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应对策略

2020-12-14吕定红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文科生文科子女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地方高校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历年来就业率偏低的文科生而言,其就业竞争和压力更是愈发严峻。本文就地方高校文科畢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缓解地方高校文科生就业压力,破解就业难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

逐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作为地方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院校和重点院校相比,不管是自身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还是基础设备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无优势,因此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而对于就业“弱势群体”的文科生,其就业难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何突破地方高校文科生就业难这一尴尬局面,是值得大家思索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就业压力增加

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后,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逐年递增,毕业生同比增长。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临近874万余人,同比去年增加了40万人以上,又创历史新高。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与高校的扩招数无法同步时,就业困境严重凸显。而地方高校的扩招更多的是基于文科专业的增多和文科招生人数的增加,因此,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更加严重[1]。

(二)求职期望过高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的增长,大学生再也不是以前人们所公认的“稀缺资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成了用人单位关注的重要方面。文凭的贬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但仍有相当部分毕业生不以为然,依然自信的以为大学生的身份是自己求职的利剑,依然乐观地坚信一定能找到薪水高、地位高、还轻松的工作,对于待遇低、不体面、地区还偏远的工作丝毫不感兴趣。过高的求职期望导致了较差的求职结果,而出现该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

1、自我定位不准

自我定位主要指个人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分析自我前提下,明确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今后发展方向[2]。当前相当多大学生内心浮躁,受外界纷扰的环境,虚荣、攀比心理严重,而静下心来对自我进行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的不多。盲目乐观,使他们无法正确地评估自身能力,总是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很优秀,能完全胜任心中理想的工作。一些毕业生甚至直接在面试上放出豪言:公司的发展,舍我其谁!过度的自信却彰显出自负的心态。

2、个人价值观低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个人追求的价值观有关,一旦毕业生的价值观出现问题,势必会直接影响毕业生择业。当下,受功利主义和追求安逸思想浪潮的影响,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过度地关注岗位的薪资待遇、享有的社会定位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发展与舒适度,“公务员热”和“考研热”等现象依然突出,而自愿投身基层项目或进行创业的毕业生少之甚少。

3、家庭教育的影响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很多观念和思想的形成都是源于家庭教育,父母的对职业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子女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一直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一些官本思想较严重的家庭,甚至指望靠子女的成就来彰显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一心指望子女为官为禄。从小给子女灌输的学习标准也是“学而优则仕”、“学习之上、成绩至上”等的思想,过度对子女学业的关注,把一切干扰子女学习的事都抹杀在萌芽之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想法使子女对许多家庭责任漠不关心,进而也影响了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使毕业生在择业中只关注自我优越感,而忽视自我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

(三)竞争优势较弱

作为地方高校,由于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的薄弱,再加上基础设施、地方发展以及国家关注力度均不具优势,导致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受重视度明显不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竞争压力较大。对于原本处于难就业的文科生而言,则更无优势可言。

1、男女比例失调性别歧视

纵观全国,不管是文科专业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中的文科学院,女生比例都远远超过男生比例,有些文科专业好几十号人中甚至只有数个男生,男生成为了文科专业中的“稀有资源”。文科生的就业情况自然更取决于女文科生的就业状况了。然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生在社会上的角色定位普遍低于男生,这一点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再加上女生必然面临经期、孕期和哺乳期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在职场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势必比男生要弱,从而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出现性别歧视,尤其是“二胎”政策开放以来,该现象更为凸显,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在招聘条件中直接写明“限男性”等字眼。如此,加剧了地方高校文科生的就业难度。

2、专业取代性强

基于文科与理工科的培养方向和目标的不同,在实际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大不相同。一般而言,理工科的专业性更强,比如,对于化工、机械、医学等理工科专业,既要熟记诸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更需要结合实践研究进行融会贯通。而对于文科专业,虽然学习范围较广,但是更多的知识是偏理论性,需要熟记背诵的较多,结合实践运用的较少。这种差异性进而导致了就业机会上的差异:理科生能干的工作,文科生务必能做;文科生能干的工作,理科生未必不能做。这种专业的在工作岗位上的可取代性无形之中削减了文科生就业优势,文科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

3、名牌效应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不再局限于英语水平、计算机等级等相关专业技能的证书了,即便是相同的专业、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不相上下的面试表现情况,面试官仍然会将橄榄枝投向“名牌”高校的毕业生[3]。相当部分用人单位在设置岗位条件时甚至将门槛调为“限985、211,双一流等高校毕业生”。贴上地方高校毕业生的标签,用人单位对学生自身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认可度偏低,进而加剧了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弱势地位。

二、缓解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一)社会方面

1. 政策支持,提供机会

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难,难就难在既没自身优势,又没政策支持。基于此,要破解地方高校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社会支持和政府重视必不可少。对于就业“弱势群体”的地方高校而言,政府应带头搭建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扩充就业岗位。此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地方高校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应当提供适当的就业经费支持和帮扶,鼓励和激励毕业生就业、创业。

2. 改变认知,一视同仁

用人单位的认知偏差会直接毕业生的就业[4]。不管是对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区别对待还是对文科女毕业生的性别歧视,都将使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因此,要想破解这种局面,用人单位需要改变一些偏激的认知,关注学历的同时,也要重视能力和潜力,用一视同仁的眼光看待毕业生,适当地降低门槛,为地方高校的文科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家庭方面

1.精神上,观念纠偏

家庭观念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无需赘述。家庭中错误的就业观会使毕业生的就业陷入更尴尬的局面。为使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作为父母,需要更多地向子女传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的思想,更多地引导子女关注职业精神和素养,理性地进行择业。

2.行动上,倾力相助

每位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期望都是成龙成凤,所以,在子女面临就业的时候,家长会结合自己的意愿提出各种建议和要求,但实际性的帮扶却是甚少。尤其对于地方高校文科生而言,更需要加强对就业形势的了解,与时俱进,留意身边的资源,尽可能的通过亲朋好友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和实际帮扶,助力子女顺利就业。

(三)学校方面

1.优化专业设置,改善培养模式

针对于地方高校,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盲目扩招的现象,则必须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结构能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避免供过于求而导致的就业压力。此外,改善文科专业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之余,学校应积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开展系列社会调研与项目考察研究,加强对文科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培养出来的文科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择才标准,更加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

2.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创新创业

为减少缺乏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屡屡受挫现象的发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帮助毕业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专业的就业趋势而前景,从而引导毕业生结合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进行合理地职业定位。邀请职场经验丰富的校友进行求职经验分享,简历制作和面试模拟的指导。同时,通过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成功典型”讲座等,鼓励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

(四)学生方面

1.摆正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

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环境,毕业生更需要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避免盲目跟风现象。通过对自身进行认真剖析、合理的定位,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对自我价值观的体现也需进行充分思索,摒弃官本主义思想,不被金钱权利而左右。同时,树立多元化就业观,紧跟就业形势,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及时调整求职目标,先就业后择业。

2.提高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就业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毕业生自身实力强弱的问题[5]。对于原本处于就业劣势的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来说,只有切实提高了自身能力,才能從真正意义上破解就业难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早对自身进行合理规划和清晰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能激发学习动力、激扬斗志,也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此外,平常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注重求职技能的提高,通过不断观摩学习、实践锻炼、实习体验,练就过硬的真本领,打造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激烈地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就业梦!

总之,就目前来看,地方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而造成地方高校就业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想破解该难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发力,共同攻坚克难。同时,作为就业的主体,毕业生必须要对自身进行清晰而准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造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走向岗位,成就职业梦!

参考文献:

[1] 许丹丹.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 科教文汇,2013,(9):3-4.

[2] 王晓红. 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的分析[J]. 高校教育研究,2004.04.100.

[3] 麻琳琳.我国普通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电子教育,2013,( 1) : 65

[4] 陈建辉.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08: 80-81.

[5] 古力铭.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9(5):102-104

作者简介:

吕定红(1992年10月),女,汉族,湖南永州,硕士研究生,助教,湖南师范大学,生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吉首大学.

猜你喜欢

文科生文科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豆文科作品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孙文科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