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2020-12-14刘林林李红娥姚俊

山西农经 2020年20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对策

刘林林 李红娥 姚俊

摘 要:群众满意度是检验脱贫攻坚是否真正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指标,是检验脱贫攻坚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目前脱贫攻坚中影响群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推进脱贫进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05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扶贫和脱贫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解贫困群体的需求要精准,对接贫困人口的需求要精准,扶贫政策要精准,在提升脱贫质量的同时要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认同感、获得感”。精准扶贫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最终评判者。精准扶贫成效考核不仅包括“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硬指标”,也包括群众满意度等“软指标”。让贫困群众在脱贫成效考核中拥有“发言权”,进而保证脱贫数据更加公正可靠,也可以有效避免“数字脱贫”“被脱贫”等现象发生。在脱贫攻坚战中,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扶贫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全面脱贫,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1]。

1    影响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的原因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农村社区扶贫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伍身处扶贫工作的最前线,上级各个部门下发的方针政策都需要他们贯彻落实。群众有困难积极帮助,出现问题立刻解决,他们联系群众最为紧密,是群众满意度最为关键的一环。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众整体的满意度较高,但是仍存在部分群众不满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是否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贫困线标准进行划分的。被界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以享受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和经济优惠,而未达到贫困标准但又在贫困标准上下浮动的农户,因经济条件与贫困户相差不大却又未享受帮扶,极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导致受帮扶的贫困户与部分非贫困户之间产生矛盾[2]。

贫困户因受到精准扶贫政策的福利,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对扶贫工作非常满意。而未享受国家扶贫政策福利的非贫困户,则表现出高度不满,对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的扶贫工作不予理睬、不愿配合,对驻村干部有意见,不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低

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受教育程度有差异,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干部对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和举措解读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最终传达给村民的扶贫政策和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农户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思想闭塞甚至不识字等问题,对于基层干部宣传的国家扶贫政策和举措难以理解和运用,给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导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政策,例如农村危房改造、低保兜底、慢性病报账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在实地入户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低,有的群众对国家的脱贫标准以及家中已经享受的扶贫福利并不知情。例如有些贫困户明明可以享受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等政策,却不知道如何使用。

1.3    “等、靠、要”错误思想严重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推进,脱贫攻坚迫在眉睫,国家给予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出现部分贫困户对扶贫政策过度依赖的情况,长期以“老赖行为”干扰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想要不劳而获,争当贫困户,不愿意脱贫。有的贫困户即使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主动退出,等着国家给予更多的扶贫政策照顾和经济实惠,失去了主动发展、主动脱贫的动力,形成“等、靠、要”“以贫为荣”和不愿脱贫的错误思想。

1.4    扶贫干部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

由于贫困村地理环境差、资源匮乏,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长期在家的村民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虽然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直在开展扶贫工作,经常走访入户,但是和老人的沟通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有的老人听力和记忆力较差,记不准、记不住等现象普遍存在,对驻村帮扶干部不熟悉,对开展的扶贫工作一知半解。部分干部走访入户次数较少,導致扶贫干部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需求[3]。

1.5    贫困地区人才匮乏,技术指导力量薄弱

农村贫困地区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导致人才匮乏严重。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能力有限。由于贫困,村里的年轻人流向外地,离家外出创业和就业,对竞选村干部的兴趣不大,留守人员大多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低。另一方面,外来人才因村里条件艰苦、待遇差,不愿长期投身乡村建设,导致人才流失。在脱贫攻坚战中,人才缺乏和技术力量薄弱是致命弱点,严重阻碍乡村振兴的步伐。

2    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始终以百姓为念,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针对目前存在的影响群众满意度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

2.1    开展思想教育,协调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间的矛盾

解决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按照国家政策,严格设定和执行合理的贫困准入以及退出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干部必须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以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鼓励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积极参与扶贫项目,以帮助贫困户脱贫为目标,实现共同致富。

2.2    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扶贫项目

农村基层干部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加深对上级政策的解读并落实到位。针对贫困地区部分农户对国家扶贫政策和举措难以理解和运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会议、宣传栏、广播、宣传册、图书、网络平台以及深入农户进行政策解读等各种各样的途径,对扶贫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通过答疑解惑,让群众深刻认识并理解脱贫攻坚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落到实处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在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干部的带领下,促使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扶贫工作。

2.3    激发内生动力,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

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是导致脱贫难的重要原因。由于懒惰、怕吃苦、不愿意付出、等着“天上掉馅饼”等不良思想作祟,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依靠国家政策和措施的帮扶就能够不劳而获,在内心深处不愿意脱贫,担心脱贫以后就没人管。“扶贫先扶志”,不仅要实现物质脱贫,还要实现精神脱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另外,必须让群众意识到,脱贫攻坚并不是达到脱贫标准就立刻结束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持久的惠民工程。在脱贫攻坚战获得胜利之后,将继续以各种形式帮助人民群众走向致富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

2.4    求真务实,深入了解群众需求

部分地区存在干部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次数少、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让扶贫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必须加强与贫困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驻村干部要制订合理的入户计划,深入到贫困户开展谈心,放下领导干部的姿态,询问情况、如实记录并向上级反映,求真务实,从贫困群众的需求出发,真正解决问题。

2.5    人才引进,完善专业技术指导

贫困地区人才匮乏,技术指导力量薄弱,导致脱贫攻坚项目进展缓慢。必须合理配备相关专业人才,招贤纳士,从理论知识到实操给予系统培训和指导,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根据当地需求,制订人才引进方案。对于专业符合且愿意投入到贫困地區参与扶贫项目的人才,可以根据相关政策发放生活补贴;对于工作表现优秀的,优先考虑评奖评优。鼓励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参与扶贫项目,支持家乡发展。此外,贫困群众也应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参与理论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知识储备,学习新技术,保证稳定、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为了提高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将扶贫政策和举措落实到位,必须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协调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扶贫项目;激发贫困户内生自主脱贫动力,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求真务实,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合理使用和分配扶贫专项资金;引进人才,充实专业技术指导队伍。汇聚各方面的力量,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孙京菊.脱贫攻坚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建议[J].山西农经,2019(2):23,25.

[2]冯凤莲,郝阔,李宽.河北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与群众满意度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9):249-255.

[3]王翠霞,董雪艳.山东省政府精准扶贫的公众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展望,2018,14(8):40-44,48.

[4]财政部会计司青年调研团.对标群众满意服务精准扶贫[J].中国财政,2019(5):18-21.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