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美在太湖石

2020-12-15俞莹byYuYing

宝藏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太湖石长兴石林

文/俞莹 by Yu Ying

9 月,笔者到长兴访友探石,“邂逅”了苏州市观赏石协会组织的太湖石寻根之旅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赏石活动。与苏州西山一样,浙江长兴也是太湖石的原产地之一。太湖是太湖石的原产地,太湖流域所产的太湖石俗称“本太”,其产地主要在环太湖的苏州、长兴、宜兴等地。苏州与长兴隔太湖东西相望,所产太湖石无论形质色都颇为相似,难分彼此。

其实,所谓本太,大多是产于环太湖的山中,又称旱太湖石,枯而不润,一般都有明显的阴阳面。如此次我们走访的长兴县煤山镇白岘乡的茅山,就是原来采集太湖石的要地,前两年当地政府下令禁止乱采太湖石,如今山上一片狼藉。

水太湖石仅产于苏州洞庭西山太湖水中,是太湖石中的精华,质地清润坚硬,肌理带有鱼鳞纹或弹窝皴特征,在长兴乃至其他地方并未得见,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古典园林置石中的水太湖石十不有一,基本上唐宋以后已成绝响。宋徽宗《祥龙石图》,画的极可能就是一方水太湖石。苏州市观赏石协会会长顾建华多年来致力于太湖水石的抢救保护和收藏展示,蔚为大观。2019 年12 月7 日,其在苏州东山太湖园博园建成的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开馆,并举行《波涛万古痕——中国太湖水石艺术》新书发布会,笔者躬逢其盛,印象深刻。

石种:太湖水石

太湖石是最具文化底蕴的石种之一,唐宋元明清,从古数到今,太湖石一直是园林置石的首选,并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石;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太湖石记》,到晚清学者俞樾的《冠云峰赞》,古代有关太湖石的诗文名篇更是数不胜数,无出其右。而且,虽然太湖是太湖石的原产地,但是太湖石的分布之广也是其他石种中绝无仅有的,国内就有十多个省市有太湖石赋存,包括国外也有太湖石的产出。不过,就像大理石名称一样,其命名源自中国。比如,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现代雕塑中的“摩尔之孔”,就有人说其灵感来自于中国的太湖石。其实,亨利·摩尔并没有来过中国。

记得2000 年10 月,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亨利·摩尔雕塑大展”,首次在华举行,其中12 件大型雕塑作品在北海公园的湖畔露天展出,106 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室内展出,同时还展出了一些大师平时收藏的大自然的物品,包括奇石、树根、贝壳、化石等,其中有一方太湖石,表皮为灰褐色,内质则黝黑如漆,石身有几处孔洞穿透,一望而知应该是产自国外(英国)的太湖石。如今,越南和埃及等国所产太湖石,还成为了玩石者的“新贵”。

清代麟庆《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拜石轩庭院

展望不锈钢雕塑“假山石#61”

刘丹2013 年作水墨画“翦淞阁藏太湖石”局部

中国太湖石在海外的传播,至少在近代就已经开始了。如芬兰籍瑞典艺术史家奥斯伍尔德·喜龙仁(1879 ~1966 年),1918 ~1935 年期间曾数度来华旅行,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并摄制了许多园林、文物图照。1949 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园林》(Gardens of China)(台海出版社2017 年2 月出版有赵省伟、邱丽媛编译本《西洋镜:中国园林》),其中有近400 张图照,包括苏州园林和太湖石名峰“瑞云峰”,是西方首次系统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流变的开山之作。喜龙仁在书中提到,自宋代(其实是唐代)以后,太湖石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大自然杰作。他甚至注意到,清代麟庆撰、汪春泉等绘的《鸿雪因缘图记》(道光二十七年刊印)中的北京半亩园(最初由清初园艺家李渔设计)中,图绘拜石轩庭院中的太湖石布置。

从古代及至近现代绘画来看,包括当代艺术中的雕塑、绘画,几乎绝大部分描绘石头的作品,对象都是太湖石。因为,太湖石不但造型变化莫测,表现力极强,而且特征最为突出的就是透漏的孔洞。古典赏石所注重的瘦皱漏透的审美取向,按照明末书画家董其昌的画论(《画旨》):“昔人评石之奇曰透曰漏,吾以知画石之诀,亦尽此矣。”也就是说,在画家眼中,带有孔洞的透漏太湖石,是画石、鉴石之要诀。

石种:太湖水石

石种:太湖水石

石种:太湖水石

更为重要的是,太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符号之一,它与古典园林密不可分,是古典园林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特产有不少,如“太湖三白”(即白鱼、银鱼和白虾),其实,太湖石才是太湖标志性的特产,具有世界性语言。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石。”

历史上,太湖石的开发大致有两大高峰,一则就是宋徽宗花石纲之厄,人们耳熟能详;一则是清高宗北太湖石的发掘,也值得一提。其实,乾隆发掘北太湖石的初衷,也是有鉴于宋徽宗花石纲之扰民伤财,所以就近在北京郊区的西山(房山)大量开采北太湖石,赋诗作文,将它与苏州洞庭西山太湖石相提并论,在御苑中大量布置。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乾隆在西山得到一方“文峰”,置于紫禁城宁寿宫景福宫门内,并作有《文峰诗》道:“西山去京无百里,车载非关不胫走。洞庭湖石最称珍,博大似兹能致否。宋家花石昔号纲,殃民耗物鉴贻后。岂如畿内挺秀质,弗动声色待近取。”云云。

相比起南太湖石,北太湖石稍显枯涩,外形轮廓也少见跌宕起伏,但普遍体量较大,有的周身也遍布孔洞窍穴,但少见大洞。如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高宗在西山获得太湖石“玲峰”,高逾六米,遍布孔洞,十分罕见,他赋诗称之“体大器博复玲珑,八十一穴过犹远”,被移至圆明园文源阁前,也是当时圆明园最大最有名的一方立峰,乾隆将它与颐和园的青芝岫相提并论,所谓“青芝岫及此玲峰,二物均西山神产。”可惜此石后来毁于战火,仅存几块残石。如今,乾隆当年御赏的北太湖石尚存于京城有多方,其荦荦大者如颐和园的“青芝岫”、中山公园的“青云片”、北海公园的“云起”石等。

不同于其他石种,太湖石不但产地极广,而且储量极富,大小皆有,巨者可达几十米,微者不过几厘米,其质地变化差异也很大,优质如太湖水石,质地硅化乃至玉化,极易出包浆,更多的山产石质地粗粝,皮壳粗糙,不可亵玩,但恰好是旱太湖石表皮的这种枯涩感,令人遐思。如果说,古代四大名石的质色各有千秋,各擅胜场,那么,太湖石的涩,和灵璧石的润、英石的皱、昆石的透相比,加上它的丰厚文化积淀,显然更能体现“石令人古”的意趣,所以是古典赏石的杰出代表。

长兴太湖石,其实也是有着深厚底蕴的。如弁山所产太湖石,至少在宋代已经闻名遐迩了,很多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置石取自这里。词人叶梦得晚年隐居弁山玲珑山石林,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南宋杜绾《云林石谱》也收录有“弁山石”。

说起当代太湖石文化在长兴的勃兴,石痴齐保相可称得上居功至伟,他多年来痴迷于当地太湖石的收藏,藏室名“暂得轩”,所谓“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长兴太湖石文化的大半壁江山,从2014 年12 月开园的中国太湖石博览园,到2019 年1 月开馆的长兴太湖博物馆,几乎所有的太湖石藏品都是他的收藏,其中不乏精品。如太湖石“云岫洞天”(今归苏州南山堂藏),就是长兴太湖石中厅堂石的名品,云头雨脚,四面可观,十分经典。

石种:太湖水石

苏州留园“石林小院”湖石峥嵘

太湖石的涩,体现了一种古意

猜你喜欢

太湖石长兴石林
李卫平作品
青铜器·羊
李卫平作品
松桃红石林
对长兴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探析
黄河石林
洱海太湖石
长兴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