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道德是人性博弈下的社会规则

2020-12-14杨余

锦绣·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主题

摘要:《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情节刺激,人物立体丰满,剧本充满了创作空间,其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以及能够预设的艺术效果是非常适合进行教学剧目排演的,本文将从案头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剧本,简述剧本的风格及艺术特色。

关键词:主题;主题思想;艺术风格

一、关于选剧

第一,剧本情节悬疑、刺激,通过死者的访问,生者的百态,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及期待。倒叙和插叙的叙事结构,清晰明了的铺排了故事进程,在创作手段及方法上也给导演及演员提出了新的命题,使剧本的可观性大大增加。

第二,剧本的呈现形式比较丰富,它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基础,但表演形式具有先锋实验性质,戏剧故事的价值观念积极向上,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又具有“反讽”的特征。相比现实主义题材的严肃话剧特征,此剧本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与大部分严肃戏剧相异。

第三,该剧本具有较为鲜明的上演的现实意义。传统的中国话剧追求的是“诗意化”的美学表达,该剧却背道而驰,放弃诗意化追求,反而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实质上,更加类似西方戏剧所追求的“社会问题”的根源思辨。

二、关于作品与作者

剧作《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1985年发表在《剧本》的月刊上,是剧作家社会探索三部曲之一,由真实事件改编。剧本讲述了叶肖肖因在公交车上制服偷盗者,身中七刀而死,而周围人漠然的态度,玩笑似的起哄嘲讽,被盗者出于种种原因的不作为,致使他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死后因心生迷茫却又不甘于迷茫,故“灵魂出窍”开始了访问生者寻求真相之路。

刘树纲,国家一级编剧,其作品集中呈现出的风格——采取开放式的戏剧结构,探索演员与观众新的交流,善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变,使情节流动起来。在时空上有大程度的跳跃交错,力争表现人物和生活本身的多层次,同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理论创作手法影响,其作品多运用歌舞、符号化语言等元素,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体现真实,展现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复杂性以及在道德情感的支配下人内心的纠结与彷徨。

三、关于主题和主题思想

本剧主题:真实与伪真实——谁敢直面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主题思想:谁在坦诚的面对真实欲望,谁在伪饰的面对利弊选择?肖肖的见义勇为使他反被迫害,虽然以生命为代价但却灵魂永存,多数漠视麻木的目击者虽有力而不为,他们的隔岸观火之举虽保全了肉体却永失了灵魂。面对肖肖灵魂的访问,他们的态度各异,肖肖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他没有道德绑架般的批判而是选择理解宽容般的原谅,到头来不过是一出黑色幽默的好戏。怯懦和勇敢,伪饰和坦诚,使每一个“目击者”作出反省和选择,如果我们身上没有直面人性最真实一面的勇气,那与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有何不同?

四、关于体裁、风格及艺术特色

这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悲剧,离奇般的故事情节,将人物间互相猜测、质疑层层抽丝剥茧般地揭露出来,用带有神秘色彩的叙述方式,将剧作家的核心思想进行宣泄。

从作品内容上,剧作家真实的开掘了人物的心理空间——在人物心理开掘过程中强调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与不统一性,强调了人真实的心理,即死者在生者内心当中不同的情感强度,如:真情悼念死者的“红领巾”和逃避责任的范主任,亦如不同于这两类的其他乘客“事不关己”的态度。剧作家在剧本的写作上强调了真实的心理空间,从多维度阐述了“真实和伪真实”,在真实的外衣下,也许隐藏着伪真实的躯体。

同时,剧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强调了生活逻辑与哲学——生活中范主任与肖肖的关系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无过多交流也无更多情感,多的只是人情世故中的偏见与照顾;一开始的“偏见”、事发后的“推诿”、领导重压下的“委曲求全”,无不体现着剧作家在写作中寻找到的生活依據与哲学。同样,不管是赵铁生还是路人甲乙丙丁甚至是警官与其他乘客,他们皆来自于现实生活。可以发现剧作家的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现实生活”的影子,也许在事件发生中,你、我、你们、我们、都是剧中的甲乙丙丁,兴许剧作家想表达的就是“你会做何选择?”。

从剧本的结构上看,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价值观念的对立面,不断发展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激化,爆发为主体意识与时代精神的思考与觉醒;最后,在真实与伪真实的思考下,凸显了人的道德审美取向。

从艺术技巧上凸显了剧作家的写作风格。

首先,从人物塑造上看,其风格具有群像式特征——歌队成员扮演的父女和两个扒手由肖肖的回忆展开行动,还原案发现场,纠葛起相关人物间的关系,激化矛盾,推进剧情。人物形象还具有富有个性,色彩丰富——处长既对女儿表现出无微不至的照顾,又利用女儿帮助自己塑造成独居且生活不易的父亲形象;赵铁生一方面性格上好大喜功自吹自擂,另一方面他又具有一些善良和悔意。

其次,从情节结构上看:第一,情节紧凑严谨——环环紧扣,跌宕起伏,以时间为线索层层推进,以人物为中心纠葛关系激化矛盾,以事件为引爆点触发高潮;第二,叙事结构丰富——全剧有两条叙事线,一条是肖肖对生者的访问(主线),另一条是事件故事发展线(辅线)。两条线索从分叙到交织再到合一,脉络清晰,符合情理出人意料。第三,矛盾冲突巧妙完整——既有人物与自我的冲突、又有人物与人物的冲突、还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肖肖的迷茫和不甘于迷茫的内心冲突、肖肖与扒手间的对立冲突、肖肖与当时麻木冷漠的社会风气间的本质冲突。

最后,从戏剧观来看,该剧具有先锋实验性质,具体体现为——大量运用歌队元素、面具装饰、鼓点节奏试图打破镜框式舞台的空间限制,打破“第四堵墙”建立新型的观演关系——演员即观众,观众即演员,形成独特的画面组合、道具组合——人与人的组合、人与物的组合、人与空间的组合、人与节奏的组合。特别说明:此剧中的歌队不再是剧情的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到戏剧冲突的,它既是歌队的成员,又是剧中的角色,还是可随剧情变化的非中性角色。这样的表现形式增加了戏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增加了人物的可塑性。

作者简介:杨余(1992-),男,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导、表演理论与实践。

本文为2019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艺术院校戏剧影视表演本科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川教函[2019]514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主题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