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与转向,“问道”舞剧

2020-12-14

上海戏剧 2020年6期
关键词:院团问道舞剧

当虹桥路边的金桂随风播撒香气的时候,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再度迎来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这一舞蹈界的年度盛事,为上海乃至全国各地而来的观众带来精神上的飨宴。然观舞也需凝思深虑,实践终须理论指导,9月26日,2020中国舞蹈高峰论坛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论坛在同期举行,论坛以“面向与转向:中国舞剧创作观念、道路与问题探究”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力求焦点关注与追根溯源得兼,破解当前舞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

局部与整体:舞剧叙事逻辑背后的体系化构建

舞剧叙事与空间建构一直是舞剧研究的焦点之一。围绕舞剧叙事理念、审美转向和中国舞剧体系建构的重要性,与会专家指出,作为探究舞蹈本体新观念的视觉格式塔,当下中国舞剧带有一种空间叙事的思维,在开拓空间叙事可能性上,借助舞美、多媒体技术,采用多种空间并置的手法,将原本舞台空间从“舞剧叙事的场域”转变为“舞剧叙事的构成”。聚焦于舞蹈本体来探究叙事逻辑,其背后涉及中国舞剧体系建构这一核心问题。自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以来,舞剧创作出现了在“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几个维度上和谐统一的“爆款”。这类作品设定了集中国故事、中国价值、中国形象、中国精神四位一体的高级美学原则,某种程度上建构着中国舞剧的全新价值体系,从而带动了舞剧叙事逻辑的深刻转变,呈现出结构上的深度戏剧化的原则、调度的深度视听化原则、形式的深度技术化原则。上述转向对舞剧艺术的四个支点“时空视听”进行了新的探索,但作为体系化的核心舞蹈语言的深耕仍显不足。

自我与他者:创作者与院团的角色定位

对于舞剧创作实践的深切关注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之一。有专家对舞剧创作的外驱力与内驱力进行了深度思考,结合个人实践,剖析创作者的外部环境与自身的内部因素的互生关系。外部环境作为作品产生的土壤,直接决定了作品成色,而编导的创作初心、个人特质以及艺术追求所构成的内驱力,也是创作优秀作品关键所在,二者达到平衡与最优化才是创作者最期望的创作状态。而作为院团,制作人、藝术监制在舞剧创作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则是绕不过的话题。文艺院团的工作以演出为中心,这就需要创作的作品“走出去”真正面对市场,同时在艺术制作和生产过程中积极拥抱互联网。除此之外,完善创作团队及创作条件、对创作者给予充分信任、将演员培养作为工作重心,也是院团应履行的责任。

问题与反思:中国舞剧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世界意义

中国舞剧创作存在哪些现实问题?中国舞剧于世界舞蹈乃至世界文化的意义究竟如何定义?有与会专家指出,中国舞剧的创作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现象,它带来的世界影响和意义应是什么值得思考。无论是自主创作还是委托创作,舞蹈艺术家的创新能力不断更迭,而中国舞剧的特质也正在引起国际舞蹈学界的兴趣。同时也有与会专家表示,中国舞剧发展四十余年,不少编导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比赛思维模式,即为获奖而进行舞剧创作,导致同质化作品越来越多;编导自身创新意识不够,使得作品缺乏时代特质,不能反映时代精神等问题值得探究。

面向与转向:寻找中国舞剧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支撑点

面向谁去探讨中国舞剧?与会者给出的答案是:面向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从人民的角度和服务人民大众的角度找寻出路,在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达。在舞剧的走向或面向上,不仅要深度挖掘人性的内在表述,也应该立足中国性、时代性、大众性等诸多表征。舞剧艺术的灵魂只有落于中国精神,才能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高峰作品。“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或许这才是中国舞剧讲好中国故事所要寻找的最好的理论支撑。

一上午的对话与商讨虽不能将中国舞剧面临的种种抉择与疑惑解决殆尽,但讨论的意义更近于蝴蝶振翅所产生的气流,或将在在场所有听众的脑中引发“飓风”,进而震荡开来,成为促进中国舞剧乃至中国舞蹈创作的催化剂,为中国舞蹈的奋勇前行添一份力。

猜你喜欢

院团问道舞剧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问道
冯双白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