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精神标识”优势与海外统战工作的推进

2020-12-14姚宇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祭祖陕西优势

摘   要: 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海外华人统战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海外統战工作的基础是民族意识,其中心工作在于使海外华人建立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感,形成对祖国故土的精神归宿感,树立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陕西省拥有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中华礼制创立者周公庙周公墓、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规模庞大的汉陵、唐陵这些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对于海外华人具有强烈的文化吸引力。对陕西的海外统战工作而言,基于陵寝旅游唤起炎黄子孙民族认同感应当也必须成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海外华人中推广陵寝旅游、组织海外华人来到祖国参与民族始祖和先贤伟人祭祀,陕西责无旁贷。

关键词: 陕西; “精神标识”优势; 祭祖; 陵寝旅游; 海外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4.002

The advantages  of  Shaanxi  “Spiritual Logo”  and the Promotion

of Overseas United Front Work

YAO Yu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Overseas Chinese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n important force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foundation of overseas united front work i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its central work is to make overseas Chinese establish a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to Chinese civilization, form a sense of spiritual home to their motherland, and establish a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of the Chinese people. Shaanxi Province has the mausoleum of Yellow Emperor Xuanyuan, the founder of Chinese ritual system, the tomb of Zhou Gong,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the mausoleum of Qin Shihuang, and the large-scale Mausoleum of Han and Tang Dynasty, which are the spiritual symbols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have a strong cultural attraction for overseas Chinese. For Shaanxis overseas united front work, arousing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based on mausoleum tourism must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work. Shaanxi is bound to promote mausoleum tourism among overseas Chinese and organize overseas Chinese to come to the motherl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acrifice of national ancestors and sages.

Key words: Shaanxi;  the advantages of “spiritual logo”;  sacrifice of ancestors; mausoleum tourism; overseas united front work

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海外华人统战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习近平主席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强化了我们对海外统战工作作用的认识,面对疫情冲击下部分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情绪抬头,民族间文化的沟通工作在未来很长时间将不仅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变得尤为重要。海外华人作为沟通我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后疫情时期的国家发展作用十分关键。

一、文化认同感: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推进的基石

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是民族意识,其中心工作在于使海外华人建立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認同感,形成对祖国故土的精神归宿感,树立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三个方面虽然内容和角度不同但却密不可分。这其中文化认同感是根本,民族自豪感是动力,精神归属感是必然,只有在内心真正具有了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的历史成就和智慧宝藏才能激发起民族自豪,也才能在更高的层面将自己的精神归属于中华。而精神的归属与民族的自豪一旦确立又会反过来强化文化认同,形成内在认知体系的良性互动。因此推动新时代海外统战必然应是以建立文化认同为工作中心,而以民族自豪感和精神归属感为工作目标。

海外华人要认同什么样的民族文化?文化一词的抽象性使得提到“文化认同”会令人产生难以捉摸的感觉甚至意识形态被灌输的感受。事实并非这样,对于海外华人而言,他们对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遥远,这种文化贯穿于他们每天的衣食住行之中,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散发出中华文化的魅力。笔者在美国生活期间对此进行了社会考察。以外出就餐为例:华人家庭常常是一个大家庭围坐一周,而欧裔白人的餐桌上总是两个人相对而坐。在对数名海滩散步的欧裔老人访谈中他们都谈到,最羡慕的就是华人老人,儿女住在附近,常常可以欢聚一堂。前NBA明星林书豪的国籍并非中国,除了海外华人的身份,他身上那种中华文化所熏陶出的儒雅更是令他在我国拥有大量粉丝。此次疫情期间海外华人与欧裔人口对待口罩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是文化差异最为典型的例证。正如张明敏在《我的中国心》中所唱:“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文化认同绝非强加给海外华人一套他们所不熟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而是将他们日常生活行为中并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显化为一种价值认同,使得他们的文化行为从自发走向自觉,令他们知道他们的做事方法和价值选择不仅对自己可行,在海外指导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是经过了数千年、数十亿人实践检验、取得过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成就。在不具备民族文化自觉时,他们面对其他族裔人口的不同文化行为或处事方式或者还犹豫不定,甚至萌发自卑,而有了民族文化认同后,他们会更加自信地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行为并以之为傲。民族文化认同所带来的文化自觉首先带来的是海外华人自身的生活快乐、家庭幸福和生命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对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民族文化自觉需要将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进行提炼和系统总结,即将隐藏的文化行为转变为显化的文化体系。

笔者2018年在《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一文中对这一文化体系进行过简单的总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以“集体历史记忆”为中心的社会方法论。在方法论上对集体历史记忆的承认和崇尚为中华民族社会历史经验的长期保存、发展和作用发挥铺平了道路。中华民族之所以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之所以能创造人类历史的辉煌成就,之所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得益于它对自身民族历史经验的珍视、保存、传承和付诸实践,并在历史实践中不断修正形成新的经验。其次,以“孝”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孝”的外在形式是尊祖敬宗,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的孝行,《尔雅》中讲“善事父母为孝”,《孟子》中讲“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二十四孝”都是对日常孝行的歌颂;二是丧葬和祭祖制度,与日常行孝的个体行为不同,丧葬和祭祖是公众行为,更多表现为一种形式化社会制度,其构成了“孝”伦理体系最核心的社会管理形式,丧葬和祭祖的评价体系树立了个人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丧葬和祭祖的参与过程不断在社会成员心底强化先辈历史经验之神圣性,它确保了“孝”伦理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执行,进而保证了中华民族“集体历史记忆”社会方法论的中心地位。

既然中华文明为全体炎黄子孙所共享,那为什么要在海外华人统战中将这一内容作为工作重心?主要原因在于海内外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国内同胞不同,国内同胞聚集而居,大家遵守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外来文化冲击对其生活影响较小,同时国家会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专门设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对社会成员进行系统教育,主流媒体也会对中华文化进行普遍的宣传和推广,从而实现社会层面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整体推动。海外华人与此不同,他们在海外属于少数族裔(新加坡除外),生活的文化环境与祖国显著不同,特别是在英裔人口为主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文化环境是北欧海洋文化,主导价值观是自由主义,主流媒体的文化宣传和多数族裔的社会行为都会对海外华人的文化自信造成影响。一方面,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否定历史的社会建构作用、否定“集体历史记忆”方法论,倡导历史虚无主义和所谓资本主义历史终结论;另一方面,自由主义文化环境破坏以“孝”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不断对各类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社会联系进行解构,其社会的功能选择也趋向于将初级社会群体小型化乃至个体化,小家庭、性开放乃至独身主义已经从原生的海洋民族扩展到自由主义文化环境下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当然更需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民族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民族之根、不忘民族之魂,才能对自己的文化习惯充满自信,才能真正做到关爱家人和热爱民族。

二、祭祖文化:推进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的可行抓手

以“集体历史记忆”为中心的社会方法论和以“孝”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在现实生活中最具仪式感和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就是“祭祖”。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对中华文明而言,祭祖毫无疑问是最具仪式感的文化构成,这一仪式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不同于寓于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文化习惯,也不同于凝练于理论思想中的学理化表达;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日常生活,它不是学理但又充满了学理的内容;因此,即使在海外华人社群中,祭祖依然构成了他们日常最重要的文化仪式,不论是宗族祠堂祭祀还是丧祭、墓祭,都仍然普遍存在。海外统战工作必须因势利导,必须既基于海外华人的生活习惯而又能便于海外统战工作开展。祭祖文化毫无疑问提供了最为可行的政策抓手。

何谓祭祖文化?祭祖是对祖先崇敬的仪式化表达。庄严肃穆的祭祀并不能使逝者在肉体上获得永生,通过这一仪式生者也并非真的期冀得到任何超自然回报,祭祖的作用更多表现为一种仪式化社会制度,其旨在通过对有限生命个体永恒社会评价的方式去实现“孝”伦理体系的社会规范作用——让生者承担一份永恒的敬畏和获得一种持续不断的激励,实现对生者、对当下社会运行中施行“集体历史记忆”社会方法的有效管理,使社会成员的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方法论要求真正融为一体。《论语》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礼记》讲“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表述的均是这一目的。祭祖文化的发展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一个脉络。从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开始,祖先祭祀就已成为中华文化制度的最重要构成。《周礼》进而将祭祖的作用与国家统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有机结合。将孝道伦理体系和祭祖礼仪全面融合并进行系统理论论证的是汉代诸儒,他们找到了中华民族重丧、重祭的本源——“孝”。宋代朱熹《家礼》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中华祭祖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朱熹提出了祭祖以祠、祭主诚敬、重大节略浮文、祭物随宜的四条基本原则,宗族和家庭祭祀从此成为普遍且十分规范的仪式。

祭祖文化经过千余年的沉积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祭祖的仪式性成了对以“孝”为核心社会伦理体系和“集体历史记忆”社会方法论最重要的文化保护和精神强化。参与对民族初祖、历代先贤以及姓氏祖先的祭祀,对海外华人而言不仅毫无违和感,而且文化传承和文化荣耀的共鸣感也会令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并且在政策推进上较日常文化习惯更为集中,较伦理知识教育更易令人接近,不仅可以而且非常有必要作为推进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根本路径。祭祀民族的人文初祖、宗族祖先与历代先贤,墓祭是最重要的形式。《史记》记载的汉武帝黄帝陵祭祀说明了墓祭在中华文明史中的久远,而汉明帝墓祭更将陵寝祭祀扩大到了全社会。今天墓祭祖先已成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文化习俗,清明节、春节、生辰、忌日墓祭都在社会中普遍存在。陵寝包含了对逝者最后的记忆,睹物思人在“慎终追远”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自汉之后历朝历代对民族初祖和伟人先贤的祭祀都十分重视墓祭。今天,人文始祖、往圣先贤的陵寝已经历千百年风雨,它们蕴含的历史记忆感更赋予了这些历史遗迹在中华文化中特殊的“精神标识”内涵。这里既是对先祖先贤墓祭的场所,更已经成为追忆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讲堂。

三、陵寝旅游:陕西“精神标识”优势与唤起炎黄子孙民族认同路径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史前农业最发达区域。从传说中的华胥氏、伏羲氏到炎帝、黄帝,再到夏商周秦汉隋唐,陕西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这些灿烂文明留给今天最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就是中华民族始祖与历代先贤伟人的陵寝,这些陵寝饱经风霜已成为今天中华儿女祭祀祖先和继承文化最重要的道场,也当然成了今天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最重要的“精神标识”。陕西省最重要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包括:中华文明初祖黄帝的陵寝轩辕黄帝陵,中华文化系统整理者周公的陵寝周公庙,享誉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一代女皇武则天乾陵、韩城司马迁墓,等。富集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是祖先赋予陕西这片土地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这也更要求今天的陕西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更有作为,要把这样的宝贵财富真正利用好,把这些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真正的使用到凝聚海内外华人共谋民族复兴的大业中去。完成上述目标的关键工作之一就应是推动海外华人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

旅游就功能而言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休闲娱乐,二是探索新知,三是追溯历史记忆。历史文化旅游是三种功能的有机结合,其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中不断地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增强自身社会行为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共鸣,从而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和方法论的确立。与其他价值观培养方式不同,旅游不具有强迫性,在整个活动中没有功利化目标、身心轻松,人们所希望的只是通过游览或拓展新知、或澄净心灵、或强化自信。日常行为的快节奏和工具性让人们根本无暇进行深入的认识论总结,短期目标和结果追求完全充滿日常生活,即使专门开辟出了学习时间,也只会更多集中于专业技能。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而言,最重要的是它和人们的价值观相辅相成,寓教于乐,而此乐又非城市娱乐场所的感官之乐,而是心灵愉悦之乐。

包含民族始祖、往圣先贤和历史伟人的陵寝作为历史文化遗迹穿越时空,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睹物思人,旅游者在历史遗迹面前会激发历史在内心重演、会感受浓厚文化氛围,旅游中的朝圣和祭祀更能令人进入文化情境,向祖先反躬、与先贤对话,历史和文化会向后来者传达它所保留的情怀、价值和方法。对海内外华夏儿女而言,踏寻祖先遗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出中华文化形成的起源、变化和发展,可以让我们更具体地阅读到它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让生活层面之中的具体行为与生活层面之上的箴言古训进行心灵深处的沟通。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精神归属感会在这种旅游的潜移默化之中慢慢形成。价值观和方法论尽管每天表现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但生活习惯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能是文化上的自发,它并不稳定,实现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觉,历史文化旅游就是实现文化自觉的最好途径。

长期以来,陵寝旅游一直是历史文化游的最重要组成,不论世界各国各地,民族始祖、历史伟人和先贤的陵寝都是历史遗址的重要构成,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莫不如是。将海外华人日常生活中所坚守的祭祖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民族始祖和先贤伟人陵寝——作用发挥结合在一起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海外华人中推动以核心“精神标识”为对象的陵寝旅游。人文初祖、民族圣贤和历史伟人的陵寝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构成了中华历史的天然脉络。通过有效、有规模地组织海外华人到祖国来进行陵寝旅游并亲身参与相关的祭祖活动,既可以唤起他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集体历史记忆,也能够潜移默化、浸润心肺地强化他们对自身社会行为习惯的文化自信,更能够形成他们的精神归属,令他们的生活幸福再上一个台阶,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凝聚一份力量。这一路径理应成为陕西省推进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陕西省推进新时代海外统战的政策建议

陕西省推动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应该从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两个方面共同着手,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优势,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合力,共同推进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精神归属感。“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的统战工作目标要求我们不能将这一活动视为单纯的走马观花式游览,而要真正做到活动能够对海外华人思想产生影响,能够在旅游中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本质内涵、伟大成就以及和其自身日常生活高度契合。基于此,笔者针对这一活动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推动。陕西省各级政府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场上对待以著名陵寝为中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建设和以海外华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旅游开发。姜樾(1993)系统阐述了中华文化旅游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的关系,田东娜(2006)阐述了红色旅游对推进革命精神再教育的重要功用。国家对红色旅游的推进说明了在政府层面已经充分认识到旅游对“集体历史记忆”的唤起功能,这一功能同样适于海外华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和海外统战工作。对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政府推动工作而言具体有四个方面建议:其一,以党和政府的统战部门为主体,组织协调相关陵寝管理部门和海外旅行社,一方面化解各部门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共同围绕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设计针对海外华人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中必须包含庄严肃穆的祭祖活动,旅游产品设计应尽量做到祭祖的庄严性,减少过度商业开发,保证海外华人的文化融入感,实现祭祖活动与游览过程的协调一致;其二,以政府或政府资金支持海外旅行社的形式进行中华民族初祖陵寝和中华文化历代圣贤的旅游文化推广宣传,宣传主要针对社群是海外华人社群,宣传历史文化名胜的同时也可以向世界各国宣传我们“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其三,对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标识”景区实行行政化与市场化混合管理,将黄帝陵这样的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标识”祭祀常态化、规范化和类型化,实行日预约制管理,分个人祭祀、家庭祭祀、宗族祭祀和团队祭祀等不同类型,对海内外华人分设预约通道,对不参与祭祀的游客限时限地区开放;其四,对海外华人回乡旅游祭祖活动进行财政补贴,这一补贴既可以通过给予旅行社的形式降低海外华人回乡祭祖成本,还可以通过补贴祭祖仪式费用或政府提供景点间通勤工具的形式开展。

2. 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的基本形式应通过市场化行为。一方面黄帝陵、秦始皇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寝本身就是陕西省历史文化旅游的热点景区,具有市场化操作基础,市场化的资源配置高效率应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市场化的陵寝旅游开发行为也为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普遍接受,不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意识形态误解。对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市场开发工作而言具体有三个方面建议:其一,要以海外华人寻根祭祖游为产品开发的着力点,不论是市场营销中的细分市场开发,还是产品设计中的景点构成和特色项目都应以此为中心。海外华人远离祖籍,更多一份对故土的眷恋,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认同感匮乏使得他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种历史的关怀,从而确立其自身社会文化定位。其二,要把体验性的参与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体验性参与常常为历史文化景区所缺乏,但这对历史文化景区来说也是机遇,如果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不仅会对景区的市场开发带来很大推动,对于海外华人的历史文化认同感提升也会大有帮助。其三,要有全域旅游思维,把整个陕西省的陵寝旅游视为一盘棋,以旅游业为优势产業,通过对陕西省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推进本省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陵寝旅游”市场开发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将海外华人返乡陵寝旅游与祭祖活动的特殊性与陕西省整个旅游市场的一般性有机融合,既不能因局部而破坏整体,也不能不关注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沈桂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国家认同的文化纽带[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姚宇.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1).

[4]赵刚.民族政策与国家民族的建构——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5).

[5]邵凤丽.祭祖礼仪的文化传统[J].文史知识,2015(7).

[6]姚北洞.双重国籍合法化的益处、困难及其解决路径[J].新西部,2015(11).

[7]姚宇.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解读与批判[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

收稿日期: 2020-09-24

基金项目: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发挥陕西‘精神标识优势,推进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

作者简介: 姚宇(1977- ),男,陕西潼关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猜你喜欢

祭祖陕西优势
清明祭祖
学礼仪
绵 延
除夕祭祖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画与话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