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辣椒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0-12-15谭志刚

辣椒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天津市辣椒天津

谭志刚

(天津春浓林业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大约是在公元1578—1591 年间经由东南沿海传入我国[1]。在中国400 多年的栽培历史中,辣椒完成从“草花谱”到“以辣代盐,种以为蔬”再到“大宗蔬菜”的演变,目前播种面积和产值雄居蔬菜作物第一。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统计,近年来我国辣椒面积稳定在 210 万hm2以上,总产量达 6 400 多万 t,辣椒占全国蔬菜总面积 9.28%,占全国蔬菜总产量7.76%,占全国蔬菜总产值11.36%[2]。辣椒营养价值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糖类、类胡萝卜素、有机酸等。辣椒不但可以炒食、凉拌、作馅,还可加工为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剁辣椒、盐渍辣椒、辣椒红素、辣椒素等。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天津为退海之地,土壤黏重、盐碱化程度较高。天津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支配,东亚季风盛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海洋气候比较明显,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空气湿度较大。这些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天津独特辣椒产业格局,目前天津辣椒生产面积约2 000 hm2。

1 天津辣椒产业现状

1.1 天津市主要辣椒品种及更新

1.1.1 天津地方种质资源 天津种植辣椒历史悠久,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了优质地方资源。

(1)小矮秧 地方品种。早熟,耐寒和耐脊,生长势较弱,树形矮小,第一花节位为7 ~10 节。果实灯笼形,果顶凹陷,3 ~4 个心室,果纵径7 ~8 cm、果横径5.0 ~6.4 cm、果肉厚0.25 ~0.30 cm,单果质量50 ~80 g。商品果深绿色,果甜、质脆,品质中等。不耐病毒病和日烧病,是选配早熟一代杂交种的优良材料。一般每667 m2鲜椒产量约为 1 500 kg。

(2)双港黄皮 地方品种。生长势强,株形较高。果实灯笼形,果纵径6 ~7 cm,果横径5 ~6 cm,果肉厚0.25 cm,单果质量50 ~60 g。幼果黄绿色,成熟果大红色,果实质脆,辣味较强,口感好,是制作“辣椒灌肉”的理想食材。生产中较抗病毒病,不耐疫病。

(3)天鹰椒 1976 年天津市从日本枥木县引进,定名为“天鹰椒”,1987 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植株矮小,株型紧凑,为有限分枝类型。果实朝天簇生,细指形,果顶尖而弯曲,似鹰嘴状,果皮光滑油亮无皱缩。果纵径5 cm,果横径1 cm,单果干质量0.4 g 左右。干果鲜红,味极辣。较耐干旱和瘠薄,易感染病毒病。每667 m2干椒产量200 ~300 kg。该品种对辣椒的胞质雄性不育性有很好的保持能力,可以育成稳定的朝天椒胞质互作型(CMS)雄性不育系。

1.1.2 天津辣椒主栽品种

(1)津红2 号 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成,是我国北方最早育成的软皮泡椒品种之一。津红2 号为中早熟品种,植株紧凑,生长势中等。果实羊角形,果纵径15 ~18 cm,果横径2.3 cm,单果质量17 ~20 g。嫩果浅绿色,味辣,红果硬度好、大小适中,腌制后颜色鲜、不分层、口感好。高抗病毒病,是目前加工腌制的优良品种,每667 m2红鲜椒产量为2 000 ~2 500 kg。津红2 号也成为河北、山西、辽宁等省市软皮泡椒生产基地首选品种,亦是我国夏季“北菜南运”的优良红椒品种。

(2)珍红 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鲜食及加工兼用型辣椒品种。该品种为早熟一代杂种。植株紧凑,株高70 cm 左右,开展度约75 cm,果纵径15 ~19 cm,果横径约2.0 cm,平均单果质量18 g 左右。高抗病毒病、脐腐病。

(3)津辣2 号 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株高85 cm,开展度70 cm,始花节位10 ~12 节,叶片小,叶色浓绿,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细长羊角形,果纵径16 ~20 cm,果横径1.2 ~1.4 cm,单果质量18 ~20 g。果面光滑鲜亮,顺直略皱,果形整齐,青果绿色,成熟时转为深红色,辣味香浓,品质风味佳,果皮薄,宜鲜食和加工。抗逆性强,耐储运,抗病毒病及其他病害。

1.1.3 天津辣椒主产区辣椒品种更新 优良品种是辣椒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基本保障。天津辣椒以腌制加工为主,主要栽培品种经过了3 次更新。

第一代腌制加工辣椒品种:2000 年以前,天津市腌制辣椒以六寸红、七寸红、二金条、望都椒、鸡泽椒等常规品种为主,具有腌制后红油多、出成率高等优点,但抗性差、产量低。由于当时辣椒加工多采用地方干椒品种作为原料,腌制后的辣椒皮质较硬,因此被许多椒农和加工商称为“硬皮泡椒”。

第二代腌制加工辣椒品种:主要以2003 年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腌制辣椒新品种“农蕾23 号”为标志,随后抗病性强、产量高、腌制口感好的湘辣2 号、干椒1 号等杂交新品种迅速占领市场,结束了常规辣椒品种的历史使命。

第三代腌制加工辣椒品种:2006 年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加工辣椒新品种“津红2 号”,该品种产量高,抗TMV、CMV,脐腐病发生少,产品适宜辣椒加工。之后天津宁河、静海以及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区县大面积种植“津红2 号”,全国各地辣椒加工商来津收购辣椒,天津腌制辣椒产业达到鼎盛时期。由于“津红2 号”等软果皮品种腌制出来的辣椒口感更好,习惯上被称为“软皮泡椒”。天津腌制辣椒从此进入了“软皮泡椒时期”。

1.2 天津市辣椒主产区

天津鲜椒栽培面积较小,品种有朝研6 号、沈椒4 号、中椒5 号、双港黄皮等,零散分布在津南、东丽、西青、北辰等环城4 区以及武清、宝坻、蓟州、汉沽等区县。天津地区加工辣椒种植面积较大,由于栽培品种和产品用途不同,天津辣椒逐渐形成了2 个主产区。

1.2.1 宁河区、静海区腌制辣椒种植中心 20 世纪70 ~80 年代,河北、山西、河南等省辣椒加工产品经天津港销售到世界各地,由于辣椒栽培比较简单,加工腌制产品适宜运输及出口,经济效益较高,刺激了天津农民种植辣椒热情,静海、宁河等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腌制辣椒,形成了天津腌制辣椒种植中心。高峰期年辣椒种植面积达5 333.3 hm2[3],各种类型的辣椒加工厂有50 多家,辣椒成为当地主要经济作物和经济来源。近年来,由于炭疽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上人工成本增长,静海区、宁河区腌制辣椒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目前年生产面积在 1 333 hm2左右。种植品种类型为软皮泡椒居多,主栽品种为津红2 号、珍红等。宁河区、静海区腌制辣椒种植中心亦是天津利民食品集团、四川豆瓣酱、香港李锦记等公司重要的原材料基地。

1.2.2 宝坻天鹰椒种植中心 1982 年以前,天津市土畜产进出口公司负责对港澳出口辣椒干贸易。宝坻区临近渤海湾,是著名的“三辣”之乡,以盛产大葱、大蒜、天鹰椒闻名遐迩。宝坻天鹰椒果实小、辣度强、油分高、品质好,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成为当地主要支柱产业。天鹰椒集中种植在宝坻区以及牛家牌、尔王庄、黄庄3 个乡和海滨、宝平、钰华3个街道等地。20 世纪90 年代为生产高峰期,年种植面积达5 333.3 hm2左右[4],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及地区。2011 年“宝坻天鹰椒”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和病虫害频繁发生,宝坻朝天椒的种植面积下降。目前年生产面积在667 hm2左右 。种植品种类型多为簇生朝天椒,主栽品种有天鹰椒、新一代等。

1.3 天津市辣椒科研进展

1.3.1 天津市辣椒新品种选育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是天津市最早从事辣(甜)椒育种的科研单位,选育了“津椒3 号”辣椒品种,具有抗病、丰产、品质好等优点,是20 世纪90 年代天津市、河北省、东北、西藏等地区辣椒主栽品种之一,1993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选育了优良甜椒新品种“津椒5 号”,结束了天津甜椒品种外地引进历史;选育的“津椒6 号”是天津市第一个利用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成的辣椒品种。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和天津市辣椒新品种项目多项,选育出了“津椒7 号”、“津椒30”、“津椒2 号”、“津椒8 号”、“津椒827”、“津椒18”等优良品种,广泛应用于市场。

天津金谷鑫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天津市津南区国有企业,其前身为天津市津南区种子公司。该公司从事辣椒科研育种及辣椒种子销售近30 年。选育了速冻红干椒品种“津红1 号”和“津红17 号”、簇生朝天椒品种“津鹰2 号”和“津鹰40”、单生朝天椒品种“津鹰1 号”、青红两用品种“津红907”、螺丝椒品种“神农986”和“神农929”、青椒品种“青皮717”等陆续投放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所承担的“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获天津市津南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天津朝阳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民营企业,也选育出了如“朝研6 号”、“朝研3 号”等优良品种,受到广大椒农喜爱。

1.3.2 天津市辣椒主要栽培技术 天津辣椒栽培以早春露地为主,品种类型有腌制加工辣椒和干制天鹰椒两种。

腌制辣椒栽培技术:天津腌制辣椒分为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育苗移栽一般2 ~3 月保护地育苗,4 月底至5 月初移栽。露地直播一般4 月中旬直播,2 ~3 粒/穴,播种后喷施除草剂,地膜覆盖。选择地势高、地力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定植密度在3 500 ~7 000 株/667 m2之间,以 4 000 株/667 m2较为适宜,此定植密度下产量高,发病率低。董在成等[3]在对天津市宁河地区加工型露地辣椒密度对比试验研究中发现,每667 m2定植密度为4 500 株的产量相对较高,且发病率较低,适宜在宁河地区推广。5 ~7 月份主要是防虫治病,中后期重点防控炭疽病。霍建飞等[5]在对天津市宁河区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中发现,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对辣椒炭疽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8 月中旬后,辣椒转红,可采收和腌制加工。

干制天鹰椒栽培技术:天津天鹰椒一般3 月上中旬育苗,5 月上旬定植。杂交品种定植密度 6 000 株/667 m2,常规品种定植密度8 000 ~12 000 株/667 m2。田间管理重点是严防蚜虫传播病毒病,还适当补充钙肥来防治脐腐病。10 月天鹰椒果实色泽转为深红色后开始采收,可烘干或田间自然风干,分批、分级销售。到了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并及时喷洒药剂以防治辣椒疫病、炭疽病发生。在天鹰椒的栽培过程中,打顶(摘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不同的专家提出了相关的论述及见解[6-10]。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包括河南省、河北省等地),正确的打顶方式可提高天鹰椒的总产量和质量,但有时不适当的打顶操作对天鹰椒的减产也很明显。这可能与不同的品种类型、不同的操作时间、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密度、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不同的栽培习惯等有关。在实际生产当中,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以免影响收益。但总体来说,旱地、薄地、植株生长势较弱的幼苗、种植密度较大的地块以及分枝性很强的品种打顶的意义不大。进入10 月份以后,天鹰椒的颜色转为深红时开始采收,采收后可以直接烘干销售,也可以拉秧后放在田间自然风干,当手摇植株,能听到辣椒籽撞击辣椒壁的声音时,结束晾晒,按收购商的标准及时摘椒,晾晒椒果,分批、分级销售。

1.3.3 应用基础研究 天津相关辣椒研究单位先后开展了“辣椒雄性不育系及三系配套的研究”、“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化特性的研究”、“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及脯氨酸等含量的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辣椒育性恢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等研究,并已经选育出各种类型的辣(甜)椒MS 和CMS 雄性不育系,收集和评价辣椒种质资源1 822 份。在辣椒深加工研究方面,开展了“从次品辣椒中提取辣椒碱晶体的简洁工艺方法”、“辣椒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等研究工作。在辣椒病虫害防控方面,开展了“辣椒疫霉菌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测定”、“(甜)辣椒疫病病圃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等研究。此外,在遗传规律方面,开展了“青椒果实性状遗产参数的分析”等科研工作,为配制新优组合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2 天津市辣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严重

天津辣椒主产区连年种植,有的地块达30 多年,重茬严重,病虫害较多,抗药性强,防控难度大。辣椒转红期正值雨季,炭疽病发生严重,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收益下降,影响椒农们的种植积极性。近年来,天津市植保所、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了“辣椒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等研究,收到了较好效果。

2.2 栽培技术落后

宁河大部分地区辣椒仍以露地直播栽培为主,出苗不整齐,病虫害难防控、辣椒成熟期延迟,在雨季采收红椒时间长,增加病害发生率。农户习惯高密度种植,以津红2 号为例,种植密度以3 500 ~ 4 000 株/667 m2比较适宜,但大部分农户种植到 6 000 ~7 000 株/667 m2,不利于通风透光,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引发病虫害防治难等问题。

2.3 椒农种植利润下降

近年来,天津辣椒产业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资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幅明显,但腌制辣椒产品的价格则变化不大,影响辣椒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辣椒主产区宁河与宝坻距距天津市区仅70 ~80 km,劳动力多选择去城里打工,农村劳动力日趋紧缺,有时请不到劳动力采收辣椒。

2.4 高抗炭疽病的品种缺乏

炭疽病是近年来影响加工辣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真菌病害。目前天津地区辣椒主栽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毒病、脐腐病能力都有较大提升,但缺乏高抗炭疽病的品种,这也是限制天津辣椒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天津市辣椒产业发展对策

3.1 培育抗病品种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浓缩现代科研技术的载体,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是提高种植收益的关键。针对天津市目前辣椒生产中缺乏高抗炭疽病品种的现状,努力收集各种类型的抗原,利用杂交、回交等传统育种技术与单倍体育种、辐射育种、远缘杂交、分子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抗病、丰产、易于栽培的优良品种。

3.2 建立合理的栽培模式

引导广大椒农采用新型辣椒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提倡育苗移栽、集约化育苗、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逐步改变辣椒露地直播、栽培密度过大的习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始终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精细用药、精准用药,积极推荐“统防统治”。

3.3 发展辣椒精深加工产业

以天津市优势资金和技术为依托,培育辣椒精深加工企业。合理调节加工产品结构,开发高纯辣椒碱、红色素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辣椒深加工产品比重,拉长、延伸、加固辣椒产业发展链,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打造系列品牌产品,健全辣椒全产业链条。

3.4 积极推进机械化采收

目前人工采收辣椒的成本占到辣椒田间生产总费用的30%~50%。辣椒机械化采收费用4 500元/hm2,比人工采收可节省成本7 500 元/hm2,经济效益相当可观[11]。天津地区天鹰椒干椒生产可以借鉴新疆、内蒙等地的经验,逐步推进机械化采收。

3.5 推进规模化种植

为解决效益下降、病虫害综合防控难等问题,在推进机械化生产同时,改进运营模式,扶持与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大型农场进行规模生产。培育出一些经验丰富的辣椒生产带头人和辣椒经纪人,并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周边乡村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天津市辣椒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辣椒也疯狂
有趣的云
辣椒之争
如果画笔会说话?
拣辣椒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