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研究

2020-12-14章涤凡常浩娟于博张倩茹孟庆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0期
关键词:竞争力中医药

章涤凡 常浩娟 于博 张倩茹 孟庆红

[摘要] 为提升云南中医药产业竞争力,云南中医药亟待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云南药材资源、民族医药和地缘特点等优势是创新集群发展的基础,政策上重视中医药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外合作广泛开展等为创新集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结构基本形成,但是运行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协同效果不明显,内外部效应比较弱。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需要进一步完善运行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和人才引进,借助国内外合作平台推动集群效应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 中医药;创新集群;优劣势分析法;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10(c)-0193-0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Yun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novation cluster

ZHANG Difan1   CHANG Haojuan1   YU Bo1   ZHANG Qianru1   MENG Qinghong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500, China; 2.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Yunna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Yunna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rgently need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advantages of Yunnan′s medicinal resources, ethnic medicine and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cluster. The policy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rong market demand, and extensive coope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vid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cluster. The innovation cluster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Yunnan has been formed basically, but is not perfect in operational system and mechanism, with no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and weak internal and external effects as well. The innovation cluster of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dustry in Yunnan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its operational system, enlarge its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play of the cluster effect with the help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operation platform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novation cluster;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 analysis; Competitiveness

全球竞争已经从公司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地区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创新集群对于地区创新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创新政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1-2]。鉴于此,云南中醫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一定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创新集群发展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研究发现: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趋于集群、成簇的发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创新来源于各创新主体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创新集群是“一种简化的国家创新体系”[3]。2000年前后,部分国内学者开始介绍创新集群的概念、特征和结构,之后一些学者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集群问题的分析,对国内外创新集群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和经验介绍等[4-5];2010年前后,丁魁礼等[6]从创新集群的演化动力、生成机制、成长路径、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近10年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对创新集群内在运行机制、如何有效运行,以及国内一些地区创新集群的发展进行了探讨[7-9]。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首先结合云南中医药产业特色、现状和趋势,对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充分论述;其次为提升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的竞争力,从横向的创新价值链和纵向的创新集群发展过程构建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框架体系;最后对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政府多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促进云南中医药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10]。《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云南省要充分发挥云南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把云南省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11]。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中,70%以上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2014—2020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目标收入和实际收入见图1。

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766.0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5.2%,首次发展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其中,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174.6亿元,同比增长14.9%,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8.9%)的6.0%[12]。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结构见图2。

2017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218.9亿元,同比增长25.4%,超过全省GDP增幅15.9%[13]。2018年,云南省医药工业总产值536.9亿元,生物医药同比增长15.5%[14]。2019年,云南省将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2018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见图3。

据统计,云南医药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37亿元,增长了20倍。云南全省已获国家中医药保护品种30多个;获得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基地14个、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认证机构2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认证机构6个。“三七”及“三七种子种苗”两个标准获得国际化标准组织(ISO)立项。“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白药集团构建了以云南特色资源三七为基础的白药系列、田七系列为主的产品格局。2014年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的“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入选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优劣势(SWOT)分析

2.1 创新集群优势

2.1.1 中医药资源禀赋突出  云南省中药材的种类和产量均为全国之首。根据全国第3次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云南有中药资源种类6559种,占到全国的51.4%。其中药用植物有6157种,占全国55.4%,人工种植药材145种,占全国48.0%。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794万亩,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另外,云南药用动物有372种,药用矿物30种。云南地区特色药材和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有三七、灯盏花、砂仁、天麻、云木香等。其中三七药材产量占全国70.0%以上,砂仁产量占全国60.0%以上,均为全国之最。

2.1.2 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  云南有26个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有典型的地区特色。有明确记载的少数民族药物2000余种,已收集的民族医药验方30 000余个,已开发的民族医院内制剂180余种,民族药制剂250余种。彝、傣和藏医药等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纳西族东巴医药、白族医药、哈尼族医药等也有较为成熟的实证理论。

2.1.3 地缘优势明显  云南与贵州、广西、四川、西藏地区相连相通,并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从古至今都是我国通向南亚的门户,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大通道。云南有10余个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国西南地区与邻国传统医药交汇富集区,对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和走向国际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2.1.4 协同创新体系完整  云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完整,已经实现了由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机制。由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云南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的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云南中医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典型代表。

2.2 创新集群劣势

2.2.1 创新集群发展不成熟,创新主体协同效应不明显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目前处于新兴阶段,创新主体之间已经建立联系,并形成协会组织和联盟。但是,集群效应不明显,经济影响较弱,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度不高。

2.2.2 创新基础条件薄弱,高水平的专业创新组织和平台缺乏  云南部分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有自己的专业创新机构,如云南白药集团的创新研发中心,昆药集团的药物研究院,但许多医药中小企业还是缺少创新研究组织,或者创新研究能力有限,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有一些研究平台,更多的集中在理论基础研究,实践和推广率低,创新动力不足。

2.2.3 创新资金不足,且资金配置分布不均衡  中医药具有创新难度大、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创新主体研发资金主要是政府投入和自给自足,外部融资困难。一些大企业相对来说自有研发资金充足,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资金严重不足。同时还存在资金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对于一些研究能力强、研究成果突出的机构更容易获得政府和其他单位的资金投入,而研究能力差的企业就很难获得外来资金支持。

2.2.4 国际化产品研发不足,且国际化道路困难重重  中医药在国际上认可度低,中医药技术和产品也多侧重于国内市场的推广,但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需求规模有限。产品的研發与国际标准不衔接,并且国际水平的中医药标准制订和专利申请数量非常少,国际化难度大[15-16]。

2.3 创新集群机遇

2.3.1 国内和国际合作稳步发展  多形式和多层次合作积极开展,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昆明市中医医院建立合作,云南省人民政府与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中药研发合作等。以地缘优势为依托逐步展开国际交流,云南中医药大学在缅甸曼德勒承建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云南引领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合作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并达成“丽江共识”。

2.3.2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引导和支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云南政府签订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桥头堡中医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支持云南中医药的发展。云南政府结合当地特色,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养老产业。

2.3.3 创新意识增强,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近年来,云南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培養体系。云南省目前有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0个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并在部分州、市设立二级工作站。

2.3.4 社会需求增多,国内和国际认可度提高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病、疑难杂症和瘟疫等发病率提高,人们预防疾病意识增强,健康需求日益增加。中医药讲究治未病,在养生保健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中医药越来越多被人们所接受[17-18]。2019年世界卫生大会首次将中医药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2.4 创新集群挑战

2.4.1 中医药发展中的多种不平衡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  中医药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主要有:中医和中药发展不平衡、中医和西医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需求与供给发展不平衡。中医相对发展较快,中药受到原材料和制药标准等限制发展缓慢。中医的推拿和针灸率先国际化,推广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中药全球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治疗原理和效果的差异性,导致西医盛行,普及较快。统筹规划不完善导致城乡发展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养老需求与中医药普及率低、服务能力不足之间形成矛盾。

2.4.2 中医药发展竞争激烈,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不利  国内一些大企业如同仁堂、太极集团等都在快速发展,各个地区也出台了许多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典型国内创新集群有“张江药谷”“生物谷”等,而国际上日、韩、德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云南白药集团进入国际化市场的主要是牙膏,中药类产品非常少。

2.4.3 中医药文化普及和传播困难  传统中医药理论融合了人文社会学、哲学,以及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等,博大精深。治疗疾病的原理复杂,内涵理解困难。并且治疗过程一般比较长,治疗效果缓慢,不易被患者接受。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难度大,个人经验和理解非常重要。文化差异也导致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过程缓慢。

2.4.4 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约束增强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药治疗效果,中药对野生动植物药材依赖程度高,在我国600多种常用中药原材料中,80%以上依靠野生原料。过度开发使得野生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同时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的增强,中医药将会面临有医无药的困境。

3 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结构分析

通过对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的SWOT分析,为了提高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竞争力,云南亟待完善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体系。本文从纵向发展过程和横向价值链两个角度分析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结构,见图4。从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在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已经搭建起有相互合作关系的创新集群结构。但是创新集群结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协作动力需要持续驱动,才能让这个结构系统有效并迅速的运转起来[19-20]。

创新价值链过程包含的节点主要有三个:科学研究、产品生产和产品市场。在创新价值链过程中通常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上游向下游引导的创新发展过程,由高科技水平引领,然后扩大到生产和市场;另一条是下游向上游引导的创新发展路径,强大的市场需求、营销能力或生产能力导致研发能力的发展。这两种路径往往同时运转和存在,只是起作用的强度不同。从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现状来看,目前主要是第二条路径的作用最显著。

成功的创新集群需要多种要素的支撑,根据云南中医药产业特点和科技创新集群结构,分析云南中医药产业集群创新成功发展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创新集群宏微观管理体系、科学研究的软硬件基础、充裕的研发资本、完善的创新服务、鲜明的地方特色、充足的人力资源、创新的文化和理念、创新主体的地理位置。同时,创新集群内部的知识、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及人才、资金和物流的合理流动才能保证创新集群体系有效运转。

4 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对促进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中医药产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已经达到了战略地位,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创新集群要作为产业发展的优先条件,并在产业发展中成为核心内容。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应带动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发展,提高云南中医药竞争力。②完善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集群运行制度,积极推动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促进创新集群快速并有效的运转起来。③以竞争优势为基础,向国内外成功的创新集群借鉴和学习,从创新集群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④大力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好中医药传承,并积极与现代医药相结合,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⑤依托“一带一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合作”等大背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和加深云南中医药的国内外交流和合作[21]。同时宣传和传播云南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推广云南中医药技术和产品[22]。

[参考文献]

[1]  周然,施怀生,张波.创新是中医药学永续发展的第一动力[J].中医杂志,2018,59(19):1621-1623.

[2]  王永炎,田金洲.新形势下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7):533-536.

[3]  Innovative Clusters:Driver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 OECD Proceedings,2001.

[4]  杨洸,雷加骕.国外创新集群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4(6):64-68.

[5]  彭灿.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经济学习与模仿创新集群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2):43-46.

[6]  丁魁礼,钟书华.创新集群中知识、组织和制度的共生演化[J].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99-1906.

[7]  董微微.中关村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剖析及启示——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4,33(11):16-20.

[8]  严炜炜,胡昌平.面向创新集群的跨系统信息服务融合需求与推进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3):63-67.

[基金项目]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基金项目(2020C X03);云南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基金项目;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YSX2019 12)。

[作者简介] 章涤凡(1971-),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健康产业发展与促进政策研究。

[通讯作者] 孟庆红(1967-),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竞争力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日本竞争力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