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2020-12-14张征赵会赓杜勇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整合

张征 赵会赓 杜勇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日臻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目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自我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科内容相互分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阻碍了从医学院学生到专业医生的过渡。现代医学的发展有赖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互补和融合,以实现协同发展。因此,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基于对医学教学现状的描述,结合国内外整合课程的具体措施和经典案例,提出相应的建议,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以网络授课为平台,为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提供方向,并对未来医学进步作出展望。

【关键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2--01

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而来的。医学发展经历了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的阶段。如今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但在医学教育、医学生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先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开始临床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基础与临床课程分裂脱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负面影响,难以适应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导向和目标。因此需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及时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课程整合概念的提出为医学教育带来了曙光。

1 我国医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 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相互割裂

从长远来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印证、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后者是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发展。但近年来,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在教学交流与合作方面少之又少甚至根本没有交集。基础课程教师长期从事基础知识教学,无法及时了解和传授相关疾病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兴治疗方法。临床课程教师在长期的医疗工作压力下,逐渐放松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研究。各个教师在课堂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这导致了早期的医学基础和后期的临床实践脱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不知所措,很难抓住重点,不能融會贯通。这种情况背离了医学教育的理念,违背了医学教育的目的。它对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1]。

1.2 学习任务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医学作为一门难度大、涉猎面广的学科,常常使学生痛苦不堪。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外妇儿学等课程相互交织成一个网络,不仅要求学生多听多记,而且要求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灵活运用。此外,由于时间的缺乏,学生无法及时掌握、理解、吸收、活用所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削弱了学生对所学医学知识的重组、消化和吸收能力。学生面对新知识不知所措,对于旧知识疏于管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导致未来医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能力降低,这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1.3 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

作为学生,我们在这一阶段所接触到的考试通常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的,通过试卷的分数来反映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如果学生在这一阶段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可以及时结合分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考试初衷似乎并无任何不妥之处。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本末倒置,他们似乎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过于注重死记硬背以求得到更高的成绩与排名,而忽视了对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临床能力的培养。

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无不妥,问题在于学生似乎忽视了实践操作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在我们国家,医学生通常需要两年左右时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对临床知识接触较晚,动手实践能力欠缺,临床经验不足等现象的出现,将来从事工作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难以完成从医学生过渡到临床医生的职业转换。要知道,对于一个优秀的医生来说,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但目前对实践能力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生的进步,注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和临床型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课程整合的发展历史

2.1 什么是课程整合

医学课程整合的内涵是加强医学体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追求“1 + 1大于2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拼盘课程”或“教师整合”。要使整合课程各要素间联系紧密、衔接连贯,关键在于确定何时给予学生何种知识更有利于完成知识体系整体化[2]。

2.2 国内外医学院校对课程的整改措施

医学综合课程教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北美医学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欧美及国内诸多院校医学生的主要课程教学模式[3]。1952年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模式,按照器官系统、形态、功能对课程进行重组,重新划分学科门类,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使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4]。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最早提出围绕临床问题组织相关医学课程,实施基于问题的课程模式。1985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实施了“新途径”课程计划,不仅整合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而且还整合了医学和人文学科。“基于问题”整合重组来自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此外,中国医科大学整合了9门基础医学课程。北京大学医学部将基础医学形态学与功能学课程分开进行整合,将学术研究与基础与临床课程紧密结合[5]。虽然各院校整合的具体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实践证明,整合课程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2.3 我校相关的教学改革

我校开展了整合课程的教改实践,由临床医生向医学生讲解临床知识,通过实际病例、临床资料等一线资源,在基础认知层面深入了解临床知识。风湿病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由于其病变涉及多个系统,涉及范围广泛,治疗药物相对少见,学生接受程度低、掌握难度大,因此,我校开设了风湿病与药理学一体化整合课程,帮助学生从药理学的角度更好地了解风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尤其是治疗方案。例如: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在临床上更多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最常应用的疾病就是风湿性疾病。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它只具有镇痛等改善症状的作用,不具有改善骨侵蚀、阻止疾病进展的治疗作用。而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则成为一线治疗用药。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早期使用速效制剂可以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由这个例子,我们明白了虽然是同一种药物,但在不同的疾病中,其地位及可达到的作用有明显差异。通过课程整合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一致性,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为综合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此外,“以问题为导向”的PBL课程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将被动的、机械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的、灵活的知识获取。通过临床场景模拟,实现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此外,学院还开设了早期临床实践、早期社区卫生实践等课程,鼓励学生从基础学习转向临床学习,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临床环境,更好地了解专业医生的日常工作。作为参与者和旁观者,学生们沉浸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通过对临床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实践快速结合。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临床问题融入到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并努力解决问题,加强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联系。

3 建议和措施

3.1 通过网络教学丰富课堂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有助于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实现云课堂教学的互动。通过网络收集教学资源,集思广益,开阔学生思维,丰富课堂学习。结合学科特点,在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探索自主、共享、共赢的学习模式。利用直观的课件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6]。教育信息化改革不仅有助于突破基础和临床之间的障碍,加强基础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便捷[7]。

3.2 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 目前,许多教師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所教授知识的重复率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费时费力。为了修复这些不足之处,将相似或者密切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简化课程内容,突破单一课程的限制,促进课程交叉、互补、渗透,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削弱各种学科的知识边界,并形成全新全面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综合性系统集成课程加强了学科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重复,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临床思维模式的构建。此外,建议选择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对教学改革充满热情的教师,经过专家的严格审核,择优资助。整合不是各课程之间的叠加,而是各学科之间的逐步、合理的整合[8]。教师既是学生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同行者,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亦师亦友的关系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在学习方面更进一步增添动力。而加强教师之间的关系,强强联手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乃至生活轨迹产生积极影响。

3.3 评估方法多样化

目前,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多以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结果,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疯狂地复习,在短短一个月,更有甚者在一个星期内就完成了整个学期的学习任务。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必然是江河日下。应及时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防止学生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且,这样一种费心、费时、费力况且毫无效果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应现在的医疗体系。由于我们的职业存在特殊性,所以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掺杂任何虚假,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病人更是一个个家庭。我们倾尽全力除人类病痛,助健康完美,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对病人及其家属的负责。因此,如何增加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如何全方位考核学生,如何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可采取措施例如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临床综合知识运用;提高对具体病例病情分析类试题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分析处理紧急医疗事务的能力。整个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次测试根据不同比例计算总成绩;将操作能力纳入考试范围;采取网络考核的形式;将临床病例纳入试卷等。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进步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需要教师、学生等多方合作,实现共赢。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相信新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对职业医师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的步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兴复合型医学人才必将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王文星,李豫凯.关于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基础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49-50.

赵丽微,辛程远,蔡建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6,45(26):3732-3733.

孙鹏,黄继东,柏杨,等.整合课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历程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62-63.

窦春潇,刘强,孙宝志.哈佛大学医学院2010年整合课程体系概况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152-154.

吕立夏,李国霞,李姣,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整合课程的启示[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44-746.

赵菊芳.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问题分析报告[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111.

钟秀宏,张以忠,郑中华,等.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乡村医生医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9):1069-1071.

陈志武,郭岩,沈玉先,等.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54-1056.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整合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T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总结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