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审美意识,引领儿童走进音乐殿堂

2020-12-15常城

北方音乐 2020年22期
关键词:情趣审美小学音乐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为核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快速时期,他们的审美意识受知识基础、生活经历、心理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对审美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正因为美育教育的复杂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情趣;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2-0071-03

【本文著录格式】常城. 培养审美意识,引领儿童走进音乐殿堂[J].北方音乐,2020,11(22):71-73.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以养成高尚之风,以成国民之道德。”我们知道,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可以陶冶小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不感兴趣,老师布置的练习也不能及时的完成。所以,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开始,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美丽,从而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

一、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情趣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旋律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认知活动就是大脑吸收和处理信息的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活动处于一种原始的统一状态,与成人对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把抽象的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达到视听并举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优美音乐的旋律,这对发展学生的乐感与审美情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唱《闻着荷花的香气》时,就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与作品相关的情境:盛夏季节池塘中的荷花绽放,微风吹来就像在给游人点头。接着,课件中展示晴天、雨天,荷花与荷叶、青蛙小鱼嬉戏的场景,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观看动画。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这首优美的歌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小蜻蜓、小蜜蜂、池塘、荷花……这里的景色美吗?这首歌曲好听吗?好听,景色也很美!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把池塘装扮得更美丽呢?”有学生回答:我想变成……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闻着荷花的香气》好吗?“好!”多媒体课件在此展示音频与视频,岸边、池塘、荷花、蜻蜓、蝴蝶等。在优美的乐曲中,孩子们跟着多媒体视频唱了起来,欢乐的气氛充盈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更容易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美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感知音乐乐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稍纵即逝。这种瞬间感很难让人把某个音乐片段连缀起来,这就需要具备很强的乐感才能理解音乐作品,进而产生审美的体验。基于这样的特征,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然而,乐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始;其次,教师应该从优秀的作品入手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以学生的聆听为主。在聆听的基础上熟练地视唱,以了解作品的主题,再把乐曲贯穿起来,既易于区分出乐曲的其他部分,又易于对全曲结构的把握。感知乐感需要多种形式的介入,如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写作、绘画、表演等多种手段,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乐感。例如,在教学《桑塔·露琪亚》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乐感,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的视频,并配上船歌摇曳动荡、悠游自在的视频片段,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去吸引力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音乐乐感是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敏锐感受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逐步的获得。因此,培养学生的乐感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开阔音乐视野,提升学生音乐美感

(一)开阔学生视野,感受音乐作品美感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有着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们创作了丰富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极具美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在感受音乐作品美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情感,同时能够结合现代音乐作品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欣赏《百鸟朝风》、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马灯调》、男声齐唱《大路歌》等内容时,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感受我们本民族音乐作品的美感。也可以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些民族乐器、乐曲、民歌等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当今世界,人们的审美趣味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学习本民族的歌曲与乐曲的同时,还应该适时的让学生欣赏一些外国乐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观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尤其是音乐素养的积累。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与探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慢慢的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审美的养料,在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利用微课教学,增强音乐艺术美感

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运用,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模式的变革,而且在音乐课堂中发挥了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例如,在教唱《谁唱歌》这首歌时,首先,老师把课前就制作好的几个“小动物”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此时教师用微课播放一下视频,学生们看到后立即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此时,老师就把黑板上的小鸟卡片挂在图中歌词的空白地方。这样的目的是让对歌词有更加深刻的记忆,而且感受作品中的艺术美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普遍与应用,让音乐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可感,既让音乐教学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把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中,有效增强了音乐艺术的美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再如,在教學《愉快的梦》这首歌曲时,就利用抽拉与旋转相结合的特技制作课件,在录音与范唱时不停的移动“我”与我的小船。这样,就能让学生看到我与小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情景。这样的微课展示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等,让自己感受系统融于到歌曲之中,充分感受歌曲与场景中的美感。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挖掘美育元素,激活学生审美意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从中获得美感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被迫学习只会扼杀他们获取知识的意愿。”音乐教学是学生获取音乐艺术美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把握自己的教学环节,能够充分挖掘曲子中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等,让学生获得美感体验,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例如,在教学《国歌》时,因为时代间的阻隔让小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首歌。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内涵,理解歌词庄严的特点。接着,激发学生对《国歌》的崇敬之情,以激发学生演唱《国歌》的热情。在教唱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烽火弥漫在中华大地上的情景,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最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述《国歌的故事》,并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激昂,从中也感受到这首曲子在当时对全国抗日军民的的鼓舞。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从中获得了审美趣味,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播放《国歌》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情景,感受国歌的庄严。这样,学生们自豪的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立志报效祖国。

(二)挖掘美育因素,陶冶高尚审美情操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美育元素,利用课本中提供优秀音乐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通过听、唱、講、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感,洞悉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自己的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例如,在教学《冬瓜和南瓜》这首曲子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看看甲甲和丫丫是如何开展劳动的。通过观看劳动场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这样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再如,在教唱歌曲《留给我》时,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了解破坏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被破坏的场景,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同时,在演唱过程中能把重复出现的“留下”二字带上浓厚的祈盼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优良品格。学生在唱唱过程中,也深刻地体验了朋友见面的那种快乐,以及礼貌待客的良好品质。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就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美育元素,并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这样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利用审美教育,挖掘审美创造能力

(一)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美。学生具备了审美意识,才能在生活中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带领学生在具体的歌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描绘这样的音乐欣赏情境:清晨太阳照耀着蜿蜒千里的长城,黄河边的百花已经盛开,美丽的长三角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展示与老师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接着,要求学生在聆听歌曲中展开联想,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也启迪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柳树姑娘》这首曲子时,先给学生播放《柳树姑娘》的伴奏音乐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让学生用一些词语或简短的话描述多媒体画面,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湖边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后柳条轻轻的摆动;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湖边的柳树枝叶随风飘落。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音乐作品,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意识的目的。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思维的创造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就会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学生就会在获得音乐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同时,发挥自己的音乐创造才能。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在教学某首歌曲的同时或者让学生学会歌曲后,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歌曲的主题、旋律、意境等进行即兴创编,或者以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形式表现歌曲。例如,在教学《小猴子有礼貌》这首歌曲时,就组织几名学生来排演一个音乐小品。把课前就准备好的山羊和小猴子等面具拿出来,分别让几名同学来扮演山羊公公、小猴子、水中的鱼儿和天上的小鸟,让班长作为旁白。扮演旁白的班长说道:“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中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山羊公公,河的对岸住着它的外孙。有一天山羊公公想过河去看看它的外孙,可是河上的桥很窄,桥下的水流又很湍急,山羊公公不敢独自过桥。此时,小鱼在水中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它帮不上这个忙。小鸟在空中也看到,可一样也帮不上忙。此时的山羊公公会怎样呢?它能过桥吗?请看同学们的表演。”这样创编表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有了音乐实践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综合上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可以让小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让音乐教育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实践证明,审美意识的培养也陶冶了小学生情操,促进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育人作用,以及对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感受力[J].新课程导学,2018(31):122.

[2]刘锐.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7(06):150.

[3]尚丽琴.试析小学音乐欣赏中审美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21.

[4]卢杭林.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J].音乐时空,2018(15):185.

[5]吴婷.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6(17):32.

[6]张小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07.

作者简介:常城(1986—),男,江苏徐州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情趣审美小学音乐
爱情趣数字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