学科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经

通过舞台表演,这种艺术形式给人带来的以强烈艺术感染力,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舞台艺术实践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教育,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先明.高等专科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钢琴理论课的研究及实践[J].音乐探索,2001(2):86-89.

[3]魏廷格.魏廷格音乐文选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杨秋仪,吕忠福.中外音乐教育比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5]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6]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M].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

[7](德)君特·克莱南.德国教育的历史与现状[M].金经言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5

[8] 詹姆[M]斯·R戴維斯  Jame R.Davis 布里奇特·D·阿伦德  Bridget D.Arend/,高效能教学的七种方法[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9.

[9] 孟繁树.现代戏曲艺术论[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10] 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包丹沁.试论舞台艺术实践的重要性[J]. 舞台艺术,2019.3.

[11] 田薇丽,藤婷婷.浅谈声乐表演的舞台艺术[J]. 舞台艺术,2019.3.

[12]吉瑜.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探析[J]. 中外企业家,2018.07

[13]左春宁.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效性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8.02.

[14] 张胜闻.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人才,2012.04.

[15]王晓军. “90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 青年教育,2010.06.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舞蹈音乐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舞蹈课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音乐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