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化路径研究

2020-12-14魏强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32期
关键词: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化

魏强

摘要:文章以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潍坊民俗文化资源状况,分析民俗文化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推进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化建议:深挖特色,优化结构,形成民俗文化品牌效应;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培育民俗文化企业,建立良好市场格局;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服务功能。

关键词: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以及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多个重要场合多次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8年11月25日,在由山东省委主办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总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具有巨大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产业发展潜能。在当前大好形势下,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工作,前景广阔、意义深远。

一、潍坊民俗文化历史沿革与产业发展现状

潍坊古称“潍县”、“潍州”,也称“鸢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潍坊已经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重要活跃区域。夏商与西周时期,潍坊境内就封有多个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鲁国统治范围包括了现潍坊大片区域。自秦以后,封建统治者相继在潍坊地区设置了州、郡等建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进程中,潍坊地区出现了晏婴、贾思勰、张择端、刘墉、郑板桥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以及曹鸿勋、王寿彭等七名状元,成为潍坊文化昌盛的标志。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推动了潍坊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潍坊民俗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发展,基本形成了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和精神民俗等类别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潍坊风筝文化、十笏园文化、杨家埠木板年画,高密的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以及民间剌绣、核雕、灯彩等都是潍坊地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根据数据统计,潍坊目前拥有市级以上化非物质文化遗产161项,其中包括东镇沂山祭仪、民间习俗、民间信俗、羊口开海节4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潍坊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46.9亿元,其中民俗文化相关产业贡献率超过8%。2019年,潍坊制订了《潍坊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4年)》,确立了“一核辐射、两带贯通、五区联动、八片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老潍县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杨家埠民俗文化中心、黑土夼民俗文化小镇等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快形成。民俗文化产业作为创意文化产业规划重要建设模块,在未来五年的发展布局将更加宏大,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二、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产业结构不明晰,品牌效应发挥不足

目前,潍坊拥有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家,集聚发展效果整体较好。但是,由于民俗文化涵盖手工艺品制作、饮食、信俗、习俗等多个行业,部分行业缺乏长远规划和整体统筹,仍处于“寄生”式发展和“零散”式发展状态。从产业化水平看,虽然潍坊民俗文化的传承历史久远,但是由于民俗文化产业化进程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对民俗文化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等定位不够明晰,致使民俗文化的产业化水平较低。从品牌效应看,虽然潍坊已经成功打造了“世界风筝都”、“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知名形象品牌,但是数量众多的民俗文化产品仍然面临着商品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占有率低等发展困境。

(二)民俗文化消费市场规模较小,领军型企业数量少

以市场带动民俗文化行业和企业发展是提升潍坊文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文化消费领域,虽然潍坊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受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的制约,对民俗文化产品消费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释放,文化消费市场规模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在文化供给领域,潍坊地区主要的民俗文化产品供给方式为民俗文化展演和分散的民俗产品制作与销售,民俗文化中心、民俗文化体验区等建设相对滞后,专门从事民俗文化产业的领军型企业数量较少,对高品质民俗文化产品的研究与供给相对不足,与打造国际知名民俗文化品牌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三)民俗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狭窄,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民俗文化产业属于潍坊创意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价值,但是市场化水平整体较低,专门从事民俗文化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和上市企业数量较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发展滞后,通过资本市场获取产业发展资金的渠道受到限制。而且,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但是面向文化类产业的专门化保险、担保产品和服务无法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民俗文化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整体来看,政策资金扶持和银行信贷仍然是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需要加强对该类产业的资金分配倾斜力度,保障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深挖特色,优化结构,形成民俗文化品牌效应

以文化产业顶层设计为引领,深挖资源、提升品牌、做强产业,大力推动重点民俗文化项目建设,形成覆盖民俗文化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主要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民俗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树立“文化+”和“+文化”理念,推動民俗文化与科技、产业、项目、企业、旅游相融合,形成更多精品民俗文化业态。深入挖掘潍坊各县市区民俗文化资源特色,通过内涵提升和文化资源整合,逐步形成区域民俗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优势,以及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特色产业。设立高端文化人才引进计划和文化品牌工程培育专项计划,统筹好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创新传承与国际化推介的关系,进一步提升“潍坊风筝”、“杨家埠木板年画”等国际知名民俗文化品牌形象,进一步巩固好“世界风筝都”等已成型的城市文化品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文化博览会举办经验,打造几个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杨家埠民俗文化中心等为代表的高品位、高质量文化推介平台,推动潍坊民俗文化形成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二)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培育民俗文化企业,建立良好市场格局

加强对潍坊优质民俗文化的培育和宣传,提升潍坊民俗文化感染力,提高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对民俗文化消费的需求和能力,进一步扩大民俗文化消费市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民俗文化类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好政策、资金、科技等资源优势,选育一批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稳步推进华艺雕塑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歌尔股份、全影网络、北大青鸟等文化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支持规模以上民俗文化企业和平台型民俗文化企业发展,多举措增加民俗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构建起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以点带点、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服务功能

强化潍坊地区文化产业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提升文化产业资金预算与分配的战略性和系统性。对民俗文化产业进行分类分级评估,做好提质提效的帮扶工作,提高民俗产业生存率和品质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统筹好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投资基金的使用。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完善好由银行类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投融资平台组成的资本支持体系,进一步发挥好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基础功能、政策性银行资金导向功能和投融资平台资金融通主体功能。创新投融资渠道,有序引导、支持产业投资基金、PPP模式等融资工具的发展。做好潍坊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控制系统建设工作,通过设立专业化的文化产业保险服务部门、创新民俗文化产业和项目的保险产品、完善文化产业担保服务等方式,分散民俗文化产业投资融资分险。

参考文献:

[1]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潍坊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4年)[Z].2019-06-24.

[2]林宇,周慧.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J].开发研究,2018(04):53-58.

[3]鲁春晓.东夷文化核心区域考[J].潍坊学院学报,2018,18(04):60-63.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化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马可·波罗与潍坊风筝
809名实习师生乘“定制”专列回家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风筝之都潍坊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