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性思维与写作教学

2020-12-14张子西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写作想象力

张子西

摘 要 诗性思维是一种想象力极为发达的思维,早期的神话故事便是诗性思维的产物。在当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诗性思维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解读课文,学习写作中的技巧。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写作文体的创作,对于文章的虚构性描写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诗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其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诗性思维 想象力 创新精神 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68

Abstract Poetic thinking is a kind of thinking with highly developed imagination. The early myth is the product of poetic thinking. In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poetic thinking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learn the skills in writing.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creation of various writing styles, for the fictional description of the article has a great role. At the same time, poetic thinking can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growth.

Keywords poetic thinking; imagination; innovation spirit; writing

新课改之后的语文写作教学与之前不同,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人文合一”,着重强调了真实性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要求写作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挖掘写作素材。由于过分强调写作的真实性,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与训练中,许多老师重“实”避“虚”,在写作训练中比较侧重纪实、写实作文的训练,对于虚构写作的训练力度就小了很多。同时,许多老师单纯的追求学生写作中辞藻的华丽与句子的优美,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手法的指导,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因此,本文试图从“诗性思维”的角度,分析“诗性思维”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试图从“诗性的”“非纪实的”角度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1 诗性思维

“诗性”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维柯提出的“诗性智慧”又称“原始思维”,这是一种思维形态,主要是从时间和思维模式上对思维形态定义,并不同于个别西方学者从种族歧视和文化角度方面将“原始”看做是野蛮、愚昧、落后的观点。所谓“诗性思维”是对原始人类思维方式的统称,这里的“诗性”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可以直觀地认为,“诗性思维”是一种想象力极为发达的思维。

在苗族古歌中,“灾年寻良种”“智斗毕卡捞”等故事无不有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是典型的诗性思维,而天神、洪水等描述与西方文化的“诺亚方舟”情节极为相似,令人怀疑是否在上古时期的确出现了大灾难,而不同民族以相同的诗性思维将灾难记载。在中国早期,先民们通过劳动获取生存必需品,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促进了头脑的发育和对世界认识的深入。当先民们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之后,他们开始对自然和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尝试去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和宇宙。但原始社会是一个只有经验没有知识的社会,在面对自然和宇宙的现象时,比如雷电和暴雨,先民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探究,而是恐惧。在恐惧与好奇的碰撞中,先民的求知欲迅速增长,在渴望探求真相却又求索不得的情况下,先民以人类自身为依据,“以己度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自己的认知方式认识自然,解释宇宙,于是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这就是典型的诗性思维。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①先民们无法解释天地开辟的过程,便视天地成长如同人的成长,用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精彩的神话故事。而暴雨为蛟龙吸水,雷电为天庭震怒等等也是诗性思维的产物。

2 从课文的诗性思维到写作的诗性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即写作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这句话也许仅仅表明叶圣陶先生对于写作教学的态度,但却成为一大批老师拒绝诗性思维,拒绝文章虚构的理论依据。诚然,中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并不是以培养文学家为目标,但也并不是仅仅让写作成为学生获取高分的方式,放弃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刚踏进写作的大门便潜意识的与虚构假象“一刀两断”。

而事实上,诗性思维所引导的虚构和假想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如果说如今写作教学中偏重的纪实性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虚构性写作则是建立在一般写作能力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来看一下语文课文。在诗歌中,我们看到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名句,我们学习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看到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一些列诗句都是辉耀千古的名句。总结他们的特点,都具备了非凡的想象力与夸张虚构的手法,这就是诗性思维在诗歌课文中的应用。

同样的,在高中课文中,诗性思维的运用比比皆是。比如《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一些列引经据典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作者在创作时有感而发,由当时当刻联想到过去,形成通感才能写出来的。而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仅仅要在写作课上推广诗性思维的理念,更要在解读课文时直接将诗性思维的理念抛给学生,让学生从课文中直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写作不是单纯的开一门课程叫写作,它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课文直接过渡到写作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像鲁迅的《阿Q正传》,许多人读了都会很惊叹,“阿Q不就是写的我自己么?”有趣的是,不仅仅是我们,许多外国人读了也会有同样的感叹。这就说明,鲁迅在描写阿Q这个人物时就将多数人所拥有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都赋予了阿Q。这也正是诗性思维在写作中更高层次的运用,即将不同人或事物的特点联想串联起来,将其赋予同一个人或事物,使之具有共性,事实上,这就是充满新意的创造。

3 诗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蒲松龄并没有见过狐仙和花仙,却将不同的狐仙和花仙写的惟妙惟肖,性格之间各不相同。《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更是从头虚构到尾,这些都是诗性思维在写作中的精彩运用。具体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这些佳作的写作手法,将其渗透到学生的写作思维中。

比如,在写游记的时候,可以先和学生一起研读《桃花源记》,,然后让学生模仿《桃花源记》虚构一次自己的旅行。在写作之前,请学生先思考如下问题:(1)探究回想不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旅游。(2) 想象自己旅游时期待的见闻。(3)问自己一些问题,如“假如来到了埃及,你最想看到的风景是什么。”(4)想象自己旅行时的心情能够和什么形成通感。

完成以上四个问题之后,学生的思绪已经飞到旅行地了,这时候,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总结学生刚才的所思所想,将其串联在一起,一篇虚构的游记也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联想是训练诗性思维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在写作中,比如本次作文的话题是“水”,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以“水”为核心,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列举出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意象。这所有的意象以“水”为核心放射性展开,学生通过拓展开来的意象来破题写文章,就非常容易了。另外,还可以直接以“水”为起点展开间接联想,比如从“水”联想到“海洋”,从“海洋”联想到“生命”,从“生命”联想到“鸿蒙之始,混沌之初”这一人类的起源,进而联想到了波澜壮阔的华夏五千年历史与文化,这就层层递进的为学生打开了思路。学生从“水”不会直接联想到历史与文化,但间接的联想会让学生步步为营,将写作话题上升到历史与文化的层面,这其实也是诗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事实上,除了小说与戏剧,散文对于诗性思维也是尤为依赖的。将目光所及所有的意向如何与散文的主题联系起来正是诗性思维所擅长的。而在对课文中散文的文本细读中,使用情景预设的方法让学生体味作者彼时彼刻的心境与情绪,也是诗性思维的逆向使用,这对于诗性思维的培养非常有效,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提到,“所有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其实也就是我们提到的诗性思维的创造。这具体到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应细分为诗性思维的整体性和具体性。

所谓整体性,便是鲁迅先生提到的,将各方各处接触过的只言片语,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和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广泛地集中生活中不同的人和事,将有用的部分提炼出来,凭借自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把一切片段融合起来,加以想象,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主题。这些重新凝练出来的情节和脉络或许根本没有发生过,却都有其发生的可能性,是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加以揣摩和推测的。

而所谓具体性,则是对文章的细节处进行艺术加工,运用虚构比喻的手法,反而更能增强文章的主题与情感。比如《战国策》中《荆轲刺秦王》的庭刺秦王一节,荆轲的倚柱笑骂写的栩栩如生,让人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当时的慷慨与悲壮,便是细节性的诗性思维创造,使荆轲的形象瞬间更加明朗。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中,诗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并不是否定之前“求實”的写作教学方法,只是试图提高“虚写”在写作教学中的比重,虚实并重会让学生的作文更具艺术性与真情实感,让文章读起来更有人情味。把握诗性思维创造的整体性和细节性,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也强化了对细节处描写的训练和文辞的使用,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4 结语

通过诗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可以为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寻求到一种新的路径,从而为教师提供一种写作新思维的思考和借鉴,促进高中生现有写作模式程式化现状的改变。诗性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写作中,其创新精神对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更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诗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对写作产生新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注释

① 夏剑钦,王异斋校注.《太平御览》第一卷第一册《天部二》引《三五历纪》.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参考文献

[1] 维科.新科学[M].商务印书馆,1997.

[2]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鲁迅.鲁迅文集[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4] 夏剑钦,王异斋校注.太平御览[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5] 李荣庆,马敏注释.山海经[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写作想象力
想象力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