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作马铃薯新品种‘闽薯3号’的选育

2020-12-15罗文彬李华伟许泳清纪荣昌林志坚许国春邱思鑫

中国马铃薯 2020年5期
关键词:紫花晚疫病科学院

罗文彬,李华伟,许泳清,纪荣昌,林志坚,许国春,邱思鑫,汤 浩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 福州 350013)

1 选育过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Chieftain’为母本,‘郑薯6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9年9 月在北京南口温室培育实生苗,2010年1月收获实生薯,2 月收获的实生薯通过赤霉素处理后以“09330”为组合代号提供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并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州闽侯青口基地种植,5 月收获时选择一个单株(0.98 kg/株),命名为‘09330143’。2010~2011和2011~2012年分别在龙海和闽侯进行冬种多点试验;2014~2015和2015~2016年以‘闽09330143’推荐参加福建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马铃薯(2019)350027),并命名为‘闽薯3号’。

2 特征特性

‘闽薯3号’生育期90 d。株高47.3 cm,叶片绿色,茎绿色。单株块茎数4.9个,单株薯重0.48 kg,薯形短椭圆,薯皮红色光滑,薯肉中等黄色,红芽眼,芽眼浅。商品薯率83.5%。

3 品质分析

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闽薯3号’干物质含量18.16%,淀粉含量13.21%,蛋白质含量1.95%,维生素C 含量18.92 mg/100g,食用品质好。

4 抗病性鉴定

经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闽薯3号’中感晚疫病,高抗早疫病。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鉴定:‘闽薯3 号’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抗重花叶病毒病(PVY)。

5 产量表现

5.1 多年多点试验

2010~2011和2011~2012年分别在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和溪北村以及闽侯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青口基地冬种试种,其中龙海市2年2点平均鲜薯产量1 967 kg/667m2,较对照‘紫花851’增产7.68%;闽侯县2年1点平均鲜薯产量2 073 kg/667m2,较对照增产1.03%;2年3点平均鲜薯产量2 013 kg/667m2,较对照增产4.35%。

5.2 福建省区域试验

2014~2015 年参加在闽侯、秀屿、南安、漳州、新罗、明溪、柘荣和翔安8个点开展的福建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2 012 kg/667m2,较对照品种‘紫花851’增产107 kg/667m2,增幅5.6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希森3号’、‘希森4号’、‘闽诚2号’、‘华颂7号’、‘华颂88’、‘红玫瑰1号’、‘红美’、‘闽08085008’、‘闽09330143’以及‘紫花851’(CK)10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2位;平均干产371 kg/667m2,较对照增产37 kg/667m2,增产11.23%,位居第2位。

2015~2016年继续在相同的8个点参加第2年福建省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1 269 kg/667m2,在10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2位,较对照增产81 kg/667m2,增产幅度达6.7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干产232 kg/667m2,位居第2位,较对照增产12 kg/667m2,增产幅度达5.61%。

2年平均鲜薯产量1 640 kg/667m2,较对照品种‘紫花851’增幅6.06%;2 年平均干产301 kg/667m2,较对照增产24 kg/667m2,增幅8.42%。

5.3 示范试验

为了检验大规模生产的产量表现,2019~2020年课题组在长乐区文武砂镇三站村建立了‘闽薯1号’、‘闽薯2 号’和‘闽薯3 号’示范田,经过现场专家验收,‘闽薯3 号’鲜薯产量3 139 kg/667m2,较对照‘费乌瑞它’增产366 kg/667m2,增幅13.20%。为今后‘闽薯3 号’的应用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田块选择

首先,忌在前茬是非茄科作物如花生或生姜,或茄科作物如烟草、西红柿等田块上种植;其次,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地块。

6.2 翻耕与起垄

要求深翻耕,高起垄,起垄高度要求35 cm以上,做好排灌系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6.3 种薯选择与处理

选择按国家标准(GB 18133-2012 马铃薯种薯)生产的优质种薯,种薯切块至少保留1个芽眼,切块后的种薯25~50 g。

6.4 种植密度

冬种由于雨水较少,密度适宜控制在5 000穴/667m2左右;春种由于雨水多,加上‘闽薯3号’不抗晚疫病,密度适宜控制在4 000穴/667m2左右。

6.5 覆盖地膜

种植后一周左右垄面喷施乙草胺或丁草胺防治杂草,之后覆盖地膜。

6.6 田间管理

‘闽薯3 号’不抗晚疫病,应注意晚疫病防控。冬种生长后期雨水较多,温度回升,晚疫病更易爆发,应注意防控。春种整个生长期间雨水都较多,注意全程防控,发病前注意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发病时用内吸性药剂进行防治,几种药剂要轮换使用。注意保持田间持水量65%左右,干旱要灌跑马水;多雨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涝。

7 适宜种植区域

‘闽薯3号’适宜在福建省冬、春季种植。

猜你喜欢

紫花晚疫病科学院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紫花泡桐(节选)
紫花目蓿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紫花泡桐(节选)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