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转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报告

2020-12-14苏韬张帆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双师型教师

苏韬 张帆

【摘  要】独立院校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产物,它结合社会资本和母体高校的优势,在高起点上得到迅猛发展。同时,独立院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根据《独立院校设置与管理办法》,将独立院校适时、有序地转设为完全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既是国家政策导向的要求,又是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的必要之举。从2008年至今,绝大多数独立院校已转型成功。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的短板之一。

【关键词】独立院校;“转型转设”;“双师型”教师

1.独立院校的历史和发展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多年来,“穷国办大教育”使政府的教育财政负担非常沉重。特别是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大部分公办大学的潜力已经充分发挥,容量已经接近饱和,部分高校甚至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教育措施刻不容缓。党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从1999年以来,便不断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但逐年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而且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基本是在原有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内进行,新办的民办院校并没有被委以扩招的任务,相反,由于公办高等教育系统的扩招,民办院校反而在发展空间上受到一定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前身,公立大学下的民办二级学院在夹缝中出生了。总的来说,它是在公立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而容量接近饱和或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下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艰辛的背景下探索出来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新模式,这类新机制二级学院在扩大优质高教资源和解决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独立学院,则是教育部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自上而下地对公立大学民办二级学院进行规范而出现的高校办学新模式,这是一种既有别于公立大学又有别于公立大学二级学院和纯民办高校的全新办学模式。

二级学院最先出现在江苏、浙江两省,这两个省是全国市场化进程较快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1999年7月,浙江大学试办的独立二级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从此,“独立学院”作为公办高校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的一种特殊形式,发展势头强劲,短短几年,就从沿海地区发展到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到2003年,从最初的江苏、浙江两省举办独立学院,到全国有25个省市举办了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数目达到300多个,本科在校生40多万人。初步形成占地约7万亩、校舍约8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约12亿元、图书约 2000万册的高等教育资源。

2.独立院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我国大部分独立院校进行“转型转设”工作,而“雙师型”教师培养更是民办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比例不协调。由于独立院校在办学之初,处于成本考虑,大量在母体学校招收兼职教师,自主招聘教师很少,导致专、兼职教师比例极其不协调。调查显示,大多数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例高达50%。

(2)教师结构不合理。中高级职称教师多半是母体学校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年龄、身体原因,在3-5年后将陆续离开民办高校。而民办高校自主引进的教师大部分是学历高、职称低的年轻教师,具有一定职称的中年教师出现断层。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进展缓慢。公办学校老年教师不具备“双师”素质,也不愿再到企业实习进修;年轻教师缺少时间和精力到企业定岗实践、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对民办高校有着一定的成见,不愿到民办高校就职。这些因素均导致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缓慢。

因此,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在“转型专设”期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3.培养模式的建立

“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工作包括: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改善培养模式。

3.1认定标准

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独立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我院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依据《武汉大学珞珈学院转型发展方案(三稿)》,修订了《武汉晴川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3.2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办法》有关规定,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否纳入年度考核,此举收到了显著效果。

(1) 2015年,我院全部青年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考评员》证书;

(2)熊姗霞老师主持“全国大学生虚拟仪器大赛”并连续取得优异成绩;

(3)张帆老师主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4)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做教师,进一步我院“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3.3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根据《办法》规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有效期为五年,在这五年期间,从教学效果、教法创新、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比如,陈玲老师采用“N+1”的教学方法进行《电机学》的教学,取得了满意成果。

3.4改善培养模式

为了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我院先后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训中心教师培养计划》,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目标、任务、方法等,引进了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如刘铁湘老师、李欣老师等。

4.结语

本课题在“转型转设”大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做了深入研究,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双师型”教师的表象是取得“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专业职称证书(非教学类);其核心是具有较高工程理念的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真正的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到实地的体现,因此,也是各层次的民办院校的工作重点。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G128)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双师型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独立院校图书馆服务咨询体系的构建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