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统一的声乐教学对策研究

2020-12-15曹颖

北方音乐 2020年22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艺术风格声乐教学

【摘要】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又存在一定的矛盾点。因此,教师针对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统一,在制定声乐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从气息、发声与共鸣的训练着手进行全面的思考。由此,能够全视角设定声乐教学计划。注重教学思想内涵与教育手段的一致性,并引导学生建立国际化艺术鉴赏视野。

【关键词】演唱技巧;艺术风格;统一;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127-03

【本文著录格式】曹颖.浅谈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统一的声乐教学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2):127-129.

引言

关于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统一的声乐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师需全面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技法仅是诠释艺术风格的工具或载体,并基于演唱者的个人属性而逐渐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而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统一,不仅体现在技法与音乐艺术作品风格的统一,还展现在演唱者个人化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的统一。教师需能以更全面、多层次视野,对演唱风格进行思考。以此为核心,制定更具有可行性的声乐教学对策,确保学生基于科学的声乐教学,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利用高超的演唱技巧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并逐渐展现演唱者艺术风格的独特魅力。

一、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间的辩证关系解析

(一)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共通性

演唱技巧是形成艺术风格的必要手段,即在展现良好的艺术风格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发声能力。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艺术共通性,并展现出相应的正比关系。在诠释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需基于科学的发声方式、稳定的气息,并对艺术风格的表达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演唱能力的高低对良好艺术风格的展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拥有超高演唱技巧的人,正如获得展现个人魅力、完美诠释音乐艺术作品的“利器”。而在具体演唱某一风格的音乐作品时,演唱者需依托于演唱技巧诠释作品艺术内涵与情感。即利用自身的身体技巧、系统等,对气息、声带进行控制,并利用发声器官进行共鸣。基于自身先天的声乐技能,展现浑厚、嘹亮、低沉、甜美、沙哑富有颗粒感等不同的声音,而这些都是展现艺术风格的构成要素。

(二)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矛盾性

可以确定的说,演唱者的演唱能力不高,最终会对艺术风格的展现效果产生消极作用。演唱技巧是展现艺术风格的工具或载体,极度不科学、不健康的演唱形式会影响艺术风格的良好展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的过程中,需使他们能够基于正确的发声技巧诠释音乐作品。真正夯实学生的基本功,令他们在不断的艺术实践进展定位自我艺术风格。当然,教师需了解,过分追求演唱技巧、完全依靠技术诠释音乐艺术会降低艺术作品本身的情感感染力,无法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间的关系。声乐艺术并不是狭隘的表现高超的演唱技巧,应更注重音乐作品内在文化的传达、情感的传递。倘若过度展现演唱技术,使观众只能看到演唱者所拥有的高超演唱技能,却未与所演唱的歌曲建立更紧密的思想连接,会导致艺术风格的苍白、缺少回味。教师需学生避免炫技而忽略歌曲情感与内涵的表达,否则会因技术的过度凸显而失去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显然,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极度不成功的。由此可见,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所产生的矛盾性。

二、关于演唱风格的思考

(一)演唱气息的把控

科学的演唱方式,需确保能够良好的把控气息,使发出的声音稳定而动听。而针对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统一的分析,需结合具体的演唱方式进行研究。而气息的控制作为声音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学习效果将会对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尤其针对声乐教学中呼吸的训练,需参考不同的发声技巧。即无论是源自意大利的美声技巧,还是中国本土的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在呼吸的方式、器官的控制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在尚未形成固定艺术风格前,应做好专业基础建设。需加强学生的声音训练,将美声技巧、民族技巧、通俗唱法等进行全面的结合,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声音训练。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横膈膜对气息进行良好的控制,令学生保持气息的状态进行稳定的发声或演唱。教师在具有开展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嗓音先天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利用不同的声音训练方式,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气息控制方法。在通常情况下,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横膈膜的气息发声,确保声音能够有效地传入“面罩”。由此,可确保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在更高的位置上,并基于气息支点进行科学的发声。基于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的声音更加浑厚有力量。教师只有确保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演唱,而不是过度强调飙高音。并最终通过精准的把控气息后,结合自身的优势与个人风格,形成独具魅力的演唱艺术风格。

(二)发声与共鸣的统一与协调性

在声乐教学中,针对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统一性的探究,教育工作者需认识到具备最佳的演唱状态,才可真正从本质上优化嗓音,并基于科学的、专业的训练,不断提升演唱能力。这是形成良好的艺术风格的基础,更是成为优秀的演唱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需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确保学生发声与共鸣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而教师在制定声乐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在“中声区”的发声训练中进行强化。其作为人整个音域中最具有可开发性的音区,需通过科学发声与共鸣,使学生的中声区发声达到最自然、最佳的状态。而中声区的发声相较而言,更易于发出最自然、最好听的声音,且也是更加省力的音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指导他们找到气息支点后自上而下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明确的告知学生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不可唱得太“撑”,气息的运用应有所节制,且嘴巴的张合尺度要适中,不可太大。并利用声带闭合的方式对气息进行控制,将所发出的声音在胸部“管道里”进行。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腔体进行科学的发声,并能结合不同歌曲内涵、风格等进行正确的演唱。针对学生的本土化的发声训练,教师需以头腔共鸣为主要的练习方式,并适当引入美声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既要掌握头腔共鸣方式,还需学会口咽腔、胸腔、胸腹腔调的共鸣技巧。在反复、科学的训练下,能够使学生在高、中、低整个腔体中进行共鸣。与此同時,教师需按照学生的声区特色、音域等,对他们的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的发声与共鸣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切实展现自身的优势,依靠科学的发声训练方式达到最佳的演唱状态。由此,能够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找准个人艺术风格。

(三)演唱风格与时代审美的契合性

教师在对学生的演唱艺术风格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需认识到演唱技巧的科学性、歌曲表达的时代性需达到一定的统一性。尤其,在树立个人演唱风格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当前社会的主流审美标准,在强调形成一定艺术风格的同时,需确保与大众的艺术鉴赏展现出相应的契合性。同时,需确保作品风格与演唱者的艺术表达方式具备高度一致性。无论是在创作演唱作品还是诠释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都展现出强大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而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声乐演唱的精髓,更是形成良好艺术风格的基础。风格具有个人化特征,但若脱离时代、脱离大众审美,其只能成为小众化艺术。若为了强调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而失去基本的审美标准,最终即便拥有再高超的演唱技巧,也只能是孤芳自赏。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既要全面了解演唱技巧、发声方式,还需切实掌握声乐艺术理论与现实发展背景,以及声乐艺术发展的时代性。由此,使学生在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基于科学的艺术审美理念与独特的个人魅力,自然而然地将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统一。

三、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统一的声乐教学有效对策

(一)全视角设定声乐教学计划

关于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统一的声乐教学计划的设定,教师需从声乐训练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艺术领域需求、大众审美等方面对教学计划进行思考。教师需从全视角、多维度出发,对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统一形成新思路。教师自实际开展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找准教学核心,即对学生的声乐理论基础、演唱技能等科学的教学,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科学渗透美学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而教师在对学生的发声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在确保他们发声位置的正确性、科学性,在形成稳定气息的基础上,需引导他们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科学渗透艺术理论教育,明确告知学生,良好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单一的强调音域有多高、声音有多嘹亮。而是应结合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个人特色进行恰到好处的演绎。教师需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作品情感、文化内涵的正确表达至关重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艺术观进行引领,不仅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基本功,还需让他们对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建立正确的认识。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艺术风格的过程,应作为学生客观认知自我、全面了解艺术与现实社会背景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应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能够基于特定的身体条件与局限,更具有策略的展现艺术风格,真正使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统一,令学生成为优秀的演唱者。

(二)注重教学思想内涵与教育手段的一致性

教师实际开展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对艺术的正确处理。教师的教学思想内涵应与实际的教学手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令学生以更高度的视野审视自身的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形成。教师在声乐课堂上,既要向学生有效讲解发声技巧、共鸣方式、气息运用等知识,还需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解析音乐作品。在课堂上,教师需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演唱曲目,全面了解旋律走向、歌曲风格、歌曲情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将演唱技巧与特定曲目建立联想,引导他们了解每一句歌词的艺术处理标准与要求。在歌词换气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精准、快速找到换气口。由此,使学生基于良好的发音技巧、共鸣、稳定的气息,确保歌曲表达流畅度。当然,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能够表达出歌曲的内涵与情感。针对学生飙高音、炫技等错误想法,教师需告知他们这并是展现艺术风格的正确途径。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辩证关系,令他们能够基于超高的演唱技巧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风格。在不断提升艺术修养、演唱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基于自身独特的气质与艺术潜能,将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统一。而统一的过程,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演唱艺术风格的形成,需基于技艺、文化、情感、个人品味与鉴赏能力的全方位集成,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进程,而不应为了追求独特艺术风格,而过于凸显演唱技巧、忽略艺术的呼吸感、艺术感、生命活动力。

(三)引导学生建立国际化艺术鉴赏视野

声乐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发音技巧、气息、共鸣等方面能力的训练。若将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高度的统一,教师需提高教学视野的高度。由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即教师需引导学生建立国际化艺术鉴赏视野,能够对目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内涵吸收外,还需涉猎更多声乐艺术、音乐艺术、艺术鉴赏等知识。艺术具有高度的共通性、包容性,教师不应局限在声乐教学上,需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艺术与现实生活、时代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声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应以更贴合生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艺术素养进行提升。针对学生国际化艺术鉴赏视野的建立,不仅对学生的艺术格局具有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艺术鉴赏能力与作品创作质量、音乐艺术风格的表现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于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统一,需建立在一定的艺术审美上,才可保证技巧与风格的高度契合性。因此,教师需在声乐训练中科学渗透艺术鉴赏知识,使学生在提高演唱技巧的过程中形成更好的艺术品位、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自身艺术风格定位、演唱技巧的應用将产生深远影响。

四、结语

总之,针对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的统一,教师在设计声乐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教学模式。教师需了解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间的标准关系,并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演唱能力的提升与音乐艺术的表达。教师在实际开展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拓展与丰富,使学生艺术素养获得有效提升。由此,使学生基于超高的演唱技巧,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并能够利用自身的演唱能力、科学、正确地诠释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切实将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统一,让学生成为优秀的演唱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戴嫣昀. 以歌曲《梅兰芳》为例探索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风格的统一[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9.

[2]祝洁琼.试析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J].四川戏剧,2018(9):160-162.

[3]徐湘芬,宁彤.简析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J].黄河之声,2017(23):146-147.

[4]温霖. 探析歌曲《中华门》的艺术风格与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应用[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4.

[5]张北北. 论花腔女中音的演唱艺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6]李炳慧. 试论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曹颖(1978—),女,汉族,天津人,研究生,副教授 ,从事声乐 美声演唱教学。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艺术风格声乐教学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