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把握人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20-12-14张艳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多样性作用

摘 要: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它相比于动物的需要而言,具有更广泛、更多样的特性。人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人的需要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需要”是一种潜在的力量,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演进的拉力,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正确认识人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减少虚假需要所导致的不合理的实践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需要; 历史阶段性; 多样性; 作用

一、需要是人的本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为他们的本性”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现实的人的本质在于具体的人性之中,是人性中实质性的内容。在讨论需要之前首先要明确马克思笔下的“人”是指“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作为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因而是具体的社会的人。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概念,具体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实践着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即社会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第一个需求就是生存需求,人类生存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创造满足自身生存的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对物质资料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只有满足这一类需要,人类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其次,当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开始追求享受需要。马克思说过:“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随着人们自身技能的不断提高,人在不斷满足衣、食、住、行等等的同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享受需要。最后,人的更高一层的需要是发展需要。在物质领域方面,不仅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享受需要方面也要得到满足。那时人的劳动完全出于劳动着的本性,有选择的自由,人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在精神领域方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需要。在发展需要阶段,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劳动,获得自己需要的发展。

二、人的需要具有历史阶段性和多样性

自现代以来,我国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的变化,而人的需要也随之而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向苏联学习,建设新中国,1953年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时期,人民的需要是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时,人民的需要变为了对物质文化的需要。直到2017年,我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的需要也在随之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谈到了许多需要的概念,他说“在现实社会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人有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对光和空气需要、感性需要、工人需要、劳动需要、最迫切的需要等。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给人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三、人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

1.需要与生产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指出,“生产提供满足需要的对象……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成为个人需要底直接对象和服务者,并在享受中满足他的需要”在生产环节中,需要与生产具有互为前提、互相决定的关系。需要是生产的前提,离开生产去谈需要,需要就会变得空洞而无意义,没有需要,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无法流通,生产就是无效的。需要还是生产的原动力,决定了生产的对象和生产的数量。生产劳动不仅可以制造出满足需要的主体、对象和满足需要的方式,还能促使新的需要的产生。除此之外,由于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不同,个体生产出的产品也不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交换,才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

2.人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方向

在社会发展中,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需要是人行动的原动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的需要是能够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后,人民的对生活有了新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努力奋斗带领人民创造好的生活。在新时代,人民期待能够过上美好生活,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的党,便以人民的需要为行动动力和指南,奋斗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的需要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不同,它不仅是人行动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向前发展的东西。

(二)人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潜在的消极作用

1.膨胀需要导致生态失衡

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是导致生态问题的前提。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指出人类有很多需要,比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这些需要都与自然界有关系,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社会是改造的“自然界”,人类的生存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一方面就表现为对自然过度的占有,导致资源、生态、环境的相对匮乏、恶劣、恶化,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2.错误消费观麻痹了人的真实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商品化的东西都可以被购买到,人被淹没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人对对象的需要被其他因素所掩盖。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购买力增强,消费不再是单纯的以需要为依据,消费者消费的原因有的是是受广告的影响;有的是在攀比心理支配下产生购买欲;有的是因为从众心理产生的购买欲。其次,现存制度中对消费持鼓励态度,加大生产以实现更多地消费,利用精美的包装提升商品价格,导致消费具有精美包装的产品成为一种非真实需要的时尚,让很多消费者产生盲目购买的心理。最后,膨胀的消费观导致一些人做不合法的事情,对稀有物品的消费也被人当成一种炫耀方式,甚至有些人消费本不能消费的商品,比如掠杀和国家保护动物、野生动物和稀有动物,用他们的皮毛加工成商品,高价售卖,或者是将他们搬上餐桌。这些因素下人对对象的需要可能存在虚假需要,在这些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真实需要被掩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张艳艳(1993.03-),女,汉族,河南人,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2018级研究生,邮编:610041. 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多样性作用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由古典戏曲看“代言体”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